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0.4 与一般性神的产生有关的其他神话

仓颉奶奶
(汉族)

传说,仓颉造字废寝忘食一生辛苦,却连一个妻子也没讨上,但,在他的庙后殿楼中,为何又塑着一位品貌端正的仓颉奶奶呢?

传说在盛夏的一天,吴村村里的数名姑娘在田间挖菜,骄阳当空,酷热难当,于是就躲进庙内乘凉。其中一名少女名叫玉秀,独自望着仓颉塑像出神,想仓颉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为人类做下这么大的贡献,现在却这样凄凉孤单,无人陪伴,不禁深表痛惜。此时有的姑娘提议说,用菜篮子往仓颉头上套,谁套中谁为仓颉妻子。结果半天无一人投中。最后玉秀一投,正套中仓颉脖子。大家一阵嬉笑,齐称玉秀为仓颉奶奶。

大家欢笑一阵就回家了。事后也都忘了,谁知玉秀回家后一病不起,终日昏昏沉沉,百医无效。父母问起发病原因,玉秀就把庙中戏言说了一遍。父母好言解劝,仍请医生治疗,但终没治好,玉秀就死了。全村人就筹措钱款在大殿后盖了座楼阁,为玉秀塑了金身,并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让玉秀与仓颉成亲,葬于庙东仓颉陵。

玉秀怀念这一方百姓,凡是缺吃少用的人家,只要在前一天夜里祷告一番,把筐放到庙院中井内,第二天清晨提出,筐内就应有尽有了。特别是婚丧嫁娶需用的碗、碟之类,器具精巧,令人爱不释手。时间久了,取多还少,慢慢的仓颉奶奶就不借给他们了。

【附注】

古文献中关于仓颉的记载很多,如战国荀况的《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讲述者】 任占(汉族,男,65岁,大专毕业,南乐县文化馆长)

【采录整理】 魏发军(大专毕业,干部)

【采集时间】 1989年9月采录于南乐县城

【流传地区】 河南省·(濮阳市)·南乐县

【文本来源】 张振犁编著:《中原神话通鉴》(第二卷),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665—671页。

【阅读提示】 这则神话通过对痴情女子死后成神的描述,褒扬了一诺千金的好品质。

【基本母题】 仓颉造字;选妻;婚誓;阴阳婚;人与神性人物婚;人死后成神

【本文编码】 《仓颉奶奶》:ZCSW0298-104-001

黄帝战蚩尤
(汉族)

一、初战蚩尤

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他手下有八十一个弟兄,长得人面兽身,头上两只角,腿脚像牛蹄,耳鬟如剑戟。他们吃沙子、吃石头面,打起仗来,一上阵就用角抵,凶猛得很。他们到处侵犯,杀烧掠抢,许多部落深受其害,叫苦连天,纷纷逃亡到黄帝部落里,向黄帝诉苦,请求除害。

黄帝下决心要为民除害。他让两个大将连明彻夜赶制兵器,挑出百十个精壮男子,每人给骏马一匹,长矛一支,弓弩一把,起早睡晚,加紧操练。

正当黄帝抓紧备战的时候,蚩尤的兵侵略来了。黄帝的兵将摆开阵势,准备迎战。蚩尤的弟兄们吼叫着,排成一排,用两只角抵着冲了过来。

两军交锋,蚩尤兄弟们十分勇猛,黄帝的士兵被逼得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又战了几个回合,黄帝的士兵节节败退,情况十分紧急。黄帝突然想起老黄龙给他香囊时交待的:“如遇危急需要求助,就抽一支香,放在具茨山顶上点着。我闻到香味,便知道你有了急事。”黄帝命令常伯取香点燃,放在具茨山顶,只见一股青烟升起,直入云端。不多会儿,只听见风声呼呼、雷声隆隆,半空中,一只带翅膀的飞龙穿云破雾,火速飞来。黄帝一看是应龙来到,精神大振,向前冲去。应龙即刻从口中吐出一条水柱,朝着蚩尤的兵士喷去,只喷得他们摇摇晃晃,步步后退。蚩尤一看情况紧急,忙从怀中摸出一个竹筒,朝空中连吹了三口气,不一会儿,雷电交加,风伯雨师从空中赶来。风伯用剑一指,顿时狂风大作,把应龙喷的水又刮了回来,刮到黄帝的阵里。黄帝的士兵冷不防被水喷住,纷纷后退,蚩尤的士兵趁机又冲了过来。正在危险之时,只见应龙双翅一展,尾巴一摆,口朝下直喷起来。那水柱就像一条小河,不一会儿聚成了一个大水潭,拦住了蚩尤的来路。雨师挥剑一指,只见乌云翻滚,大雨汇集成一条江河,照着水潭冲了过来,不一会儿,冲破了应龙的水阵,蚩尤的士兵趁势又冲了过来。

