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丑陋的“带篷马车”

1917年4月,美国正式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后,美国海军航空兵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大战结束时,已经发展为一支拥有3 049名飞行员、2 000余架飞机的大规模的航空兵部队。然而,这支海军航空兵部队的主体,却不是舰载航空兵,而是岸基航空兵。到目前为止,美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似乎只存在于成功的试验之中。

美国海军在世界上最早完成了飞机在军舰上的起飞和着舰试验,而且最先实现了舰载飞机的“弹射起飞”和“拦阻着舰”,堪称是名副其实的舰载飞机的“发祥地”,无疑具有进一步发展舰载航空兵的良好基础和很高的起点。然而奇怪的是,美国海军对发展航空母舰并不热心,在整个大战期间,竟然没有建造或改建一艘航空母舰。结果,在舰载航空兵的发展上,曾经一度处于领先地位的美国海军,此时已经被“后起之秀”——英国海军远远超过。究其原因,恐怕也只能解释为海军中传统势力的阻挠,以及缺乏像英国海军那样迫切的来自于实战需求的发展动力。

英国海军的舰载航空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屡次参战,并且先后开创了舰载机对岸攻击、对港攻击和对舰攻击的成功先例,其战绩虽不敢说是辉煌,但也足够引人注目了。相比之下,美国海军航空兵在大战中表现平平,英国同行在发展航空母舰中所做出的努力及其在使用航空母舰参战中所取得的战绩,都对美国海军产生了巨大的刺激。从1918年起,美国海军部就曾经几次提出建造20 000吨级航空母舰的建议,但都遭到了国会的否决,直到1919年,海军部才得到了一笔用于改装航空母舰的拨款。

经过慎重的挑选,美国海军选中了一艘排水量为5 500吨的运煤船“木星”号。该船于1913年建成,是美国海军中第一艘采用涡轮-电力推进的大型舰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木星”号曾经担负向欧洲运煤的任务。有趣的是,1917年美国参战之初,美国海军航空兵的129名人员就是搭乘“木星”号前往欧洲参战的,这也许是“木星”号与海军航空兵的缘分吧。“一战”结束后,由于新建造的战舰大都改烧燃油,运煤船对美国海军来说已经多余。于是,“木星”号于1919年6月开往诺福克的海军船厂,次年3月开始了对其命运带来“历史性转折”的改装。

在改装中,“木星”号煤舱上甲板的上层建筑和起重机被全部拆除,从舰首至舰尾架设了13个单位桁架,在上面铺设了长165.3米、宽19.8米的全通式飞行甲板,在飞行甲板中心设置了1台飞机升降机,用于从机库将飞机运送到飞行甲板上。“木星”号的机舱设置在军舰的尾部,原有的6个煤舱中的4个被改为飞机库,其余两个则分别被改为航空汽油库、弹药库和升降机械室。昔日无人理会的运煤船,经过历时两年的“改头换面”,于1922年建成服役,荣幸地成为美国海军所拥有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它被重新命名为“兰利”号,编号CV-1。

“木星”号运煤船

搭载机群的“兰利”号航空母舰

改装后的“兰利”号,标准排水量增加到11 050吨,满载排水量为14 700吨,但由于原有的动力装置未变,故其最大航速只有15节,续航力为12 000海里。“兰利”号共可搭载各型舰载机34架,其中包括战斗机12架、侦察机12架、鱼雷机4架和水上飞机6架。舰上的机库从结构上讲属于开放型机库,但由于没有机库甲板,飞机在进库之前必须被分解为“几大件”。飞机在出库时则更为麻烦,必须利用前后纵列配置的两台3吨吊车,将飞机部件吊到中央的升降机上,装配好后再升到飞行甲板上,在使用中,特别是作战使用中显得很不方便。

同世界上第一艘全通式飞行甲板的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一样,“兰利”号也是一艘典型的“平原型”航母,舰体的最上方是宽阔平坦的全通式飞行甲板,舰桥位于飞行甲板的前下方,舰体的左舷装有一个烟囱,后来又被两个可放倒式的烟囱所代替。由于这种“怪模怪样”的军舰是第一次出现在美国海军的舰队中,加之其原有的船体确实不很“中看”,因此“兰利”号在美国海军中一度被讥讽地称为丑陋的“带篷马车”。

“兰利”号建成服役后,于1922年10月进行了第一次战斗机着舰的试验,同年11月,又使用压缩空气弹射器进行舰载机弹射起飞的试验,两次试验都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在1923年,“兰利”号以美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的“身份”到各地航行展示,并在航行中继续进行各种作战运用的试验。1924年,经过各方面“磨合”已经变得日趋“成熟”的“兰利”号,终于被编入了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作战序列,美国海军也终于具有了盼望已久的舰载航空兵的打击能力。

1936年10月,为了不超过《华盛顿海军条约》所规定的各国海军所拥有的航空母舰的总吨位,已经服役10多年的老舰“兰利”号,被迫“结束”自己的航母生涯,改名为“水上飞机母舰”,编号AV-3,其实是“换汤不换药”。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兰利”号作为“辅助航空母舰”终于等到了参战的机会。1942年2月27日,这艘已经服役20年的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鼻祖,在执行运送P-40战斗机的任务时,在爪哇海被日本海军的岸基攻击机击沉。诞生在和平时期,长期无用武之地的“兰利”号,最终能够为国“战死疆场”,在海战中结束自己的航母生涯,也算是一件幸事了。而美国海军在“兰利”号改建和使用过程中所获得的大量宝贵的“第一手经验”,无疑也对此后美国海军航空母舰的大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从孤独的“百眼巨人”到丑陋的“带篷马车”,英美两国海军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反复的试验,终于相继改装出了第一代航空母舰,这在世界航空母舰的发展史上是值得纪念的里程碑。因为这标志着航空母舰作为一个新型的舰种,舰载航空兵作为一个新型的兵种,已经度过了诞生之后的童年时期,开始以日益成熟的步伐走向未来海战的舞台。

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的“兰利”号 2X85MYl3cVvLrlWZVDZVCp5f1VYarG1gz2vLwjcv/5SC+3nN7U1xsQwVZ9O0xnH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