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东跟店长们打了一圈电话,发现当下最紧缺的就是口罩。
“一夜之间,武汉的口罩一个都没了。门店要营业,没有口罩怎么行?”他只能打电话向陈雨明求救。
现在的陈雨明,即便有再多口罩,也不用担心浪费了。可问题是,口罩已经变得奇货可居。
仇芸原本答应提供的2万只口罩,因为被征用而无法发货。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仇芸死缠烂打从杭州客户那里匀了1万只,又从自家工厂的用度里挤了1万只,优先发货给华住。
2万只口罩很快就被分光,但需求仍然排山倒海般涌来。
采购出身的陈雨明决定两条腿走路。他一方面发动朋友圈里的所有人寻找熟悉的口罩货源,另一方面找来全国700多家口罩厂的联系电话等信息,分配给部门里的十四五个同事,每人联系二三十家,不问价格,只问有没有货。
很快有消息反馈回来,听上去都不太妙。
700多家口罩厂,要么电话打不通,要么没有货。倒是有两个N95口罩的货源,上海有1万来只,天津有2万来只,但都是朋友介绍的朋友,之前从没打过交道,而且条件极为苛刻:最多保留半小时,必须先付钱,只接受现金,没有发票。
陈雨明四面焦虑:一方面担心拿不到货,另一方面又担心被骗;一方面担心口罩质量不好,另一方面还担心运送过程中出各种意外。
无奈之下,陈雨明打电话给华住集团首席数字官兼华住中国总裁刘欣欣。刘欣欣让他先不用考虑钱,而是要考虑:接下来的口罩需求能不能跟上?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
大年初四,把门店坚持营业看得无比重要的季琦,在跟集团班委的电话会议上明确表示:“如果没有口罩,宁可不开店,也不能让我们的员工‘裸奔’上阵。”
这句话,让陈雨明如芒在背。他知道,如果采购部这时不能顶上去,在物流爆仓、武汉封城的情况下,华住旗下门店肯定没法正常营业。
一度有点走投无路的陈雨明,动过给加盟商摊派任务的念头,“华住毕竟有6 000多家加盟店以及将近1万个投资人,就算每家提供1 000只口罩,那也是一个很大的数量”。
但他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不符合华住与供应商、加盟商‘平等共生’的价值观,而且容易人为制造恐慌”。
虽然华住没有给加盟商、供应商发命令下任务,但加盟商、供应商感佩于季琦信中传递的温度和担当,自发行动起来。
“温暖、信心,这是我看到季琦第一封信之后的最大感受。我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当时觉得无助、孤独,头发大把大把地掉。但这次,有华住这个靠山在,我心里一点都不慌。”目前运营着20多家华住加盟酒店的北京业主刘兰荣说。
“我们遍布全国各地的供应商、加盟商,有多少力出多少力,少的1 000个,多的5万个,积少成多,帮助我们一起挺过了那段时间。”陈雨明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报出合作伙伴的名字和事迹:
天津的供应商李锋,大年初一就跑到口罩厂为华住提货,前前后后自掏腰包垫付了近50万元货款。
上海的加盟商张旭没有特别渠道,却坚持把仅有的1万只口罩捐赠给华住。
广州的总包叶荣,每天无偿帮华住伙伴提货、发货,确保抗疫物资供给到位。
南京的供应商柯琪跑到超市买了自封袋,把几万只口罩五个十个地一一打包好,发给各地的华住门店。
……
“我们的合作伙伴,不顾危险寻找货源,二话不说帮忙垫款,却从没开口跟我提过钱的事情。”陈雨明说。
人在新加坡的季琦,介绍了韩国和新加坡的口罩货源。陈雨明刚开始还担心境外的口罩能否顺利到货,后来被逼得没办法,横下一条心付了钱,最后竟然顺利收到了几万只口罩。
“当时的感觉是,口罩永远不够。”那段时间,陈雨明每天从早上五六点钟一睁开眼,到晚上十一二点上床睡觉,不敢放过任何一条信息,唯恐错过一个可能的口罩货源。
“以前在电影中看到的交易场景,不夸张地说,我们这次都经历了。同事之间高度信任,合作伙伴无私无畏。虽然过程很艰难,但我感受到的是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笑眯眯的陈雨明,云淡风轻地概括了所有惊心动魄。
从1月21日到4月7日,华住旗下酒店累计发放406万只口罩、3 000箱洗手液。
当很多酒店同行受困于防疫物资短缺时,华住供应链支持中心不但保证了持续不断的物资供给,并且在配送速度上至少领先同行10天时间,为6 000多家华住酒店的正常运营提供了必不可少的防疫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