黄帝令常伯放出驯养的熊、罴、貔、貅、 、虎,只见这些猛兽,吼叫着向着蚩尤的军阵飞速冲了过去。蚩尤命他的兵士全用角抵。双方都不示弱,战了十几个回合,仍不分胜负。蚩尤又命他的兵士掏出短剑,准备暗刺。黄帝一看,忙发号令,收回野兽,蚩尤又趁势攻了上来。黄帝忙命士兵集中弹丸,摆开阵势再战,应龙再次喷水配合。双方又混战了一阵儿,只打得天歪地斜,日月星辰移位。

黄帝趁混乱之时,选了个时机,使尽平生力气,连发几颗铜弹丸,照着蚩尤头上砸去。蚩尤听见“嗖”的一声,把头一摆,只听“叭”一声,左角被打掉一个豁子。他只觉得头晕了一下,定了定神,大吼一声,让风伯雨师又作起怪来。他也趁机喷吐浓雾,一会儿,搅得天昏地暗,混混沌沌。

黄帝的士兵被迷雾遮眼,晕头转向,辨不清方向。蚩尤的士兵又是一阵冲杀。在这危急关头,只见应龙腾空而起,也朝半空中喷了口雾气,立刻出现一道彩霞,只见天女魃站在云头,飘飘而来。应龙向她诉说了蚩尤作怪的经过,天女魃不慌不忙,从袖筒里取出一个小宝扇,只轻轻扇了几下,雾气便慢慢散去。

黄帝与蚩尤久战不胜,又衡量了一下力量,眼下战胜蚩尤还困难,趁大雾散去,决定迅速收兵。

蚩尤虽占了优势,也觉得筋疲力尽,再加上头有点疼,也决定撤兵。他想,往次出来,无论抢什么东西,总是顺手而得,今天偏遇黄帝对抗,只顾厮杀,也顾不上抢东西了。仔细想想,不能空手,趁黄帝收兵之时,又把靠边的猪羊抢了,得到东西,拔腿就跑。

受过蚩尤侵害的部落,听说黄帝带兵抵抗蚩尤,有的来庆贺,有的来支援。黄帝当众挥刀砍断一棵大树,向众人发誓,不灭蚩尤,誓不罢休!

二、大战涿鹿

在涿鹿原野,黄帝和蚩尤摆开了阵势,要在这里决一死战。

黄帝左有风后,右有常伯,后有力牧。风后管着指南车,常伯操纵夔牛鼓,力牧驾驶记里鼓车。大军分队编伍,整整齐齐。六种野兽经过训练也带去了,随在后面。队伍浩浩荡荡,十分威武。

蚩尤把八十一个弟兄分为九组,每组九人,又分别带领着成队的士兵,阵容威武,来势凶猛。

一开始,蚩尤的八十一个弟兄,横成一排,凭着铁头铜额,犀利的双角,猛冲过来。黄帝不慌不忙,打开笼子,让熊、罴、貔、貅、 、虎一齐冲了出去。蚩尤的弟兄们一看,根本不在乎。谁知这六种野兽经过训练,前扑后跳,互相配合,逼得蚩尤的士兵飞空走险,跳上翻下,缠搅了好长时间。这六种野兽毕竟不是蚩尤的对手,渐渐败下阵来。

