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班共同阅读《茶馆》,然后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专题,也可以另外选择专题,分小组进行探究。
本书以茶馆作为人物活动的主要场地。可以说,茶馆容纳了众多人物,记录了风云变幻。通读整部作品,思考并写出老舍选择茶馆作为背景的原因。
首先,这是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的需要。茶馆是各色人物的汇聚之处,三教九流,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人物都可以来到茶馆,可以说,小小的茶馆容纳了一个社会。这部《茶馆》就以茶馆中出现的各色人物表现了五十来年时代的变迁。
第二,题材的需要。老舍创作《茶馆》的目的是反应社会的变化。可是那些高官巨富,平时高高在上,老舍作为一个文人,没有机会接触到他们,也无法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如果写他们的决策对老百姓产生的影响,就无法进行正面描写。所以,老舍就选择了自己认识的一些小人物,把他们集中到一个茶馆里,让他们用自己生活上的变化来反映社会的变迁,这样就避开了自己不熟悉政治的短板。
《茶馆》人物众多,年代跨度达五十年,不可能只叙述一个中心故事。仔细阅读全文,总结作者安排人物与剧情的方法。
《茶馆》作为老舍的代表作之一分为三幕戏,三幕戏代表的是不同的历史时期,时间跨度达到50年,出场的人物近70个,而且这些人物的身份、个性皆不相同。通读剧本,会发现作者没有叙述一个贯穿全文的故事,也没有一个贯通全文的主要矛盾。
那么,作者是如何将这么多的人物组合在一起,却让读者看起来毫无违和感的呢?作者在组织文章架构的时候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主要人物从壮到老,贯穿三幕戏。如王利发就在三幕戏中均有出场,年龄发生了变化。这样一来,虽然看起来整部戏没有一个故事,但是中心人物却是同一的,不至于让读者产生离题太远、不知所云的感觉。而且,作者采用的写法是以人物带动故事,也就是说这部戏是以人为主,所讲述的故事是因人而生的。
第二,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在现实生活中,儿子和父亲的职业不一定相同。可是,在舞台上,作者为了故事的连贯性,特意安排子承父业,这样虽然这一幕与下一幕之间相隔许多年,可仍然能让观众产生连贯感。如小刘麻子、小二德子和小唐铁嘴等人,都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在出场的时候所说的话和自己的父亲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就让读者产生了熟悉感,消除了陌生化。
第三,角色出场的时候都在说自己的事,而这些事又同时代发生联系。比如,名厨为了维持生存不得不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一句话说这年月就是监狱里人多;说书的在抱怨生意不好时,也顺口说出这年头就是邪年头的话,这样一来,虽然人物说的都是自己的事,可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展示了自己的命运。
第四,无关紧要的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一点都不拖沓。如王淑芬等人就只在一幕戏中短暂出场。
《茶馆》中出场的人物众多,各有特色,请针对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进行评价。
如果说一滴水能反映太阳的话,那么一个茶馆就是旧社会的一幅缩影。话剧《茶馆》浓缩了三个时代,上演了大大小小的悲剧。《茶馆》中出场的人物极多,如果说很多人物只是一个过客的话,那么王利发就是贯穿始终的人物,这是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人。
首先,他精明强干,善于变通。
王利发是以裕泰茶馆的新掌柜这个身份出场的。在第一幕里,他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茶馆的生意,这时他正年富力强,所以显得精神饱满,信心百倍:“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认为自己能够把茶馆经营得有声有色。他逢迎来到茶馆的各色人物,只为了将茶馆经营得更好。面对世道的变换,他积极应对,进行“改良”,裕泰茶馆的生意也因此红火了一段时间。在晚年,为了让茶馆撑下去,他还打算添女招待。
第二,他谨小慎微。
作为一个社会底层人物,王利发具有谨小慎微的一面。在说话时,他往往左右逢源。如在常四爷和秦仲义起了冲突时,他这样说:“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这就把常四爷的行为定义为“积德行好”,表明了自己赞扬的态度,平息了常四爷的怒火。转过来他又对秦仲义说:“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这就给足了秦仲义面子。对于自己最鄙夷不屑的唐铁嘴和刘麻子,他也不轻易得罪。
当然,他还有心地善良的一面。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最终却走向了死亡,不得不说是对那个时代的控诉。
一进门是柜台与炉灶——为省点事,我们的舞台上可以不要炉灶;后面有些锅勺的响声也就够了。屋子非常高大,摆着长桌与方桌,长凳与小凳,都是茶座儿。隔窗可见后院,高搭着凉棚,棚下也有茶座儿。屋里和凉棚下都有挂鸟笼的地方。各处都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
康 六 姑娘!顺子!爸爸不是人,是畜生!可你叫我怎办呢?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你呀,顺子,认命吧,积德吧!
康顺子 我,我……(说不出话来)
王利发 老总们,实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递钞票给巡警)
巡 警 (转递给兵们)得啦,老总们多原谅,他实在没法招待诸位!
大 兵 !谁要钞票?要现大洋!
王利发 老总们,让我哪儿找现洋去呢?
大 兵 !揍他个小舅子!
巡 警 快!再添点!
常四爷提着小筐进来,筐里有些纸钱和花生米。他虽年过七十,可是腰板还不太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