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促进创意的产生

以上是我对通过关注种子、需求和宏观环境能产生事业灵感的部分作的说明。然而新颖的创意并非是突然从“零”被创造出来的。倒不如说,大多数情况下正是因为对各种各样的事物有过深刻的思考,才获得了新的信息和刺激,从而产生了好的想法。

一、扩大加深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我们要从日常生活中扩大知识的广度并加深其深度,这有助于提高发现优质创意的可能性。广博的知识储备相当于创造灵感的抽屉。

具体来说,平日里就要关注如图表1-7所列出的内容,并且要在可能的范围内将自己从事的事业结合起来分析思考。

图表 1-7 扩大加深基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以下,我们分别举例来进行说明。

(一)尝试从不同的观点看待问题

立足于客户的立场和供应商的角度看待问题是特别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要构思一个计算机组装事业的模式,但是已经有像惠普、戴尔、宏碁这样强劲的对手了,那我们要思考的是“他们在哪方面还没有满足顾客的需求?”“供应商有什么不满?”这些问题。

或者我们可以尝试思考一下“有没有人认为大家觉得不好的地方反而是好的呢?”这个问题,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比如环保手袋可能利于环保,但是在防范小偷盗窃方面却存在不足,需要改进。还有零售商实行的“无条件退货”,从销售学的观点来看确实值得赞赏,但同时也加重了环境负担。所以,我们要站在各种角度、各种立场发现市场的不足和人们的不满,这将有助于今后的事业创造。

视点的多样化并不仅用于创意的产出方面,也可以运用在第2章的战略企划和第3章团队运营中,我想指出的是,不论在哪一方面,用多样化的视点观察来解决问题都是有效的。

(二)要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真的吗?”然后着手调查

近来,宣传媒体的广告收入大幅缩水,导致经营陷入困境。这时候会想“因为经济环境太严峻了所以广告费被削减得很厉害”,这样的想法绝对无法成为新事业灵感的思维基础。关于广告费削减,以上的原因确实存在,但是其实还有其他各种原因。

·丰富多样的报道、社交媒体成为宣传媒体的替代品轮番登场。

·消费者对宣传媒体失去信赖,并有远离倾向。

·宣传媒体自身不思进取,疏于努力。

其实,找到正确答案并不是目的,而是要先于他人一步思考“为什么?”“是真的吗?”“还有其他原因吗?”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种开放的思维和深究问题到底的态度去面对。

(三)以时间顺序追溯事物发展,尝试把握其情况,并预测未来动向

为只做一次的交易收集信息是无用的,一定要观察整体更大的市场趋势,如果有可能的话也要了解曾经风靡一时但现在已过时的趋势,然后与现在的趋势做比较,从中获得的一定是立体的、有用的信息。

用不同的视角观察市场的趋势动向,在此基础上做出“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吧?”的假设,这类假设对迸发灵感很有帮助。比如,不婚现象、贫困家庭的增加、IT的发展等社会变化互相交织重叠在一起会带来什么影响,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事业机会呢?

归根到底,对未来的思索其实不会有正确的答案,然而重要的是我们在思考的过程中也思考了各种原因和重点因素。系统地思考未来的方式中有一种被称作“剧本设计”。在设计好的剧本中,将“有可能会发生”的多种未来分成几组来讨论,达到用全局角度、用长远眼光系统地看待问题的效果,获得团队共有的“未来的记忆”。

同时,观察并且充分了解特殊产业的成长曲线也是有效手段之一。比如,一旦从高速发展期进入成熟期,会涌现出很多独占细分市场的主导者。不断积累起来的知识今后也会成为开创自身事业的重要参考。

(四)将类似的现象和相反的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

如果两地区在地理上接壤,可是在同一种商品的普及率上却有很大差别,那一定是有什么原因的。为什么同质化和裁定机制不发挥作用?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使其发挥效果呢?宝贵的商机会不会就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呢?我认为这其中会有很多能赋予你灵感的启发。

我们举个宗教方面的例子吧(比如伊斯兰国家有不吃猪肉的禁忌),思考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定会很有趣,你可以用一个能比拟它的具体事例去试着理解这个问题。

通过以上的说明,我们了解了创意产生的基础和几个典型的扩展并深化自身知识的办法。只是,不管是哪一条,我们都没有必要对它思考得过于深入,时不时地揉揉自己脑袋里已有的信息,这样做才能使知识不流于表面,而整合为能够实施的操作。

尽管这么说,最开始的时候就需要你有意识地去观察、去实行。有时你也可以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尽早抛弃对那种容易使自己的思路陷入无边无际、漫无目的的思考方式,让自己的思维活跃起来,至少提高与自己的事业相关且实现可能性较大的信息在大脑的出现频率。

·看待任何事物是否只停留在表面?有没有运用立体视角?