黄帝这才令常伯击夔牛鼓。常伯一声号令,几十个鼓槌一齐擂下去,轰轰隆隆如巨雷,惊天动地,蚩尤的士兵被震得心惊胆战,头晕耳聋。蚩尤定了定神,又施妖术,喷起浓雾。刹那间,灰蒙蒙雾腾腾,啥也看不清了。蚩尤洋洋得意,他的士兵趁势向前冲去。他没料到风后操纵指南车,带领士兵,拨开云雾,径直冲了上来。蚩尤一看,再施妖术,刮起阴风,顿时飞沙走石,遮天盖地。这时黄帝头顶出现五色祥云,形成各式各样美丽花朵,金枝玉叶,十分好看。只见女魃站在云头,用扇子一拍,沙石纷纷落地。黄帝这才看出女魃又来助战了。蚩尤一看此术被破,忙施出最后一招,摆起迷魂阵来。黄帝忙掏出玄女给的飞刀,说:“飞!”只见那飞刀,如火龙一般向蚩尤的阵里飞去。这时,风后也摆开阵势,常伯再擂夔牛鼓,又命把野兽放出,集中全部兵力,趁蚩尤兵士慌乱,一下子冲了过去,冲破了蚩尤的迷魂阵。蚩尤看见飞刀在自己弟兄头上,一刀一个,躲闪不及,这才觉得招架不住了,仓皇逃跑。黄帝在后面紧追,直追到黎山之中,风后亲自杀了蚩尤。蚩尤的士兵一看蚩尤被杀,把手中武器丢在黎山之中。因为这些器械都有士兵的血,后来就化成了枫树林。

黄帝奖惩严明,在战场上立功的人都给予嘉奖。因风后勇立战功,亲自刺杀蚩尤,黄帝封他为天老,位置仅次于自己,并且把具茨山改名为“风后岭”封给风后。

【附注】

古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黄帝战蚩尤的记载,如《列子·黄帝》篇记载:“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 、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向。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张守节在《史记正义》引《龙鱼图》记载:“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制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太平御览》卷一五引《黄帝玄女战法》记载:“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黄帝归于太山,三日三夜,雾冥。有一妇人,人首鸟形,黄帝稽首再拜,伏不敢起。妇人曰:‘吾玄女也,子欲何问?’帝曰:‘小子欲万战万胜。’遂得战法焉。”等等。

本文异名文本《大战涿鹿》,可参见陶阳、钟秀编《中国神话》(中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第785—786页,该文只选择了本神话的后半部分。文字完全相同。

【讲述者】 蔡英生

【采录整理】 蔡柏顺搜集

【采集时间】 (无考)

【流传地区】 (无考)

【文本来源】 姚宝瑄主编:《中国各民族神话》(汉族),太原:书海出版社2014年版,第412—415页。原文标注标题系选定者所拟,傅光宇选自《民间文学》1991年第8期。

【阅读提示】 因某人有功而封神,表现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思维。

【基本母题】 黄帝;蚩尤;黄帝战蚩尤;动物图腾;战术;法术;化生植物;天老;封地

【本文编码】 《黄帝战蚩尤》:ZCSW0299-104-002

九龙圣母
(汉族)

唐县万里村有座九龙圣母庙,并且流传着一个美好的传说。

以前,村里一位黄花姑娘突然发现自己的肚子里有些异常感觉,又不好意思对外人说,只好憋在心里。

肚子一天比一天大起来了,无可奈何,只好将这件事告诉了父母。经医生诊断,是怀了身孕。姑娘一听,气得昏倒在地上,口里不住地喊着冤枉呀冤枉。事实总归是事实,要说一个女人没跟男人发生关系,平白无故就怀了孕,别说是外人不相信,就连她的亲生父母也不相信这是真的。

在封建社会里,一位黄花姑娘怀了身孕,可算得上是天大的丑事。姑娘几次想寻短见,一死百了。可是,又一思念,如果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假的也就变成真的了。她相信苍天有眼,不会冤枉好人;事情总会水落石出的。而父母却钻进了死牛角,认为自己生养了这么个不争气的女儿,再也没有脸面活在这个世界上了。思来想去最后提出“你死我活,你活我死”的两个条件任女儿挑选。只见女儿双手作揖跪倒在地说:“父母的心意女儿明白。恕女儿不孝,你们多多保重身体,我一定要活下去,事情终究会有弄明白的一天。”说罢,站起身头也没回地走出了家门。

从此,她成了沿街乞讨的叫花子,不知经过了多少村庄,拜过了多少门户,最后来到了大茂山,在一个山洞里安了家。

一天,她感到肚子剧痛,一会儿痛得昏迷过去,苏醒后,发现身边有生灵在动,又迷迷糊糊地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起身慢慢走出洞口,消失在深山里。她感觉到眼前的一切事情都是苍天安排的。当她又一看身边的生灵,吓得一声惊叫: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好多个。心想:这莫非就是人们常说的葡萄胎?不管是福还是祸,一定要好好喂养他们,他们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啊!

