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峨眉学道

初、盛唐时期,蜀中的道教是十分昌盛的。蜀中是道教的发源地,东汉末年,张道陵在巴蜀的鹤鸣山隐居修道,创立了道教。《华阳国志》卷二说:“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以惑百姓。陵死,子衡传其业。衡死,子鲁传其业。”《神仙传》中说得更加详细明白:“初,(张)天师值中国纷乱,在位者多危,退耕于余杭。又,汉政陵迟,赋敛无度,难以自安,虽聚众教授,而文道凋丧,不足以拯危佐世。陵年五十,方退身修道,十年之间已成道矣。闻蜀民朴素可教化,且多名山,乃将弟子入蜀,于鹤鸣山隐居。……先时蜀中魔鬼数万,白昼为市,擅行疫疠,生民久罹其害。自六天大魔推伏之后,陵斥其鬼众,散处西北不毛之地,与之为誓曰:‘人主于昼,鬼行于夜,阴阳分别,各有司存,违者,正一有法,必加诛戮。’于是幽冥异域,人鬼殊途。今西蜀青城山,有鬼市并天师誓鬼碑石,天地石日月存焉。”正因为蜀中巫祝之风盛行,迷信鬼神,张道陵才选中了蜀中这个地方进行传道,建立了道教中的五斗米道 。到了唐代,由于李唐的统治者为提高其地位,攀附老子李耳为先祖,因此对道家与道教格外尊崇与提倡,唐玄宗又是一个特别崇信道教的皇帝,因此,蜀中的道风更盛。李白说:“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紫云山是李白家乡附近的一座山名(此山在今四川江油市匡山之南的香水乡),在李白的家乡绵州昌明县(今四川江油市),唐时的道风很盛,李白少年时曾到昌明县北的戴天山访问过道士,作有《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寻雍尊师隐居》等诗,当时的青城山、峨眉山也都是著名的道教道场。青城山被道教称为是神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峨眉山被称为是道教的三十六洞天的第七洞天 。张道陵所修道的鹤鸣山就在离青城山不远的地方 。唐朝时的峨眉山还不是佛教的四大道场之一,而是一座道教名山。传说黄帝曾到峨眉山问道 ,又传说周成王时的羌人葛由,曾刻木为羊,并骑羊入峨眉山附近的绥山升天得道 。与孔子同时的楚狂陆通,字接舆,后曾隐居峨眉,寿及数百年,并传闻成仙 。东汉末的左慈,曾来峨眉山上隐修,至今在洗象池侧有左慈洞,伏虎寺旁有传说是左慈的衣冠冢。隋末唐初的道士孙思邈,在大业年间入蜀赴峨眉山炼“太一神精丹”,住在今峨眉山牛心寺后的药王洞中。李白青年时游峨眉山,在《登峨眉山》诗中写道: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诗中所写的峨眉山全然是道教的神仙世界。唐代诗人岑参在《江行夜宿龙吼滩,临眺思峨眉隐者,兼寄幕中诸公》中说“且欲寻方士,无心恋使君”,说的是想要辞官做隐士与道士为邻的意思。另一位唐代诗人鲍溶在《寄峨眉山杨炼师》一诗中有“道士夜诵蕊珠经,白鹤下绕香烟听”的诗句,说明在唐代峨眉山是一派仙风道气,道教的香火极为旺盛。唐末的道士吕洞宾,也曾来二峨山紫芝洞隐居,以后又到峨眉山千人洞修炼,并在大峨石上留下“大峨”二字,可见唐代的确是峨眉山道教的鼎盛时期。李白在少年时期熟读老庄之书,常游诸道观、道教圣地与道士交游,沉湎于道风之中。他说:“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说明他对道教的求仙学道之风是很感兴趣的。

在峨眉山学道时,李白结识了一个从随州来的年轻道士元丹丘。元丹丘是随州苦竹院胡紫阳道长的弟子,胡紫阳是司马承祯的再传弟子。元丹丘受师父之命,前来峨眉山学道。他除了熟读道经,对天文地理及儒家经典也颇有涉猎。李白与他在峨眉山学道养性,谈论诗文,相谈甚欢,情投意合,二人遂结成八拜之交,李白称其为“异姓天伦” 。元丹丘将李白介绍给峨眉道友,他们经常在一起游山玩水,谈仙说道。在峨眉山大约生活了一年,二人便分手了,李白回到匡山继续读书,元丹丘则去往随州的苦竹院。

除元丹丘外,李白还与一位峨眉山僧人交游。这位僧人在弹琴方面的造诣很高,而李白也对弹琴十分感兴趣,他们经常在琴艺方面进行切磋。李白在一首《听蜀僧濬弹琴》中写道: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遗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对琴艺的欣赏能力之高。这是琴音与大自然山水之音的共鸣,也是画面与音乐的交融。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和音响的诗歌,表现能力很强。 GmQdME28g6rfOg7905uM3MFiuI2SQlQT7MhtoeTDUb8ACYGy1N9Uh8ZwkmVwy2v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