·有没有疲于思考?是否做到了尽可能用开放性的视角看待问题?

·某某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二、萌生创意的技巧

接下来我们再往前一步讨论一下萌生创意的技巧问题吧。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技巧来提高创意的量和创意的质。

(一)对已有常识保持怀疑态度

我们在以往的经验和学习中获得了某些规则,并且这些规则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大脑中,那么我们在对已有常识持怀疑态度的时候,需要忘记这些规则后展开思考,也可以称之为“从零开始的思考”或者“忘却学习”。要如何怀疑已存在的前提和一般概念呢?下面举例子来说明。

在寄信的时候我们会使用邮政,可以说再没有比它更方便和值得信赖的了。一般的家庭主妇不打电子游戏,或者比较厌恶游戏之类的东西。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正是因为挑战了这种既有观念,才出现了Yamato的宅急便和任天堂的Wii,并大受欢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还有,圆珠笔的油墨是不容易擦去的,正是因为打破了这个常识,才会诞生能擦掉的圆珠笔。另外,“晃一晃变碳酸饮料”这种刷新以往常识的商品也博得了很多人气。

这种打破常规的构思创意用在事业战略上是非常有效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你有了一个从未被前人想到的打破常规的创意,那其他企业就算想追也绝不会超越你,在此期间,先行者就先获利,绝对优势的市场占有率也会阻挡其他企业的加入,这也就是所谓的“蓝海战略”。

例如,凭借“1000日元理发”的宣传为大家所知的“QB屋”是一个理发连锁店,它推广了“理发专业化”的创意,其事业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也占有了相当大的市场。

再比如,松井证券的社长松井道夫对当时的“证券公司的实力全靠销售人员的销售能力”这个常识产生了疑问,于是他停止了销售人员的上门销售业务,用电话销售和线上销售取而代之。

“反其道而行之”的思维方法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专栏:关于如何打破常识的提问

我想如果有一天突然被要求忘记常识,其实很少人能做到。所以在这里向大家介绍几个有助于“忘记常识”的提问。

问自己几个假设的极端问题。一眼看上去感觉不太可能的事情,反而需要自问。

·为了能削减70%的成本需要做什么?

·是否有可能把价格降到三分之一?

·针对一个顾客的销售额能否增加到十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做些什么?

这类的跳跃式思维是不断改善现有问题而产生的思维积累,很难实现,但为了冲出窘境打开僵局是必不可少的策略。对以前一直认为的理所当然的事情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改变陈旧的看法是这个策略的最终目标。

比如,日本的零售控股公司迅销公司持有的品牌之一是优衣库,还有一个是GU。2009年GU推出了980日元的牛仔裤,这个价格打破了当时的市场常识,但是正是这样看起来很轻率不可信的目标最后却得以实现了。

“能不能以零成本制作电视台栏目呢?”“能不能接近零成本制作某种食品呢?”在考虑要实现这些目标需要什么、会产生什么样的需求时,请你务必认真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问自己几个荒唐的问题,比如像下面这种类型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项功能?

·为什么必须要按照这样的顺序做?

·为什么需要这个供应方?

把每一个问题深究到底的话,你就会发现如果只是得出了“因为大家都在做啊”“很早以前就是这样的了”这样的结论的话,那么把最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消费者这个目的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刚开始问为什么的时候,得到了似乎正确的回答,但是只有反复地将为什么深挖下去,才会发现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很无聊的,而且这种情况比较多见。

所以,首先要把自己完全切换到彻头彻尾的外行和新人角色,然后再进行自问的话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怀疑“优点”具备的条件。“为什么这个商品和服务的某一方面会被大家认可呢?”对某一事物具备的优点我们要持一种怀疑态度。比如一种农产品形状良好、味道也不错、有它本来的颜色(大米就是白色),具备这些条件的话就被认为是优质的。但是,如果怀疑这些条件,那因台风造成的一些比如颜色和形状不好的瑕疵农产品就可以以低价销售。

(二)与出乎意料的东西进行组合

设想一些出乎意料的组合,多数时候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可以试着随意组合一些元素,并将一些完全相反的或者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元素组合在一起。

比如,纸质书签和黏性较弱的胶水组合在一起会产生什么呢?评价论文的标准和网络阅览组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样的服务项目呢?大型的新事业说不定就会从这些“奇妙的组合”中脱颖而出。