生灵越长越没个人样儿,像是长蛇,一共九条,后来又各自长出四只脚来。这莫非是人们传说的龙?

这时,她突然想起了去年的六月十三,是否跟那碗雨水有关呢?

那天夜里,她独自一人在屋里睡得正香,突然被一声巨雷惊醒,她感觉嗓子又干又渴,浑身上下像被火烤似的难受,可是屋里没有水,外边黑灯瞎火的又下着大雨,这怎么办呢?此时又一道电闪从她眼前掠过。她“扑哧”一声苦笑:傻瓜!难道守着雨水还要落个干死不成?于是,她拿起茶碗,从屋檐下接了碗雨水一饮而尽。真是立竿见影,浑身觉得无比的舒服。

这时她认定这九条龙是苍天的安排,天命不可违,所以她早起晚归,四处讨要,精心喂养。龙一天比一天大,食量一天比一天多,只靠讨要填不满肚子了,就上山采摘野果充饥,时间一长,野果便成了他们唯一的食物。

时光飞逝,九龙长成,谁也不依靠母亲照顾了。一天夜里她又被一声巨雷惊醒,伸手一摸,儿女们都不见了,她急忙跑出山洞去寻找,隐隐约约地听见半空中在说:“娘啊,娘啊!我们舍不得离开您呀!”她恍然大悟,知道儿女们归天了,但割舍不下儿女情长,成天漫山遍野地哭喊着:“孩子们回来吧,娘想你们!”

一天,她遇到一个砍柴的小伙子,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他。青年人被她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感动,便把她的苦难经历传给四方百姓。

当人们听了小伙子的讲述之后,都认为他是碰上了神仙。既然山洞里出生了九条龙,一定跟水有关系。是龙就能下雨,所以到了干旱缺水之年,人们纷纷到山洞烧香求雨,很灵验。后来人们便把山洞称为“九龙洞”。这个女子是九条龙的生身之母,便被尊称为“九龙圣母”。

后来,消息传到万里村,家里人赶忙进山寻找。可是到了山洞里什么都看不见。刚转身朝外走时,听见有人在说:“出家人再也不能回娘家了。为了报答父老乡亲们的大恩大德,别的忙帮不了,若赶上大旱之年可来找我。”说完,就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有一年,特别干旱,人们想起九龙圣母是万里人的老闺女,想托娘家人说情。当万里人进到二道关口时,见一位老妇人正提笔练字,见到娘家人,抱歉地说:“今年确实没雨,要不就把这半瓶墨水拿回去吧!”果然,下了场黑雨。

后来,她给娘家人讨梦,说愿意回家了。为此,人们在她的故乡万里村南建了座“九龙圣母庙”。

【讲述者】 胡文书(55岁,唐县万里村农民)

【采录整理】 赵中山(64岁,唐县北大洋村农民)

【采集时间】 2006年6月采录于唐县万里村

【流传地区】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万里村

【文本来源】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编写,罗杨总主编,韩海山本卷主编:《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保定·唐县卷),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第37—39页。

【阅读提示】 本来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怀孕事件,竟用几个神话母题建构了神秘的面纱,有没有九龙不好说,但九龙圣母庙却出现了人们的面前。

【基本母题】 九龙圣母;感生;处女怀孕;人生龙;祈雨

【本文编码】 《九龙圣母》:ZCSW0300-104-003

土地奶奶是何人所封
(汉族)

民间传说,土地奶奶是姜子牙所封。

一天,姜子牙在河边钓鱼,见老伴把饭菜送来,便放下钓鱼竿,在河边吃饭。老伴拿起钓鱼竿,无意中发现钓鱼钩是直的,像根钢针,心想:老头子怎么傻了,无钩怎能钓住鱼?于是窝了个钩。因姜子牙吃着饭,钓竿闲着,老伴无事,出于好奇,想试试自窝的钓钩,拿起钓竿,钓起鱼来。不一会儿就钓上来两条大鱼,高兴地喊着,让姜子牙来看。姜子牙走近一看,大吃一惊:“你怎么把龙子龙孙钓上来了?这还了得!”老伴也吓呆了。他又仔细看看钓钩,不是原来的样子了,问老伴:“这钓钩是你窝的?”“是的,无钩怎能钓住鱼?”“唉,坏了,我钓鱼,向来是愿者上钩。这下,你惹大祸了。”

