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题探究

全班共同阅读《城南旧事》,然后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专题,也可以另外选择专题,分小组进行探究。

专题一: 叙事视角

《城南旧事》讲述的是发生在 20 世纪 20 年代老北京城南胡同里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作者都是用小英子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作者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儿童视角

所谓儿童视角,就是指“以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通过孩子另一种眼光的观察与透视,揭示成人世界所难以体察或忽略的生存景观”。其实就是以儿童的眼光或口吻来讲述故事,使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的特征。

《城南旧事》就是以英子的视角来关照当时的社会,这样就展示出了与成人眼中完全不一致的世界,打造出一个具有独特美感的世界,同时也使小说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去看世界,儿童的世界是单纯的,这样就回避了成人世界的复杂性,成人世界的悲凉也就可以不展现在读者面前,也可以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比如,在《惠安馆的小桂子》中,只是交代了妞儿和秀贞离开了,这在读者看来是一个比较光明的结局,然而后文却在宋妈与母亲的对话中交代出妞儿最后被火车轮子碾死的命运,这是一种比较委婉的交代,使文章的悲剧性减少,只透露了一种淡淡的哀伤。

作者以儿童的道德观去看世界,使小说中的人物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人性美。在《惠安馆的小桂子》中,秀贞被看成疯子,是因为她私订终身并产下私生女。可是她和小英子却无话不说。这是因为小英子还是个孩子,没有世俗的成见,绝对不会用当时的道德标准去指责秀贞。在英子的眼中,秀贞是纯洁、善良、痴情的。《我们看海去》中的主人公是成人眼中的贼,是令世人不齿的;但在小英子的眼中,他却是一个想方设法供养弟弟上学的好哥哥,孝顺老母亲的好儿子。

作者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给作品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儿童因为知识和阅历的差异,对周围人与事的理解十分有限,英子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产生了很多困惑,这些是当时的她绞尽脑汁也弄不明白的。作者就把这些困惑记录了下来,这样就给了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作者就这样运用儿童视角来观察和描绘外在世界,给读者打造出别致的童心世界。

专题二: 了解老北京的民风民俗

《城南旧事》反映了老北京的家庭生活,描绘了老百姓的生活场景,记录了多种民风民俗。把它记录的民风民俗选择一种或几种进行总结。

以物易物的商业民俗

当时的北京,商业已经比较发达,可是百姓的生活中仍然保有商业的最初形式,那就是以物换物。当时,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也是儿童眼中老北京城内具有风情的人。小说中,出现了和宋妈换洋火、头油的老婆子,用旧灯泡换新灯泡的人,用破锅换绿盆和小板凳的人,这些人物就是这一行业的代表。老北京还有挑剃头挑子和打糖锣的老头。这些商人都是行商,共同特点是都是小本经营,走街串巷,增加了胡同里百姓家的生活便利。他们各有各的“吆喝声”和“敲击声”,不少小贩还有与自己所卖之物所配套的“响器”,胡同里的居民,只要一听见这种敲击声,就知道是卖何物的小贩来了。

专题三: 理解《城南旧事》的主题

《城南旧事》由多部作品组成,其主题有的是对童年的怀恋,有的是对成长的感悟,也有的是对别离的伤感。选择其中一种主题,进行拓展阅读,把选择的一部分诗词记录下来。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昏,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在自己家的四合院附近,大小胡同星罗棋布,错综复杂,走不完的胡同与数不清的四合院交织成一座大大的迷宫。

我就分不清天空和大海。金红的太阳,是从蓝色的大海升上来的呢?还是从蓝色的天空升上来的呢?但是我很喜欢念这课书,我一遍一遍地念,好像躺在床上,又像睡在云上。我现在已经能够背下来了,妈妈常对爸爸、对宋妈夸我用功,书念得好。

我还记得她刚来的那一天,是个冬天,她穿着大红棉袄,里子是白布的,油亮亮的很脏了。她把奶头塞到弟弟的嘴里,弟弟就咕嘟咕嘟地吸呀吸呀,吃了一大顿奶,立刻睡着了,过了很久才醒来,也不哭了。就这样留下她当奶妈的。 0Q2JOvAO8SGn8iYq9qoAwLflgokAuXVhQLbCgtMvxqgbXypmG/R57ejzAYC/UCM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