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孔夫子独自一人站在院子里。
站那儿干什么呢?
不知道,也许是想问题。
哲学家,总是喜欢沉思。
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
趋,就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老爷子却叫住了他,问:“学诗了吗?”
孔鲤答:“还没有。”
老爷子便说:“不学诗,无以言。”
听了这后来叫作“庭训”的父亲的教诲,孔鲤退回去学诗。
诗,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诗经》。
这事大了。
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
当然会的,只是读过《诗经》的,说话特高级。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篇说,东汉经学家郑玄家的奴婢全都知书达理、满腹经纶。有次,郑玄觉得某婢女办事不力,盛怒之下不听她解释,便叫人把她拽到庭院中的泥地里。恰好另外一位婢女走来,就奇怪地问:
胡为乎泥中?
这是《诗经·邶风·式微》中的句子。
意思是:你怎么站在泥地里?
那婢女便答: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这是《诗经·邶风·柏舟》中的句子。
意思是:我倒想说清楚,偏偏他在火头上。
大家看,这样说话,是不是特别文雅?
可惜,现代人没法学。比方说挨了老师或者领导的训,小伙伴来问,总不能也答“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或者“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吧?
但,不能用,却可以读,更可以画。
看了胡永凯先生创作的《诗经》诗意图,相信大家会认同这观点。那些诗确实是画面感极强,生动鲜活的,在胡永凯先生的笔下更是趣味盎然。为了便于和帮助理解,我也对这些诗做了意译,目的是得其意而不拘泥于文字。胡先生的画也不是图解,毋宁说是现代意义上的追溯,表现意义上的再现。
诸位喜欢吗?
要不要也画一幅?
易中天
2020年9月16日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