再说老龙王,得知其子孙被姜子牙的老伴所钓,暴跳如雷,即令部下将她生劈活抓。姜子牙见狂风大作,乌云翻滚,大雨将至,知道是龙王发怒,祸在眼前,焦急地喊老伴:“快跑,快跑,快往红门庙院里跑……”老伴急急忙忙直奔庙院而去。这时,大雨倾盆,青龙、火龙压着云头吱吱怒叫,她刚跑进庙院小屋就被雷劈龙抓了。

姜子牙成了神上之神,他封神后,想到了老伴,她是无意中惹此大祸,对她产生了几分同情之心,便封她为土地奶奶了。民间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姜子牙钓鱼——愿者上钩。

【讲述者】 渠亮(54岁,农民,初中)

【采录整理】 邓贞兰

【采集时间】 1987年2月6日采录于丰县凤城剧团宿舍

【流传地区】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凤城(凤城街道)

【文本来源】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编写,罗杨总主编,殷召义、邓贞兰、孙兴龙本卷主编:《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苏·徐州·丰县卷),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年版,第14—15页。

【阅读提示】 封神也是神的产生的一种方式。这则神话把文献作品的神话人物作为封神者,可见文学与现实生活存在一个模糊地带。

【基本母题】 土地奶奶;姜子牙封神;龙子龙孙;龙王;复仇

【本文编码】 《土地奶奶是何人所封》:ZCSW0301-104-004

禹封巨灵神
(汉族)

盘古开天辟地后,开辟出来的大地,样子就如一只大盘,四沿高凸,中间低凹,天上落下的雨水,全都积盛在中间,一点也泄流不出去。这样,人就常年累月泡浸在水里,这日子怎么过得下去!

后来,大地上出了个很能干的人,叫大禹,带着大家齐心合力治水,又采石又搬土,把地上的水分隔成条条块块,使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水成了江河湖泊。这样,人们总算不要日日夜夜泡在水里,可以在堤岸上过日子了。可是,天不断的落雨,江河湖泊的水就不断地上涨,大家就得不停地抬石搬土加高堤岸,三日三,九日九,堤岸太高了,就会倒堤坍岸,日子还是没法安耽 (1)

这时,有个大汉出主意,说只有把大地四沿高凸的“边”打开缺口,把盛积的水泄流出去,才是根本的治水法子。主意是好,可是谁能打通这么坚硬厚实的大地沿边呢?那个大汉说,他身强力大个子壮实,只有让他来试试。当然,他现在的力量还不行,要养三年,三年里,他闭目张嘴困觉,叫大家把每天吃的喝的就倒进他那张开的嘴中,说罢,大汉就卧倒睡去了。

一晃三年,三年里,大家不停地给大汉添吃加喝,第一年,由日进十斗增到日进百斗;第二年,由日进百斗增到日进千斗;第三年,由日进千斗增到日进万斗。到了第三年,这卧躺着的大汉身子长了又长,长得几乎和大地的长短不差上下了。这时,大汉醒了,他感到浑身是劲,一个翻身,举起巨掌,用力一劈,把坚硬厚实的地沿劈开了个大缺口,随后又抬起大脚,奋力一蹬,把坚硬厚实的地沿又蹬开了个大缺口,盘一样的大地有了两个大缺口,积水就哗哗向缺口涌泄出去。没多时节,汪洋大海般的积水就退落了老多老多,大地上的人真快活呀,都高叫欢笑起来,这大汉因为一掌一脚已耗尽了他全部精力,也倒了下去,永远起不来了。

大家为了纪念这个大汉,就把他用巨掌劈开地沿泄出的那股水流叫“掌江”,把他用大脚蹬开地沿泄出去的那股水流叫“皇河”,因为他是大家推出但呒没登位的皇帝呀!后来,年代一久,叫白了,就叫成“长江”和“黄河”。

后来,大禹就仿学这大汉的法子,带领大家把地沿打通成许多大小缺口,使大地间的积水都能畅通流出去。从此,世人才消除了长年累月受洪水泡浸的苦日子。

因为治水有功,大禹被大家推上当了皇帝,称为“大禹王”。大禹王又尊封那位大汉为“巨灵皇帝”,也就是“巨灵神”。

【讲述者】 吴玉生(男,70岁,丽水市城关镇居民,初小)

