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版书的接触指的是中国人如何接触到英国本土出版的原本的,分购买、借阅、赠送等方式,接触地可以是中国,也可以是英国或者国外,主要是在中国接触为主。原版书的接触和传播是教学传播、学术传播、报刊译介、图书出版的基础。无论是在19世纪的英国还是晚清民国时期的中国,书籍复本的提供都不那么充裕,能够接触到原版书,对作品的后续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在外国文学翻译界,林纾以《林译小说丛书》闻名,启迪了20世纪初期的一代人。据统计,林纾一共翻译了11个国家98位作家的163种作品。单就英国文学而言,他共计翻译了59位作家的100种作品。其中,我们公认的经典作家及作品合计8位19种:莎士比亚(5种)、笛福(2种)、菲尔丁(1种)、斯威夫特(1种)、兰姆(1种)、司各特(3种)、史蒂文生(1种)、狄更斯(5种)。
既然林纾这样的“作者”不懂外语,合译者的眼光很重要,比如,魏易挑选的就是比较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另外就是得到书的偶然性了。《黑奴吁天录》序中说:“是书假诸求是书院,仁和魏君聪叔易口述其事,余泚笔记之,凡六十有六日毕。” 求是书院即浙江大学的前身,当时魏易在此任教。
在后来的人看来,“林译小说”丛书要么译的作品不全是来自经典作家,即使是经典作家,挑中的也不全是经典作品,笔者认为其中缘由在于:
第一,翻译原本选择的偶然性。英文原版书的印刷地在它们的本国(主要是英国,也有美国),中国人要接触到它们,要么就是去国外留学时买过、学过,别人送过,或者是外国人到中国时带过来的,要么是从中国向国外购买的。不可能有一个按英国文学史罗列的作家作品的购买清单。在英国文学史上,司各特是大作家,哈葛德则寂寂无名,但是林纾将二者相提并论。他在《撒克逊劫后英雄略》(1905年)序言中云:“西国文章大老,在法,吾知仲马父子;在英,吾知司各德、哈葛德两先生。”哈葛德的作品,翻译了23种之多,比司各特的多了20种。林纾对此的解释是:“惜余年已五十有四,不能抱书从学生之后,请业于西师之门。凡诸译著,均恃耳而屏目,则真吾生之大不幸耳。”
第二,即使是作家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座次也是不断变化的。离我们年代越远的作家,他(或她)的位次越容易固定;离我们年代越近的作家,其位次的升降还有待时间检验。
第三,女性作家在英国文学史上不容易得到肯定。不仅是简·奥斯汀,其他著名女作家如勃朗特三姐妹等,也是这样的“待遇”。她们的作品到20世纪30年代才被翻译出版。
在此主要论述中国读者在中国接触与简·奥斯汀有关的英文原版书的情形,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藏(含燕京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为检索基础。与简·奥斯汀有关的英文原版书主要是指:(1)在国外(以英、美为主)出版的简·奥斯汀作品的单行本或者合集,可为该校师生上课、研究或者消遣之用;(2)涉及简·奥斯汀的专著(专章或者单本,比如,文学史之类的著作),可为该校师生读书、上课、研究之用。
北京大学图书馆起源于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藏书楼,中华民国成立后改为今名。1949年,它已成为仅次于北平图书馆的全国第二大图书馆。1952年,原燕京大学图书馆的50万册馆藏并入北大图书馆。2000年,原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也加入进来,改称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截至2011年,北大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资源累积量约800余万册(件),以及大量引进和自建的国内外数字资源,包括各类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多媒体资源和学位论文约300余万册(件)。
据笔者2015年2月21日以“Jane Austen”为关键词对北大图书馆网站的书目检索,共有261种有关英文原著(这里不涉及每种书籍的复本数量)。其中,有8种出版时间不详,有6种没有出版地(s. l.) 和出版社(s. n.) 。在这261种英文原著里,作者为“Jane Austen”的有123种,占47.13%;其余作者138种,占52.87%。
就前者的123种英文原著而言,统计如下表:
表2-1 北京大学图书馆简·奥斯汀作品的馆藏概况
由上表可知,在作品单行本中,以《傲慢与偏见》为最多,有30种(24.39%),接下来是《爱玛》和《理智与情感》,分别有16种(13.01%)、15种(12.20%),剩下的3部作品合计有31种(25.20%)。
包括6部作品(或者加上其他作品)的合集有7种(5.69%)之多,最早的一种是由邓特出版社在1898年推出的10卷本: The novels of Jane Austen: in ten volumes 。克拉伦登出版社(Clarendon Press Oxford) 的 The novels of Jane Austen 第二版出版于1926年,为6卷本。1933年,美国兰登书屋主持的平装本大型丛书“现代文库”(Modern Library)第一次在美国推出了全集 The complete novels of Jane Austen ,有利于其作品在美国大众读者中间的普及。
