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次大战的爆发,对于此前一直在传统势力的阻挠和不断的争论中艰难发展的海军航空兵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实战良机。在这一时期,搭载常规飞机的航空母舰由于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因此其研究发展和作战使用暂时还是“前途未卜”。而此时“风华正茂”的水上飞机母舰,也就当仁不让地挑起了海军航空兵的“大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提供的海战舞台上,拉开了现代海空战的“序幕”!
8月4日,德军开始进攻比利时,之后就出动了其秘密珍藏的“超级武器”——“齐柏林”式飞艇,轰炸了列日、安特卫普和华沙等地。同时,德军的飞艇还对活动在北海海域的协约国舰只进行监视,1艘“齐柏林”式飞艇的巡逻范围可以顶得上5到6艘巡洋舰。这样,德国海军的主力——“大洋舰队”,既可以避免与实力占有优势的英国皇家海军“主力舰队”进行主力决战,又能够及时发现规模较小的英国分遣舰队,并伺机予以歼灭,因而对英国海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所以,英国海军将德军的“齐柏林”式飞艇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为了消灭德军的飞艇,皇家海军先后5次出动水上飞机母舰,搭载水上飞机前往攻击欧洲大陆上的德军飞艇基地,这是舰载航空兵自诞生以来首次实施的对岸攻击作战。其中的第二次攻击,竟在“无意之中”首创了舰载航空兵突袭敌舰队基地的先例,打了一场“空对港”攻击的处女战。
“齐柏林”式飞艇(1914年)
∷“齐柏林”式飞艇∷
“齐柏林”式飞艇是一种或一系列硬式飞艇的总称,20世纪初,德国著名飞艇设计家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以大卫·舒瓦兹设计的飞艇为蓝本,进一步发展出了“齐柏林”硬式飞艇。硬式飞艇技术的成熟使飞艇大型化成为可能,可装载大型货物,表现比同时期的飞机更为优秀。
1914年11月24日,皇家海军的“主力舰队”在入侵赫尔戈兰岛时,首次动用水上飞机母舰予以配合,但由于当时的气象条件极为恶劣,水上飞机无法起飞,最后只得无功而返。此后,皇家海军再次准备对德国的库克斯港实施空袭,其目的主要是袭击位于库克斯港以南的德军飞艇基地,其次才是相机歼灭一部分停泊在港内的德军舰只,并诱使其出港作战。
库克斯港市标志
∷库克斯港∷
库克斯港是德国第二大渔港,于易北河汇入北海的入海口。其海拔高度仅2米,1394年作为汉堡门户港而建,在1937年前属于汉堡市。该港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以西风为主,温和湿润,冬季多雨。工业以鱼类加工为主,船舶制造和航运业都比较重要。
1914年12月24日,圣诞节的前一天,一支神秘的“特混舰队”从哈里奇悄然出发,默默地行驶在茫茫的北海上。这是一支奇特的舰队,因为作为该舰队核心的是3艘外形奇特的“庞然怪物”,它们的舰体上部既没有高大的上层建筑和耸立的桅杆,也没有巨大的炮塔和昂首的舰炮,整个甲板上非常“平坦”,每艘军舰的甲板上只停放着3架水上飞机。这3艘“庞然怪物”,就是经过皇家海军改装后刚刚装备的3艘水上飞机母舰——“女皇”号、“恩加丹”号和“里埃维拉”号,是为实施此次对岸空袭而精心准备的。它们在2艘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的护卫下,直扑弗里西亚群岛,去执行这有史以来第一次“空对港”攻击使命。
12月25日凌晨4时30分,英军的“特混编队”在夜幕掩护下顺利通过了北海。6时,3艘水上飞机母舰及其护航舰只安全驶抵弗里西亚群岛旺格奥格以北约40海里的预定攻击阵位——东经8°,北纬54°27'。与此同时,2艘驱逐舰和10艘潜艇也在赫尔戈兰湾展开,以便救援可能会在返航途中迫降的水上飞机乘员。