【采录整理】 唐宗龙(男,45岁,丽水市文化馆,干部)

【采集时间】 1981年5月采录于丽水市城关镇

【流传地区】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城关镇

【文本来源】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浙江卷),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7年版,第64—65页。

【阅读提示】 这则神话叙述大禹封献身治水的大汉为“巨灵神”,可谓实至名归。

【基本母题】 盘古开天辟地;地最早的形状;大禹治水;江河湖泊的产生;巨灵神;江河的命名;王的产生

【本文编码】 《禹封巨灵神》:ZCSW0302-104-005

河头龙王的家系
(白族)

洱源牛街附近有座白头山,山边有个大岩洞,洞里有条大蟒蛇。岩洞靠近大路,每次赶集的人路过这里,都被大蟒吸进洞里吃掉。为此,官府出了一张布告说,“若有人制服大蟒,赏以千金”。

牛街西边有个地方叫三锅石,在这里住着一个老倌,他有九个儿子,九个姑娘,家里穷,养不起这么多人,人家就劝他去杀蟒,好取得这笔重赏。这老倌平时也有意想替老百姓除害,于是满口答应了。

一天,这老倌身上扎满了锋利的小刀,用包头帕子蒙了嘴脸,只露出一双眼睛,然后,蹲在崖洞旁边等待,大蟒嗅到生人气味,就把老倌吸进肚子里。老倌在蟒肚里使劲打滚,不一会,大蟒被刺死了。当地几个农夫立即剖开大蟒的肚子,老倌从里面跳出来,并未受伤。

当地人都说老倌有功,为他建造房子,雕梁画栋的很好看。将要完工的时候,老倌表示不喜欢梨元而喜欢河头这地方。不一会,忽然来了一阵狂风,把梨元所有新盖的房子,统统都吹到了河头;木匠也被吹了过去,就在那里继续修盖房子。于是,这老倌就定居在那里了。

后来,他和他的子女都死了。人们就尊他为河头龙王,把这房子改作河头龙王庙,塑了很多神像。老龙王(即老倌)夫妇的塑像居中,他们儿女的塑像居两旁。他家大老爷封在官营做龙王,二老爷封在大庄做龙王,三老爷封在河头附近做龙王。

四老爷封在大果村当本主,这是个毒辣的家伙。给他做会那天,当地老百姓必须猪头三只,诚心祭他,天才放晴。不然,这一天就一定会遭到一场恶风暴雨。谁冒犯了他,他让谁家鸡犬不宁。

五老爷封在哨平附近关上当龙王,也是这里的本主。这家伙更加毒辣,他经常弄得人们祸事重重,还散布瘟疫,让人生病。这样,当地人们就不得不常常拿猪头雄鸡到他面前磕头了。

六老爷封在河头地区的一个山上当龙王。七老爷封在哪里不清楚。八老爷封在两地,一地在五充(河曲龙王管地附近),是小甸本主;另一地在鸡登,他有一群羊,他还找了一个放羊人帮他放羊。九老爷是汉登的本主,脾气很好,不找老百姓的麻烦。

河头龙王的大姑娘,封在八老爷的附近作龙女,当地人称她“皇姑老太”。皇姑老太心肠好,肯帮助人。当地若有婚姻大事,需要碗筷杯盘等物,只要写一个条子贴在庙前的一棵大树上。第二天,这些东西便在庙门前,由你借,用完后,须如数归还。但后来却有些人贪小便宜,借了不还,她很生气,就不再借东西给当地人了。据说,她借出的大瓷盘,正中刻了一条大金鱼,很美丽,现在还有人偷偷地保存着。

河头龙王还有一个姑娘。巡检司下山口的黑龙大王曾向她求亲,这姑娘不愿意,结果嫁给云南驿龙王。云南驿地方很穷,庄稼不好,当然做这地方的龙王也很穷。每年正月二十三与七月二十三日,河头老龙王做会,这姑娘就回家做客,向老龙王哭诉自己的穷苦。每当这天,总是恶风暴雨,就是这个缘故。后来,老龙王可怜她,就多分给她一股水。这股水可以灌溉她领辖的所有土地。从此,云南驿地方五谷丰登,人们为了感激她,所以她庙子里的香火经久不绝。洱源人每路过云南驿的时候,都要给她磕头。倘若衣服破烂了,只要你把它放在庙里,第二天去取,就补得好好的了。倘若你缺少旅费,只要你如实地写一张条子,焚化在香炉里,第二天,你就可以在香火炉里扒出一些银子。

