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武媚无媚

随着年龄的增长,“方额广颐”、聪明伶俐的武则天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出落得越来越漂亮了。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皇后病故。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太宗听到有关武则天貌美的传言后,就将她召来做自己的才人。其时,武则天年仅十四岁。

杨氏眼见朝夕相处、还不十分懂事的女儿即将与自己分别,女儿一旦入宫,今后母女相见将是非常困难的事,想到这些,禁不住落下伤心的泪水。未谙世事的武则天却无忧无虑地对母亲说:“能够见到天子,应该说是一种福分,母亲您怎么要为此伤心呢?”就这样,怀着一种希望获得皇上宠爱来改变母亲和姐姐处境的憧憬,武则天走进了既陌生又神秘的唐太宗后宫。

按唐制规定,皇帝后宫有皇后一人,至上无品;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称“四妃”,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九人,称“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宝林二十七人,正六品;御女二十七人,正七品;采女二十七人,正八品。才人属宫中较低级的内官,“掌叙宴寝,理丝枲,以献岁功”——负责安排宫中宴会起居,处理宫中女性蚕丝纺织政令。从诗圣杜甫“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的诗句中,我们似乎看到了才人武则天陪伴太宗出猎时的生动画面。《全唐诗》所收武则天《曳鼎歌》《唐享昊天乐》《明堂乐章》《唐大飨拜洛乐章》等,均与其曾经的才人职掌、才人经历息息相关。“既见帝,赐号娬媚。”武媚,字音字形字义均似娬媚——古人形容女性姿态美好的一个词,太宗或许就是因武才人姣美的容貌和窈窕的身姿而赐她这个号的。

其实,武则天入宫时,太宗已经年逾四十,是四个孩子的父亲了。武则天后来与唐高宗共生过四子二女,这说明其生育能力极佳,但从武则天当才人十二年未曾生育的情况看,似乎当时她很少有被太宗亲幸的机会。

然而,一代英主唐太宗无疑是引导武则天后来步入政坛的第一位,也是最高明的一位导师。有关太宗追随高祖从晋阳起兵,直到建立李唐王朝的种种传说,武则天入宫前就听到过不少。太宗重视儒学,虚心纳谏,以人为镜,颁示《帝范》进行自我约束,对臣僚软硬兼施、恩威并用的驾驭才能则是武则天入宫后才耳闻目睹的。宫廷中的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更是给武则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太宗一共生有十四子。长子承乾、四子泰、九子治为长孙皇后所生。

中国专制的皇位继承权,是按宗族法所制定的规矩而确立的,为保社稷世代相传,皇位必在一家一姓间绵延世袭。因此,皇位继承人必须在宗族内部产生。面对错综复杂的宗支体系,为了简单化、明了化,更为了传亲不传疏的考虑,殷商时演化出兄终弟及制,西周时演化出长子继承制。由于受儒学尊崇周礼的影响,嫡长制似乎对后世影响更大一些。武德九年(626年)十月癸亥日 ,登基不到两个月的太宗即按照皇位世袭嫡长子制的惯例,立八岁的承乾为皇太子。幼年时的承乾曾以聪明、敏惠而深受太宗的喜爱。稍长,太宗就让他学习处理朝政,承乾最初处理政事“颇识大体”。太宗偶尔离开京师出巡外地,“常令居守监国”。然而,太子的尊贵地位使他逐渐染上了散漫、懒惰的习性,并发展为竞事奢侈、喜爱游荡的纨绔习气。“皇太子承乾尝以盛农之时,营造曲室,累月不止,所为多不法。”太宗先后选派宿儒名流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为太子右庶子,以匡其失。承乾不但不接受老师们的劝谏教导,反而迫害起自己的老师来。因张玄素多次对太子进行直言规谏,太子认为伤了自己的面子,竟派人趁黑夜用马鞭去抽打他,几乎把张玄素打死。承乾甚至扬言:“我为天子,极情纵欲,有谏者辄杀之,不过杀数百人,众自定矣。”太宗对承乾越来越不满意,逐渐把宠爱转移到四子魏王泰身上来。承乾失宠,魏王得幸,二人“各树朋党”,形成了宗室内部两个对立的营垒。后来,承乾发展到图谋宫廷政变。据《资治通鉴》卷一九六载,其同谋者驸马都尉杜荷劝太子:“天文有变,当速发以应之,殿下但称暴疾危笃,主上必亲临视,因兹可以得志。”正在这时,齐王祐在山东齐州发动叛乱,消息传来,承乾得意忘形地对同党纥干承基等说:“我宫西墙,去大内(太宗居室)正可二十步耳,与卿为大事,岂比齐王乎!”然而,承乾高兴得太早了,齐王的叛乱当即就被平定,纥干承基因与齐王牵连而被捕入狱,供出了太子承乾企图谋反的事情。承乾由此而被废为庶人,同谋者均被处以极刑。太宗针对承乾、魏王“各有附托、自为朋党”的情况,从有利于维系朝臣团结,有利于稳定宗室,有利于巩固皇权地位出发,决定选择承乾、魏王两个集团以外的人为太子。在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等元老的支持下,贞观十七年(643年)四月,太宗立九子晋王李治为皇太子。