7时,9架水上飞机被吊放到海面上,此时天已经放亮,也许是圣诞老人的恩赐,这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海面风平浪静,天空碧蓝如洗,能见度良好,旗舰“恩加丹”号发出了“飞机发动”的命令。在清晨凛冽刺骨的海风中,机械师们艰难地站在光滑而又狭窄的飞机浮筒上,吃力地转动着沉重的木制螺旋桨,开始发动飞机的引擎。由于气温太低,发动机启动非常困难,直到7时15分,才有7架飞机发动起来,其余2架则因发动机无法启动只好被吊回母舰上,失去了参战的机会。发动起来的7架飞机开始滑跑,在平静的海面上犁出了道道雪白的浪花。终于,7架飞机离开了水面,腾空而起,母舰上的地勤人员报之以热烈的欢呼。7时30分,7架水上飞机在空中编成战斗队形,直扑64公里外的库克斯港……
库克斯港
7时35分,水上飞机的轰鸣声刚刚消失,忽然从赫尔戈兰岛方向飞来了一艘德军的“齐柏林”式飞艇——“L-6”号,它在飞临英军舰队上空时,向“女皇”号水上飞机母舰投下了几枚炸弹,但均未命中。英军驱逐舰“大胆”号立即用152毫米舰炮还击,有几发炮弹在“L-6”号飞艇附近爆炸,终于把它赶走了。
此时,英军参加空袭的飞行员们,正坐在敞开式的飞机座舱中,强忍着刺骨的寒风,艰难地操纵着飞机飞行。由于气温低,飞机使用的低辛烷值燃料没有完全汽化,也可能是因为汽化器结冰,飞机的发动机工作很不正常,就像是在喘着粗气,所有飞机发动机的功率都下降了,飞机的速度也随之慢了下来,最快的飞机时速也只有126公里,飞行员要保持高度非常困难。
当飞机编队飞越东弗里西亚群岛时,低空浓雾密布,几乎完全把地面遮住了。尽管飞行员们按照编队指挥官的命令一再下降高度,但还是无法发现德军的飞艇基地,编队指挥官只好下令放弃对飞艇基地的攻击,飞机编队转而对库克斯港内停泊的德军舰船实施攻击。可以说,正是这位指挥官的“临机处置”,首创了海战史上舰载航空兵“空对港”攻击的先河。
7架水上飞机组成的编队掉头向库克斯港扑去,很快他们就发现了停泊在港内的德军舰船。几乎同时,德军也发现了来袭的飞机,尽管他们立即开炮还击,但对于这种前所未见的来自海空的袭击,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英军飞机冒着猛烈的炮火,对德军的一艘巡洋舰和一个水上飞机基地实施了攻击。由于英军的飞行员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攻击敌舰船的经验,平时也很少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加之飞机携带的炸弹威力本来就很小,数量有限的炸弹又大多数投到了海里,因此并没有给德军造成多大的损失。英军的7架飞机中,有4架被德军的炮火击伤,所幸的是没有一架飞机被德军击落。在返航途中,有3架飞机在诺德尼岛附近迫降,乘员被英军的“B-11”潜艇救起,飞机则在破坏浮筒后自沉。1架飞机在迫降后,乘员被荷兰渔船救出,只有3架飞机安全地返回了母舰。
海战史上第一次由舰载航空兵从海上发起的进攻,虽然未能取得预定的战果,但却迫使受到空中威胁的德军舰队转移到了波罗的海,初步显示了飞机对海战的影响。不仅如此,此次空袭作战更为重大的意义在于,在实战中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以舰载航空兵对敌方海军基地实施空中突击的设想,并证明了这种设想是切实可行的。正因为如此,“二战”中较为经典的塔兰托之战和珍珠港之战,在作战模式上与此次不甚成功的“空对港”攻击几乎如出一辙。
“彭米克利”号水上飞机母舰
当时负责制定此次作战计划的塞西尔·莱斯克兰奇海军少校,对此次作战的真正价值做出了精辟的论述:“12月25日发生的事件,是海军作战原则可能发生变化的明显证据,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飞机当时携带的是鱼雷而不是小型炸弹,那么德国的军舰就完全有可能被击沉!”
