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

客户是企业生存的唯一理由。企业要基于客户需求,在企业经营上做到简单、高效,最大化地为客户创造价值;同时,企业要发展人才,激发人的欲望和创造力,使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客户与奋斗者之间价值交换的基础就是高绩效,它在“以客户为中心”与“以奋斗者为本”两个矛盾的对立体之间,建立了一种平衡。

1.1.1 以客户为中心是一切工作的根本

华为公司不断迈向新的管理高度,以什么来确定企业的组织、流程、干部的发展方向呢?以什么作为工作成绩的标尺呢?任正非提出:“我们要以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作为我们工作的方向,作为价值评价的标尺。”对于客户来讲,其需求内涵可以概括为三点: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企业要想持续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就必须具有强大的价值创造能力,这种能力在企业内部的具体体现就是高绩效。

工作的高绩效支撑了公司的发展,公司的发展保障了员工的成长需要。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的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三位一体的价值链管理体系,推动了华为高绩效文化的落地,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一种全力创造价值、科学评价价值、合理分配价值的良性循环(见图1-1)。

img

图1-1 华为价值链管理体系

华为通过价值链管理体系对岗位价值、胜任能力水平(任职资格)、劳动态度(文化价值观)、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得员工工资的确定(以岗位价值评价为主)、奖金的分配(依据绩效评价结果)、股权的获取(以劳动态度评价、岗位价值与绩效评价、长期潜力为主)、职务的晋升(以绩效评价、任职资格评价、干部领导力评价为主)都有客观依据,各类奖惩不是由老板说了算,也不是由各级管理者说了算,而是由这套评价体系说了算。

华为高级管理顾问吴春波教授这样评价华为的价值链管理体系:华为的人力资源是一个金刚石的结构化模型。

首先是价值创造。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挖掘这些价值创造要素,激活要素。正如任总说的:“华为没有可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我们把这些能量调动起来,就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其次是价值评价。价值评价是什么?是论功行赏,干得好、干得坏都要评一评。价值分配,给干得好的人、奋斗者多发,叫激励;给干得一般的人发合适的,叫回报;给那些干得不好的人少发,叫约束。

在用机制、体系保障公司知识型劳动者得到合理价值分配的同时,华为希望员工要着眼于贡献,做大市场格局,而不是仅仅关注眼前的利益,格局太小、眼界太窄的人,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公司发展的迅速步伐甩在后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够获得足够的为客户服务的机会的,因为客户掌握着选择供应商企业的权力。只有客户满意,企业才有机会持续提供服务,因此需要自始至终对客户保持一份敬畏之心。

中国移动2020年5G大单被华为揽去一半以上份额。此次中国移动采购总金额超过371亿元,华为中标金额214.1亿元,占比高达57.7 % 。从技术实力来看,华为5G布局早,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全球来说都是数一数二的。从性价比来看,华为5G技术领先,性能好,价格优,符合华为一贯倡导的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

同样寄希望于服务好中国市场,诺基亚贝尔却明确表示,由于中国5G市场竞争压力较大、竞标价格较低,导致利润水平承压,公司仍将以利润和现金流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这样的态度也导致了诺基亚贝尔5G开发落后于华为和爱立信等竞争对手。最终的结果是,一直想分得中国5G市场一杯羹的诺基亚贝尔,在此次招标中因报价较高全面出局。

心有不甘的诺基亚贝尔于2020年3月31日致函中国联通领导层,恳请中国联通领导们在制定招标规划时,能更多考量各厂商的历史服务表现。就诺基亚贝尔提及的历史服务表现,《经济观察报》刊文中一位参与中国移动5G测试的相关人士评论道:“不单单这一次,长期来看,诺基亚贝尔的历史测试结果并不好。”他透露:“诺基亚贝尔在去年中国移动的测试环节中都没有送测产品,它能拿下标的一般是靠后续服务支持。”他还补充表示,在中国移动此次招标测试的几大厂商中,诺基亚贝尔是唯一一家无法交付高性能产品的厂商。

企业的生存价值和生存空间只能通过市场竞争来取得,企业要想取得为更多客户服务的机会,就必须持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效率,并且依靠效率的持续提升,降低产品和服务的成本,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更快的速度响应客户的需求。唯有高效率,企业才能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效率的竞争永远是市场竞争的主旋律,而效率的客观表现就是企业内部绩效水平的高低。

1.1.2 优秀人才的奋斗是高绩效的保障

华为很早就通过管理变革项目来提升公司的运作效率和整体绩效。通过持续的管理变革,不断强化对优秀人才的管理能力,激发优秀人才的创造力;通过对奋斗者的牵引,确保实现组织的高绩效。

从初创至今,华为都一直重视人力资本的力量,提出人力资本增值要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的理念。华为在1995年讨论《华为基本法》的过程中,逐步确立了“以奋斗者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指导思想,改进了中国企业最早“以人为本”的用人观念。纵观华为的发展历程,拥有卓有成效的奋斗者是华为33年来保持持续发展活力的关键。这也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加公平公正的人才管理思维。

【任正非观点】强调按贡献拿待遇,工资不随工龄增长而上升

我们从来不强调按工龄拿待遇。调薪的时候经常有人说:“我的工资好几年没涨了,是否应该涨一点?”我想说的是,这几年他的劳动质量是否进步了?他的贡献是否大了?如果没有,为什么要涨工资?我们有的岗位的职级要封顶。有的岗位的员工的贡献没有变化,他的报酬是不能随工龄增长而上升的。我们强调按贡献拿待遇,只要你贡献没有增大,就不应该多拿。