长孙无忌,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其先为后魏献文帝第三兄,因功袭大人之号,后改称拓跋氏,由于居宗室之长而改姓长孙氏。自七世祖直至无忌父亲,均为后魏、西魏、隋朝的煊赫著姓。据《旧唐书》卷六五《长孙无忌传》载,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少年时代就是李世民的好朋友,为最早追随李世民反隋举义的功臣之一。在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争太子位的斗争中,无忌首劝李世民先发制人,并直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太宗即位后,无忌被擢为左武侯大将军。贞观十七年(643年),太宗为“甘露良佐,麟阁著其美;建武功臣,云台纪其迹”而建凌烟阁时,在入阁的二十四名功臣中,无忌位居第一。确立李治为太子,太宗是在听取无忌等人的意见之后决定的。太宗临终前,遗令无忌和褚遂良辅政,并特别指出:“无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然而无忌并非魏徵一类谏臣,当太宗要求臣下指出自己得失的时候,他却当众讨好说“陛下武功文德,跨绝古今,发号施令,事皆利物……实不见陛下有所愆失”,以至于太宗都批评他“妄相谀悦”,埋下了无忌以后一心想控制高宗,竭力排斥武则天的隐患。

晩年的太宗,身体一直不好。生病期间,太子李治常常去看望他。当李治在父亲病床边第一次见到眸明齿皓、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的武才人时,立即就被她那惊人的美貌迷住了。“上之为太子也,入侍太宗,见才人武氏而悦之。”

关于太子李治与武才人偷香窃玉的情节,在为君者讳的史书中是见不到的。以武则天的花容月貌和聪慧机敏,俘虏不住风流倜傥的李治才是怪事。谁能说在某次幽会时,李治不会对武则天私下许愿,答应将来立她为皇后?其间,恰逢太白星白天多次出现于天空,按《汉书·天文志》解释:“太白经天,天下革,民更主。”这是太宗最不愿见到和听到的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表面上为了清除武则天,实际上是冲着太子李治而来的谶言在贞观末年的皇宫中流传着:根据民间一本《秘记》记载,大唐王朝三世之后,将有一个武姓女王代唐得天下,云云。当这一关乎李唐王朝前途命运的谶言传到太宗耳中时,他简直坐不住了,决心彻底清除这个隐患。

一个偶然的机会,太宗本人终于发现了一条线索:一次,太宗为武官们举行宴会,吃到高兴时,太宗提议行酒令取乐,并规定每人须报出自己的乳名。当轮到洛州武安(今属河北)人、左武卫将军李君羡时,他忸怩了半天,才嗫嚅着报出自己的乳名:“五娘子。”在坐的武将人人都知道,李君羡跟随太宗讨伐刘武周、王世充时“每战必单骑先锋陷阵”,是太宗麾下著名的猛将,却没人料到他会有这么个女式乳名,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太宗也笑着揶揄他:“何物女子,如此勇猛?”

事后,太宗越思量越觉得有问题:武安人、左武卫将军,“五(武)娘子”者,不正是谶言中那个三世之后要代唐得天下的“女王”吗?稍顷,太宗不动声色地将李君羡使为华州刺史。后来,有人劾奏李君羡与自称懂得佛法的员道信图谋不轨,太宗干脆下诏将其杀了。然而,这并没有完全消除太宗的心病,他又悄悄找来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学的李淳风询问此事。据《旧唐书》卷七九《李淳风传》载,李淳风回答说:“臣下据天象推算,有关这件事的征兆已经完成其演变过程,实现这个征兆的人早已转生,而且就在陛下的后宫之中。从现在起不超过三十年,这个人当有天下,她将把李唐子孙消灭殆尽。”

太宗问:“将那些像的人都杀掉,能不能免此灾难?”

李淳风答:“上天的意志,哪有躲避得了的道理?这个人定不会死,陛下也不必为此而滥杀无辜。况且,此人已在后宫中,成为陛下的眷属。再过三十年,算来她老了,老人总要仁慈一点,虽然改朝换代,对于李唐宗室也许不会杀得太过分。如果现在杀了她,上天还会使她再转生,三十年以后正是青壮年,加上现在杀她的怨仇,那时恐怕李唐子孙就一个都留不住了。”太宗这才最终打消了斩草除根的念头。