由于人微言轻,莱斯克兰奇的精辟见解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皇家海军中同样有着一大批“巨舰大炮主义”的忠实信奉者,他们当时根本不可能,也不愿意认识到此次“空对港”攻击作战的实际意义。然而真理毕竟是真理,战争的实践很快就证明了莱斯克兰奇见解的正确性。
“一战”开始后不久,土耳其就加入了德奥同盟,对协约国方面作战。1915年2月,一支由22艘战舰和辅助舰船组成的英法联合舰队驶向达达尼尔海峡,其中就包括“皇家方舟”号等几艘水上飞机母舰,对土耳其发起了加里波利战役。由于“皇家方舟”号航速太慢,6月12日,“彭米克利”号水上飞机母舰首先赶到了战区参战。“彭米克利”号搭载有两架“肖特”184双座型双翼水上飞机,奉命袭击在马尔马拉海区活动的土军舰船。
∷加里波利战役∷
加里波利战役,又称“达达尼尔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爆发于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岛的一场战役。它始于英国和法国联合的海军行动,目的是强行闯入达达尼尔海峡,打通博斯普鲁斯海峡,然后占领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在土耳其此战称为“恰纳卡莱之战”。在此次登陆战中,协约国方面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
∷协约国∷
协约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英国、法国、沙皇俄国为主的国家联盟,还包括南斯拉夫等弱小的欧洲国家。它与以德国、奥匈帝国为中心的同盟国集团形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双方。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然是同盟国国家,但却和协约国一起攻打同盟国。“一战”中后期,美国、日本、中国等一些国家也先后加入协约国集团,而俄国在“十月革命”爆发后退出了战争。最终,协约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8月12日,埃德蒙斯海军上尉奉命驾机出击。在飞机的两个浮筒之间挂有1枚重365公斤的“白头”鱼雷,这对于他所驾驶的“肖特”184水上飞机来说实在是太重了。为了减轻重量使飞机能够正常起飞,埃德蒙斯决定只装一半的燃油——仅够飞行45分钟,而且不带观察员,由他独自驾机去执行攻击任务。
当飞机飞抵热布努尔附近时,埃德蒙斯发现了1艘排水量为5 000吨的土耳其供给舰。他沉着地驾驶着飞机,从250米的高度下降到只有5米左右的高度,然后迅速修正航向,对准目标,在距离土舰约300米处投下了鱼雷,鱼雷入水后直奔目标,在舰体中部偏后的位置命中了土舰。埃德蒙斯投雷后迅速将飞机拉起,在空中盘旋观察战果,只见被命中的土舰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不久,军舰就在爆炸声中沉入海底。
此次“空对舰”攻击的成功,不仅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航空鱼雷攻击,而且首创了舰载航空兵击沉敌舰的先例,使莱斯克兰奇海军少校的预言在实战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埃德蒙斯的成功,给热心于研究和发展航空母舰作战理论的人们以巨大的鼓舞,以击沉敌舰的有力事实,为舰载航空兵未来的“空对舰”攻击作战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天地。
然而可笑的是,当时的大多数所谓的“军事家”们,仍然死抱着“巨舰大炮主义”不放,始终对海军航空兵的发展“冷眼旁观”,根本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在他们看来,飞机击沉军舰简直是“天方夜谭”,他们宁愿相信那艘土耳其军舰是被英军的潜艇所击沉,而埃德蒙斯所驾驶的飞机,只不过是那天“恰巧”飞过那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