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III

本书讲述的多样性,是指如何把不同想法的人聚集在一起发挥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这听上去是一个奇怪的目标。我们当然希望能够正确、精准地思考,而不是把独树一帜作为目标。只有当自己掌握真理而大多数人都错了的时候,个人的不同想法才有意义;如果别人是正确的,那一个人的所谓“独特想法”只会把他带入歧途。相信这套逻辑人人都会认可。

还有一个常识性的观点也来自前文提到的斯卡利亚大法官:从多样性的角度去招募员工,会在某种程度上损害工作业绩。雇人的标准就应该是聪慧、有知识或者高效,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那你为什么要招募此人,难道仅仅因为他与众不同?

在后文中我会向你解释,为什么上述两种直觉性观点都是错误的——至少在最迫切、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上是错的。如果你一心想要解决的问题关乎重大,比如气候变化、消除贫困、治疗疾病,或者设计新产品等,那么你就需要和有着不同想法的人一起合作,而不仅仅是找那些想法正确的人。这就要求我们退后一步,学会从完全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工作业绩。

这样想来,我们关于“如何成功”的传统思考方式都带上了一些讽刺的意味。如果你去看科学或者通俗文学,会发现它们的关注点都是个体,探讨的基本上都是我们该如何提升自己或者身边同事的知识储备或洞察力。一些很棒的畅销书:比如安德斯・爱立信和罗伯特・普尔的《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加里・克莱恩的《如何作出正确决策》,还有卡罗尔・德韦克的《终生成长》,也都是从不同角度着眼于个人能力如何慢慢获得提升。

另有一些优秀的书籍也遵循这样的思路,但方式略有不同。这些书的观点是:即便我们渐渐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也容易受到偏见和古怪思潮的影响,从而降低做出明智判断的能力。比如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丹・阿里里的《可预见的非理性》和理查德・泰勒的《“错误”的行为》,主要讲的就是通过理解及防范这些偏见来提升工作业绩。

但是,过分聚焦于个体就有可能忽视我们常说的整体视角。我可以举一个蚁群研究的例子来说清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一个经验不太丰富的昆虫学家,很可能采用观察个体蚂蚁的方法来理解整个蚁群的状况。毕竟,小蚂蚁们作为个体也有着各式各样的行为,比如收集树叶、列队前进等,它们是忙碌的生物,令人着迷。

然而这个昆虫学家很有可能花上一年,甚至一辈子研究每一只小蚂蚁,却仍然对蚁群一无所知。这是为什么?因为蚂蚁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并不在于局部(即个体),而是当它们形成一个整体的时候。了解蚁群的唯一方法不是拉近镜头放大个体,而是把镜头放远。只需改变一步,你就可以发现整个蚁群是一个连贯的有机体,它甚至能解决很多非常复杂的问题——譬如建造结构复杂的家园,或者寻找食物等。蚁群是一个应急响应系统,它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这本书会告诉你,人类群体也不乏类似的有趣现象。如今,几乎所有最具挑战性的工作都是团队完成的,原因很简单:问题太过复杂,一人难挑大梁。在几乎所有的学术领域中,由单一作者撰写的论文都在逐年减少。在科学和工程领域,90%的论文都是团队撰写的。在医学研究中,合著论文的数量与单独撰写的比例大概为3∶1。

在商业领域我们也看到了同样的趋势。由凯洛格管理学院的心理学家布莱恩・乌兹带领的一个研究小组,曾对美国自1975年以来颁发的200多万项专利进行研究,他们发现在36个分类中都是团队合作的成果居多,无一例外。金融市场也是如此。25年前,绝大多数股票基金都归个人管理,现在则多由团队管理。布莱恩・乌兹总结道:“人类创造力最显著的趋势是从个人到团队的转变,与单枪匹马相比,团队共创的情况越来越多。”

这就是为什么整体视角很重要。我们不应该继续从个体的角度去考察工作表现,而是要从群体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当你有了这种更全面的视角,就会发现我们称之为“集体智慧”的东西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群体的多样性。

当然,多样性分很多种。比如,性别、种族、年龄和宗教的差异有时被归类为人口多样性(或身份多样性)。这本书关注的不是人口多样性,而是认知多样性,也就是视角、见解、经验和思维方式的差异。这些概念之间经常(但并不总是)有重叠,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往往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我们将在后文中详细地分析这种关系。

认知多样性在几百年前并不那么重要,因为我们面临的问题往往是线性、单一的。一个能准确预测月球位置的物理学家不需要不同的意见来帮助他完成工作,因为他已经很专业了,任何其他意见都可能是错误的。我们通常认为,换一种思维方式可能会导致注意力的分散,但是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并非如此,持有不同观点的群体拥有巨大优势,而且往往是决定性的优势。

在这本书里,一门新科学的轮廓将会出现,这门科学将带你到达一些不寻常的目的地:珠穆朗玛峰的死亡地带,我们人类诞生之初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空军的基地,研究节食与健康的实验室……你将看到一些成功的故事,并剥开它们的层层细节,探究成功背后的隐藏逻辑。当然,你也会看到失败的案例,往往看清问题出在哪里之后,才能得到最生动的参照指引,从而找到正确的出路。

读完本书,你将获得一个看待成功过程的全新视角,这不仅对企业和政府有着深远意义,对我们个人也很有裨益。能够有效驾驭认知多样性的力量,这不仅是一个关键的竞争优势,也是获得革新与成长的必然选择。你甚至会信心满怀地说:我们正在迈入多元化的时代。

但首先,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思维实验,通过它们来理解认知多样性的含义及其重要性。之后,我们会回到“9・11事件”的发生过程,进一步探究这起现代史上最具典型意义的情报失利案。往往,真实的案例才最能说明问题。 sBlWq58Ag4HtiDwrAuDJww0jWLym0kUpTb+19jQoe2qGm5EPJe6nn1vj+6fphZC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