在华为看来,“以人为本”使得奋斗者、守成者、懈怠者都受到企业同等的待遇,这难免会影响奋斗者的工作积极性。“以奋斗者为本”则对不同类型的员工施以更有针对性的激励措施。对奋斗者持续关爱、培养、奖励;对守成者引导、教育、激励;对懈怠者或限期悔改,或一劳永逸地清理出队伍。“以人为本”为“以奋斗者为本”的人才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以奋斗者为本”则是对“以人为本”的深化。

在创业之初,华为就主动到各大高校邀请老师带学生去华为参访并寻求技术合作、招揽优秀人才。现在华为高管团队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是1989年至1995年改革开放后最早的一批名牌大学的硕士、博士,这无疑为华为的成长奠定了人才基础。近年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宽,华为走到哪里,迎面而来的都是搏杀激烈的竞争场面。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更好地抢占先机,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华为在人才引进方面始终保持着领先。

华为除了对大学毕业生开出很高的起薪,其招聘规模也是惊人的。华为每年都会面向国内外名牌大学招聘大量应届毕业生。

2019年,对于在通信制造领域的华为公司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面临外部打压的不利背景下,2019年6月,华为开启了天才少年招聘计划:2019年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2020年又招进200~300名天才少年,华为对这部分顶尖学生实行年薪制,年薪为100万~200万元不等。

华为总裁办邮件2019(068)中写道:“华为公司要打赢未来的技术与商业战争,技术创新与商业创新双轮驱动是核心动力。创新就必须要有世界顶尖的人才,有顶尖人才充分挥发才智的组织土壤。我们首先要用顶级的挑战和顶级的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天才少年的引进,充分体现了华为对于人力资本的重视。如果华为不重视人力资本的价值,其价值创造之路很可能迷失方向,自然就难有足够的价值供员工分配了。

知识分子的引进,只是华为发展人力资本的第一步。人才进入企业后,华为用配套的人才管理政策牵引这批年轻人上战场,在实战中成长,成为真正的优秀人才。学历、资历只是进入华为的门槛,真正检验一个人是不是奋斗者,还得看他能不能在战场上打出成果来。

华为海思芯片公司总裁何庭波曾说:“华为没有花架子,所以华为人也很少玩花样。我们公司的基本概念是朴实的,喜欢玩花样的人很难在公司滥竽充数、搭便车、占便宜,即便混过了一时,最终还是会被甄别出来的。只有不断贡献、出成果的奋斗者们,才会在华为内部的人才竞争中脱颖而出。”

1.1.3 人力资源体系建设要支撑以奋斗者为本

奋斗者不是天生的,需要依靠组织的力量来牵引和激发。任正非对人才和人才管理有自己的独特思想,他认为:“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的价值链管理系统并非一开始就条理清晰,中间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摸索。任正非在考察美国一些优秀的科技企业过程中,被西方企业科学的管理所触动,发现华为的管理差距太大,就决定要对华为的管理体系进行升级改造,由此展开了持续性的管理变革项目。

华为在1995年成立了工资改革小组,开始重新设计工资分配方案。工资改革小组由30多人组成,包括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和人力资源部的专家。工资改革小组很快碰到了难题:工资确定的依据是什么?依据绩效,还是职位或能力?如何处理资历的问题?工资改革小组在三四个月的时间里开了很多会,每次开会讨论都相当激烈,但就是没有结果,因为每个部门都觉得自己的部门很重要。最后各部门勉强达成一致,做出了一套大家都认可的职务工资体系。然而在具体应用时,这套职务工资体系并不那么好用,因为难题又出现了:是让人适应制度,还是让制度适应人?

任正非对这套体系不满意,他强调“如何分钱”是事关华为生死的大问题,不能随意了事,华为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自己搞不好就要借助于“外脑”。于是,华为当时的人力资源总监张建国去香港考察后,选定了两家咨询公司:一家是美国合益公司,另一家是CRG公司。

最终,华为确定由合益公司帮华为设计薪酬体系,CRG公司帮华为的莫贝克公司做薪酬体系,看哪个更实用、更有效。最后华为沿用的是合益公司设计的薪酬体系。

1997年,华为与合益公司的合作正式开始,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在合益公司的帮助下,华为逐步建立了职位体系、薪酬体系、任职资格体系、绩效管理体系及各职位系列的能力素质模型。合益公司帮华为设计了三张表格,用来客观评价每个岗位的能力要求、风险和责任,每个岗位对应相应的级别,最终在当时建立了共25级的薪酬架构体系。这套人力资源体系的核心包括三个方面:在职务晋升上,“让最有责任心的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在薪资上,“坚定不移地向优秀员工倾斜”;在股权分配上,员工的持股份额根据“才能、责任、贡献”等情况综合确定。借助这套体系,华为逐渐形成了成熟的人才与干部选拔、培养、任用、考核机制。

华为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不断地改进,不断地进步,造就了一支真诚为客户服务的员工和干部队伍。

从2005年开始,华为又与IBM公司合作,进行干部领导力模型的建立和领导力开发培养,为华为面向全球发展培养领导者。

30多年来,尽管华为公司的组织结构在不断变化,职级体系也在变动,但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基础架构没有大变,并且持续在优化。在价值链管理机制下,员工的利益与公司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公司内营造了人人争当奋斗者的氛围。 vrUS2fohv6YieY1x2xHei8aVfXB5/i0ZY92cR7iBGjCEyKOgdl3nnlEy2kEfTGS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