(三)灵活运用比拟说明

当发现有趣的事业点和现象时,要想想能不能把这些发现用在你的事业发展中。例如,我们有时会产生这样一个想法:“正确地使用会无意扔掉的东西,并将它事业化。”如果深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意识的来龙去脉,应该就会有图表1-8中所示的启发吧。

基本思路是:是否可以正确灵活地运用其他行业的行业标准。例如,优秀企业的典范英特尔,究其成功的原因可以列举出很多,如:

·专业化运作具有高附加值产品的一部分,并获得了品牌效应(成分品牌化)。

·了解电脑厂商和终端用户的关联,熟知顾客需求。

·尊重物流、销售、服务行业的利益,在谈判中放低姿态。

图表 1-8 举例说明:把丢掉的东西事业化①

图表 1-9 举例说明:把丢掉的东西事业化②

图表 1-10 其他示例

我们可以考虑一下以上提到的诸方面能否用于开展自己的事业。如果是化学企业厂商,思考“是否能用某种装置实现成分品牌化?”“与某一个客户的客户是否有可关联之处?”这些问题,有可能会产生某种好创意。

(四)不要中断思考

在开展具有创造性的事业时,要养成坚持深度思考的习惯。这种不放弃的、贯彻到底的态度和新事业结合在一起产生化学反应,会迸发出旁人想不到的好点子。

可以说在一项新事业中获得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熟知相关领域的所有事情,并从未停止有深度和有广度的思考”。勤于思考坚持不懈的态度是成功的秘诀。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断地自问“那又会怎么样呢”“还有其他的吗”。

1.反复自问“那又会怎么样呢”

“不婚化”已经日益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那从这个事实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大概马上会得出“面向大龄不婚男性开展的事业内容有所增加”“面向大龄的不婚女性开展的事业内容有所增加”这样的结论吧。那么,“面向大龄的不婚女性开展的事业内容有所增加”这个结论又意味着什么呢?

可以联想到的是“只想要孩子的需求会增加”“希望安度晚年的需求会增加”这类的结论吧。但是,前者在当今的日本社会背景下实行起来会有难度,因为大家共通的认知不允许这样做。然而反过来说,这或许是个好的事业机会。跨越陈旧的社会共通认知,满足某些客户“不结婚、只想要孩子”的需求,就有可能产生前所未有的事业类型。

所以,要反复自问:“凭借这点能否在竞争中获胜?”“得出的只是一个过于普通的结论吧?”一直要问到自己能产生一定程度的自信和兴奋紧张的感觉。

2.同时思考“还有其他的吗”

关于如何有广度地思考,我们有必要好好斟酌一下。前面说过,最终获得的“质”是由“量”来操控的。不要因为有了“就是这个了!”这样最初的想法就停止思考,反复自问“还有其他的吗?”“还有没有更好的?”这点很重要。

因此有一个办法就是在思考的时候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规则:每次要想出5~10个创意。

专栏:能产生更多新思维的技巧

要想产生更多的新思维,技巧之一就是不能一个人冥思苦想,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共同想出好的办法来。在这里介绍几种大家都熟悉的方法,其中有进行个体思考时用到的方法,也有进行群体(最好是有不同背景的人)思考时能用到的方法。

一、头脑风暴

不否定他人提出的意见,通过这些意见不断扩大思维的范围。遵守“排除判断力”“欢迎使用粗暴的方式”“确保一定的数量”“重视结合和改良”这些不可更改的法则很重要。

在群体思考的时候,请注意有一些不能说的话(参照图表1-11)。

二、斯盖普法

替换?结合?应用?修正?用于其他目的?去除?颠倒顺序?就以上问题可以不断地自问自己。

图表 1-11 在构思事业的过程中不能说的话

图表 1-12 逻辑树:用 1000 日元购买一包香烟的时代产生的新需求

三、逻辑树

将一个主题无漏洞、不重复地呈树状式展开思考的方法就是逻辑树。探讨“广度”和“深度”具有的两面性,咨询公司经常使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图表1-12)。

四、曼陀罗思考法

利用3×3的9个格子展开思维想象的方法。将关键词写在位于中心的格子中,由关键词想到的创意写在周围的格子里,如果有继续需要思考的词语出现,将词语填入九宫格当中的周围8个格子,使其继续向外扩散。 0Cc8bXI1Fv1Dr6vtO3mVj+ejw9aJNW3yPxrnlS6ZEAnBNSSoYON8aCcWV6JtdQa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