《定命录》把这个故事补充得更完整,说武则天被召入宫以后,李淳风向太宗报告:“后宫中有一股天子气。”太宗把宫人集中起来,按百人一队排好,让李淳风去指认那个有“天子气”的人。李淳风说:“在这一队中。”太宗把李淳风说的那个队列一分为二。李淳风又指着其中一个队列说:“在这个队里。天机不可泄露,我不能再说了,请陛下自己去找吧!”太宗无法识破,就想把这些人全部杀掉。据《太平广记》卷二二四载,李淳风劝谏太宗说:“陛下千万做不得那种事,如果留着这个人,虽然皇祚会中断一段时间,终究还会得到恢复。陛下如果杀了这个人,上天还要安排她转生为男子,那样,李唐皇族恐怕真要被斩尽杀绝了。”太宗这才打消了把后宫妃嫔杀尽的念头。

上述离奇的神话,实际上反映了李治立为太子之后宫廷内部的又一次斗争:承乾太子被废之后,原来太宗私下许其当太子的魏王泰早就做好了继为储君的准备,不料由于长孙无忌等元老的支持,储君的桂冠却落到了晋王治的头上。魏王泰被封顺阳王,他虽然徙居均州郧乡县(今湖北十堰郧阳区),但其既“自为朋党”多年,朝臣中实在不乏其支持者。此外,太宗第三子郁林王李恪,在晋王治立太子的问题上,也卷入了斗争的旋涡。

李恪善于骑马射箭,能文能武。其母杨妃是隋炀帝的女儿。太宗立性格懦弱的李治为太子后,感到并不十分理想,又想改立外貌和性格都类似自己的李恪为太子,由于遭到长孙无忌等人的反对,才被迫取消改立太子的打算。为此,李恪和无忌结怨很深。后来无忌利用房遗爱谋反事件株连并杀掉李恪。从李恪临刑时“社稷有灵,无忌且族灭”的呼喊中,不难窥见这一矛盾的端倪。

可见,无论魏王泰还是郁林王恪,在竞争太子失势后,对太子治总是充满敌意的。他们或者自成体系,或者联手向太子寻衅,关于武姓女主代唐的谶言,很有可能就是他们风闻太子治与武才人的隐私后故意制造的舆论,企图通过清除武则天去牵连太子,进而达到搞垮太子治的目的。然而,太子治的保护神长孙无忌当时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加之太宗体弱多病,今天的太子就是明天的皇上,聪明的李淳风在这个棘手的问题上采取了明哲保身的做法:他首先向太宗证实谶言的可靠性,接着就说服太宗不要指望以人力去改变“天意”;这既表达了对魏王泰、郁林王恪的某种理解,又保护了太子治,客观上也保护了武则天,巧妙地为自己留下了一条退路。这就是上述有关女主代唐神话产生及其演绎的背景。当时的武则天,在与太宗十几年并不十分亲热的夫妻生活之后,希望能从太子治对自己的温存中来感受一点青春生活的乐趣,甚至还产生过从太子那里寻求依托终身的想法。在宫中生活了十余年的武则天,对“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一朝不得意,世事徒为空”的宫女命运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设身处地地说,她即使有这种想法亦不足为奇。如同谶言所说,此时的武则天就想以女主代唐,恐怕是不大可能的事。

既然身为后宫嫔妃,其亲疏远近、升迁沉浮总是随着皇帝的好恶而转移,随着皇帝的喜怒而忧乐的。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一代英主唐太宗病故,中国历史上一个至今仍然令人赞叹不已的时代结束了!由于这个变故,武则天告别了十二年的后宫生活,不久即随着太宗留下的嫔御一道迁出皇宫,按照惯例被安置到京城里的感业寺去做尼姑。

十四至二十六岁,这是武则天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在三妃九嫔的包围中,晚年多病的唐太宗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给过深宫内院中的武则天多少温情抚慰。而武则天受太宗的影响和熏陶却日胜一日。自小天资聪慧,自我表现欲望十分强烈的武则天因长期侍奉太宗,获得了一个向太宗学习治理国家的极好机会。向太宗学习,武则天的成绩是十分出色的。据说,太宗有一匹名叫“狮子骢”的马,骠悍暴烈,没有人能够驯服它。很多驭手、将军都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连久经沙场而又善驭烈马的唐太宗都对它束手无策。据《鹤林玉露》乙编卷六载,当时在场的武则天毅然向太宗要求制服狮子骢,她说:“始则捶以铁鞭,不服则击以铁挝,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耳。”通过这件事,太宗更欣赏武则天了,与其说是欣赏她的勇气,不如说是欣赏她的手段。其实,这正是太宗对她长期熏陶影响的结果。

陕西省西安市唐代感业寺旧址(采自赵文润、樊英峰《武则天之魅力》)

娬媚——无“媚”。

关于武则天的门第,武华(武则天的祖父)以前并非显赫世家,故世系不明;武华以后,武士彟升为李唐开国元勋。为了各自的需要,高宗立后取其后半段,说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则取其前半段,说她“地实寒微”。孰对孰错?不过因时因事各取所需而已。 vzBvqO6pBQPVfiz+a8iqmyasfsyIYLTm1eAFibRUfaDq9BGGKH81yilTUHVFlS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