简·奥斯汀的信件则是在作者去世之后由亲友或者他人搜集,有利于对作者及作品的研究,共有7种(5.69%)。最权威的一种是由R.W.查普曼汇编、克拉伦登出版社1932年出版的《简·奥斯汀书信集》( Jane Austen's Letters to Her Sister Cassandra and Others )。
其他作品主要是指她的两部早期短篇作品——《爱情与友谊》(1922年出版)和《苏珊夫人》(1871年出版),以及两部未完成的小说作品——《沙地屯》和《沃森一家》,等等。
1930年,燕京大学外文系的李尧林(著名作家巴金的三哥)完成了题为 Jane Austen 的毕业论文并获得了学士学位;10年之后的1940年,同属外文系的程书仪完成了题为 Jane Austen as Satirist and Critic of Society 的毕业论文,也获得了学士学位。在毕业论文中,他们都列出了参考文献。笔者将这些参考文献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进行搜索,试图探求某些馆藏对李尧林和程书仪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笔者的发现及分析如下:
第一,简·奥斯汀作品的单行本与馆藏的版本不相匹配。李尧林所列的单行本在馆藏中没有任何发现;程书仪所列的参考文献只找到《劝导》1种,1922年由邓特出版社出版发行。两位既然选择简·奥斯汀的作品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方便计,他们所选的作品固然是要自己买,而不是到图书馆借阅,要么,他们是从图书馆借阅,后来毁损也未可知。
第二,其他著作,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研究专著之类,与馆藏的匹配度较高。程书仪列了27种,完全匹配的有17种。部分匹配的有4种,完全找不到的有6种;李尧林列了8种,完全匹配的有5种,部分匹配的有1种,完全找不到的有2种。部分匹配的,主要是版本不一,有时作者、书名、出版社都一样,但时间不一(有的是初版时间,有的是重印时间);完全找不到的,应该是李尧林、程书仪引用得不规范,把某本专著的某章当成了整个书名,或者在列举书名时有误写和漏写的情况。
第三,并不是说相互匹配就表明李尧林、程书仪一定借阅过这些书,也可能是他们手中、图书馆藏都有这些书。笔者只是借用参考文献和图书馆藏存在大部分重合的情形,来说明当时的燕京大学图书馆有丰富的外文图书馆藏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虽然当年的燕京大学校园被日寇占领过,图书也散失不少,我们仍然可以肯定李、程两位当年参考过的那些专著应该能保存到今天。
第四,除了图书馆借阅,当时北平的学生特别是外语系学生有多种渠道可得到外文图书,笔者曾从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的阅读得出结论,如果清华大学外文系学生要购买外文图书,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去国外购买,也可以自己写信到英国的书店订购,清华园内的北京图书公司、北平城里的旧书摊也能满足一部分要求。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北平城里的日本侵略军占领了窥伺已久的燕园,宣布解散燕京大学。少数师生潜往内地,在成都华西坝成立了成都燕京大学。因此,程书仪毕业的1940年是燕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最丰富的时候。这从她引用的参考文献比李尧林的要多,就可见一斑。
程书仪除了简·奥斯汀作品单行本之外的参考文献,分为四部分:
I. Biography
H.J.C. Grierson. Sir Walter Scott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38.
Elizabeth Jenkins. Jane Austen. London: Victor Gollancz Ltd ., 1938.
R.B. Johnson. Jane Austen. London: Sheed and Ward. 1927.
Sidney lee.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ies. London: Smith, Elder and Co ., 1898.
J.G. Lockhart. Lockhart's Life of Scott.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 1922.
1. 传记
H.J.C.格里尔孙.司各特爵士.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38.
伊丽莎白·詹金斯.简·奥斯汀.伦敦:戈兰茨出版社,1938.
R.B.约翰逊.简·奥斯汀.伦敦:希德-沃德出版社,1927.
西德尼·李.英国传记辞典.伦敦:史密斯-埃德尔出版社,1898.
II. Criticism
S.A. Brooks. English Literature.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 1926.
R. Burton. Masters of the English Novel. N.Y. Henry, Holt and Co ., 1909
F.W. Cornish. Jane Austen.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 1929.