河头龙王还有一个姑娘嫁给邓川漏邑村龙王,以前洱源人过邓川漏邑村,倘若遇见祭龙王,当地人就一定要待洱源人吃饭,特别客气。因为龙王娘娘是洱镇人的缘故。

【讲述者】 杨卓生

【采录整理】 张文勋,郑谦

【采集时间】 (无考)

【流传地区】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洱源县)

【文本来源】 中华民族故事大系编委会编:《中华民族故事大系》第5卷(瑶族、白族、土家族),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453—455页。

【阅读提示】 这则神话似乎阐释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道理。

【基本母题】 食人的蟒蛇;英雄除害;建房;人成为龙王;祭神的来历;龙女;狂风暴雨的产生

【本文编码】 《河头龙王的家系》:ZCSW0303-104-006

保牧乐
(蒙古族)

郝布拉特自天庭返人间时,既窃天帝之坐骑,复至积雪之白头山,杀天帝之牛而食之。天帝知其事,遣天使往逮之。郝布拉特谓天使曰:“我窃天帝坐骑,乃我正欲直达天庭、尊奉上天之志;我杀食天帝神牛,亦正欲用其皮骨造佛像以供奉也。”天使见其言之有理,乃赦而不究。郝布拉特乃以牛皮割为皮条,约一指宽,以此缠于牛骨之上,分赠四邻百姓,告之曰:“此保牧乐神也。如诚心供奉,可保四季无灾,平安吉祥,家家殷实,六畜兴旺。”保牧乐者,蒙语即“自天降下”之意。郝布拉特先供奉之。自兹保牧乐遂成天帝之化身,蒙古人奉以为最古之尊神,绘之于牛角上,供奉于每家每户之门旁。

【讲述者】 (无考)

【采录整理】 袁珂据《中国少数民族神话选》中的《保牧乐》改写。

【采集时间】 (无考)

【流传地区】 (无考)

【文本来源】 袁珂:《中国神话大词典》,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年版,第401页。

【阅读提示】 这则神话既有原始信仰,也有佛教的影响,归根到底是为了让神保佑六畜兴旺。

【基本母题】 天帝的坐骑;神牛;天使;造神;畜牧神的产生;神从天降;神的化身

【本文编码】 《保牧乐》:ZCSW0304-104-007

嘎瓦格布
(怒族)

相传,远古时,有两兄妹一天上山拾菌干,越走越远,最后来到一座很高的大山上。这时,洪水涌来,淹没大地。洪水过后;人类尽绝,只剩他们两兄妹和一对蛇存活在这座大山上,这座大山就是“嘎瓦格布”。兄妹俩想打死蛇。蛇说:打死我们,你们也活不了。洪水退后,兄妹居于山洞,两人分睡。第一天,两人中间隔柴垛,第二天隔刀(刀刃向上),第三天隔一碗水。可每次天亮,兄妹俩却都睡到了一块,隔物依然如故,丝毫未动。经此,兄妹俩便结为夫妻,生养了九对儿女,结成九对夫妻,分住九条江。其中一对儿女住在怒江,繁衍成为怒族。后来,那传人种的兄妹俩成了神,住在嘎瓦格布神山上。

【讲述者】 (无考)

【采录整理】 邓启耀、攸延春编写

【采集时间】 (无考)

【流传地区】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文本来源】 《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编审委员会编:《中国各民族宗教与神话大词典》,北京:学苑出版社1990年版,第515页。

【阅读提示】 这则神话的核心内容是说洪水后再生人类的一对兄妹就是人类的祖先神。这种情况在许多洪水神话中都有反映。

【基本母题】 洪水;诡异的现象;兄妹婚;婚生人;民族的产生;人成为神

【本文编码】 《嘎瓦格布》:ZCSW0305-104-008


(1) 安耽:安稳,太平。 RFhSEMLNlDtDZRQ6bn7aW2so3q7g9n4cvJjyP8lNvgW1pe4kyw07izMW3CVkrGf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