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2 数据交换体系结构

1.2.1 数据交换模式

由于数据共享需求具有复杂性,因此需要通过不同的交换方式满足多种应用的需求。目前主要的数据交换模式包括集中交换模式、分布交换模式和混合交换模式三类

1. 集中交换模式

数据信息资源集中存储于共享数据库中,数据信息资源提供者或使用者通过访问共享数据库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如图1-2和图1-3所示。集中交换模式是数据共享常用的一种模式,也是大型应用系统数据交换的首选方式,当前也常用于应用系统整合。这种模式的优点是:①能彻底避免同一数据的“多头采集、重复存放、分散管理、各自维护”,有效避免“信息孤岛”的产生,同时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②可实现公共数据的“统一采集、集中存放、统一维护”,确保数据的一致性;③集中共享模式可直接实现业务协同;④各部门通过共享数据库就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可避免或减少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替、错综复杂的数据交换。集中交换模式是基于数据整合的一种系统集成方式,主要适合数据共享程度高、数据一致性要求高的跨部门应用,如主数据的共享。

图1-2 基于共享数据库的集中交换模式

(1)基于共享数据库的集中交换模式。通过应用终端访问共享数据,实现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如图1-2所示。

(2)基于电子邮件的集中交换模式。通过电子邮件,实现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如图1-3所示。

图1-3 基于电子邮件的集中交换模式

2. 分布交换模式

数据分布存储于各业务信息库中,即需要共享的数据存储于数据提供者和数据使用者各自的数据库中,系统间通过数据交换协议将数据从提供者系统定向传输到使用者系统中。分布交换模式实际上是一种“物理分布、逻辑集中”的数据管理模式。所谓“物理分布”是指数据仍然按原有的存储状态分布在各职能部门;所谓“逻辑集中”是指在全面的数据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各职能部门的数据共享需求,建立数据资源目录体系,从而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分布交换模式可划分为有中心和无中心交换模式。

在无中心交换模式中,前置交换系统之间直接交换数据信息,没有中心交换系统,数据由一个部门的前置交换系统直接传递给另一个部门的前置交换系统,如图1-4所示。

图1-4 分布交换模式——无中心交换

在有中心交换模式中,所有前置交换系统对外交换的数据均由中心交换系统进行传送,如图1-5所示。

图1-5 分布交换模式——有中心交换

分布交换模式是目前跨系统和部门数据交换的主要方式,多用于异构系统的互联。这种模式的特点是系统构建灵活、可扩展性好,可以将数据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通过不同的通信方式进行连接,充分保护以往系统的投资;还可以有效隔离下层交换服务与上层应用,使数据交换成为公共服务,可被多个应用共享。这些系统的数据来自不同业务部门的应用系统数据库,通过分布交换模式可以很好地解决数据实时交换、数据适配和安全等问题,提高了跨部门应用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3. 混合交换模式

混合交换模式是集中交换模式和分布交换模式的综合运用,既可通过共享数据库实现数据交换,又可通过直接访问或通过中心交换系统实现数据交换,如图1-6所示。

图1-6 混合交换模式的一种实现方式

由于各部门信息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和数据交换支持的应用需求的差异,数据交换不会采用单一的交换模式,而是多种模式的组合。在建设规划时,要根据应用需求特点进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两种交换模式的特点,解决特定的问题。例如,对数据一致性要求高、共享程度也高的人口、法人等基础数据可以集中存储,对特定部门需要的一些业务数据可以分散存储、实时交换。

1.2.2 数据交换体系组成

数据交换体系一般由交换桥接子系统、前置交换子系统、交换传输子系统、交换管理子系统和交换数据库组成,如图1-7所示。

图1-7 数据交换体系

业务数据库与交换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接口是交换桥接子系统,用以实现业务数据跨域与交换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换。

前置交换子系统由交换前置服务器、交换数据库和交换适配器组成,前置交换子系统通过交换桥接子系统与业务应用系统隔离,保证业务数据库与业务应用系统的独立性。

数据交换平台由交换传输子系统和交换管理子系统组成。交换传输子系统实现交换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处理和稳定可靠、不间断的数据传递。交换管理子系统实现对整个数据交换过程的流程配置、部署、执行和对整个数据交换系统运行进行监控、管理。 XrhK/FlOu5clbuTMR05MVjqcCfBtbsK/dxTLeOgTiMJM/rAxIt8qnj7AcuKwXmo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