F.M. Ford. The English Novel. London: Constable and Co ., 1928.
S. Gwynn. The Master of English Literature.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 1904.
Mary Lascelles. Jane Austen and Her Art.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39.
W.J. Long. English Literature. London: Ginn and Co ., 1909.
Walter Scott. The Lives of Novelists. J.M. London: Dent and Son's Co ., 1928.
G. Saintsbury. The English Novel. London: J.M. Dent and Son's Co ., 1927.
F. Mcd. C. Turner. The Element of Irony in English Literature . London: Cambridge. 1925.
Virginia Woolf. The Common Reader. London: Hogarth Press, 1929.
2. 评论
S.A.布鲁克斯.英国文学.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26.
R.伯顿.英国小说大家.纽约:亨利·霍尔特出版社,1909.
F.W.科尼什.简·奥斯汀.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29.
F.M.福特.英国小说.伦敦:康斯特布尔出版社,1928.
S.格温.英国文学大家.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04.
玛丽·拉塞尔斯.简·奥斯汀和她的小说艺术.牛津:克拉伦登出版社,1939.
W.J.朗格.英国文学.伦敦:金恩出版社,1909.
司各特.英国小说家传.伦敦:邓特出版社,1928.
G.圣茨伯里.英国小说.伦敦:邓特出版社,1927.
F. C.特纳.英国文学中的反讽元素.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1925.
弗吉尼亚·沃尔夫.普通读者.伦敦:霍加斯出版社,1929.
III. Historical Background
E.A. Baker. Th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Novel. London: Witherby, 1929.
Buchan. 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London: Thomas Nelson's Co.
Oliver Elton. A Survey of English Literature. London: Edward Arnold and Co ., 1924.
B. Groom. A Literary History of England. London: Longman, Green and Co ., 1929.
J.J. Jusserand. 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 London: Unwin, 1926.
V.A. Renouf. Outline of General History. London: Macmillan and Co ., 1916.
L. Stephe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Thought in the 18th Century. N.Y.: G.P. Putnam's Son's, 1902.
A.W. War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London: Cambridge, 1913.
C.D. Yonge. Three Centuries of English Literature. London: Longmans, Green and Co ., 1872.
3. 历史背景
E.A.贝克.英国小说史.伦敦:威瑟比出版社,1929.
巴肯.英国文学史.伦敦:托马斯·纳尔逊出版社,
奥利弗·埃尔顿.英国文学概观.伦敦:爱德华·阿诺德出版社,1924.
B.格鲁姆.英国文学史.伦敦:朗文-格林出版社,1929.
J.J.朱瑟朗.英国文学史.伦敦:昂温出版社,1926.
V.A.利诺夫.简明通史.伦敦:麦克米伦出版社,1916.
L.史蒂芬.英国十八世纪思想史.纽约:普特南出版社,1902.
A.W.沃德.剑桥文学史.伦敦:剑桥大学出版社,1913.
C.D.杨格.英国文学的三个世纪.伦敦:朗文-格林出版社,1872.
IV. Literature
R.W. Chapman. Jane Austen's Letters. London: Clarendon Press. 1932.
4. 文学
R.W.查普曼.简·奥斯汀信件集.伦敦:克拉伦登出版社,1932.
从上述这些参考文献我们可以看出:程书仪的论文所涉及的参考文献范围较广,几乎引用了她能见到的英国文学史、文学批评和英国史的所有著作,可见其论文的写作水平和用功程度。其最早的一本书是1872年的《英国文学的三个世纪》,最晚的一本书是1939年的《简·奥斯汀和她的小说艺术》,离她做毕业论文的时间只差1年,可见燕京大学图书馆资料之新。参考文献的大部分出版社都赫赫有名、历史悠久,如邓特、昂温、朗文-格林、麦克米伦等老牌出版社,都来自英国的出版大本营伦敦;有关简·奥斯汀的专著出现,如《简·奥斯汀》等,或者关键人物推出有关简·奥斯汀的著作,如沃尔夫夫人的《普通读者》、查普曼的《简·奥斯汀书信集》,反映了简·奥斯汀在英国文学史上地位的上升。
而这些文献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和其他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有力地促进了当时对简·奥斯汀及其作品的译介、研究和翻译。直接的成果就是李尧林和程书仪的毕业论文写作。
(1) Helong zhang. Jane Austen's one hundred years in China [J]. Persuasion. The Jane Austen Journal ,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