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四回
谈寿夭道经聂耳
论穷通路出无肠

名师导读

本回作者展开奇特的想象,虚构了一个僧尼结为合法夫妻的国度,对现实社会中僧尼不知自重,暗中勾结的丑恶现象进行了讽刺。另外,作者虚构了一个人人脚蹬云彩的国度,不论贫富贵贱,只要品行良善,就可足蹬彩云。因此该国形成了人人争做善事的良好社会风气,为恶者也因此无处遁形。阅读劳民国、聂耳国以及无肠国所述之事也要注意分析现象并思考其所揭示的社会弊病。

话说三人走了多时,不能穿过岭去。多九公道:“看这光景,大约走错了。恰好那边有个茅庵,何不找个僧人问问路径?”登时齐至庵前。正要敲门,前面来了一个老叟,手中提着一把酒壶,一个猪首,走至庵前,推开庵门,意欲进去。唐敖拱手道:“请教老丈:此庵何名?里面可有僧人?”老叟听罢,道声“得罪”,连忙进内,把猪首、酒壶放下,即走出拱手道:“此庵供着观音大士。小子便是僧人。”林之洋不觉诧异道:“你这老兄既是和尚,为甚并不削发?你既打酒买肉,自然养着尼姑了?”老叟道:“里面虽有一个尼姑,却是小僧之妻。此庵并无别人,只得小僧夫妇自幼在此看守香火。至僧人之称,国中向无此说,因闻天朝自汉以后,住庙之人俱要削发,男谓之僧,女谓之尼,所以此地也遵天朝之例,凡入庙看守香火的,虽不吃斋削发,称谓却是一样。即如小子称为僧,小子之妻即称为尼。——不知三位从何到此?”多九公告知来意。老叟躬身道:“原来三位却是天朝大贤!小僧不知,多多有罪。何不请进献茶?”唐敖道:“我们还要赶过岭去,不敢在此耽搁。”林之洋道:“你们和尚尼姑生出儿女叫作甚么?难道也同俺们一样么?”老叟笑道:“小僧夫妇不过在此看守香火,既不违条犯法,又不作盗为娟,一切行为,莫不与人一样,何以生出儿女称谓就不同呢?大贤若问僧人所生儿女唤作甚么,只问贵处那些看守文庙的所生儿女唤作甚么,我们儿女也就唤作甚么。”唐敖道:“适见贵邦之人都有云雾护足,可是白幼生的?”老叟道:“此云本由足生,非人力可能勉强。其色以五彩为贵,黄色次之,其余无所区别,惟黑色最卑。”多九公道:“此地离船往返甚远,我们即恳大师指路,趁早走罢。”老叟于是指引路径,三人曲曲弯弯穿过岭去。

到了市中,人烟辏集,一切光景,与君子国相仿。惟各人所登之云,五颜六色,其形不一。只见有个乞丐,脚登彩云走过。唐敖道:“ 请教九公:云之颜色,既以五彩为 贵,黑色为卑,为何这个乞丐却登彩云?” 林之洋道:“岭上那个秃驴,又吃荤,又喝酒,又有老婆,明明是个酒肉和尚,他的脚下也是彩云。难道这个花子同那和尚有甚好处么?”多九公道:“当日老夫到此,也曾打听。原来云之颜色虽有高下,至于或登彩云,或登黑云, 其色全由心生, 总在行为善恶,不在富贵贫贱。 如果胸襟光明正大,足下自现彩云;倘或满腔奸私暗昧,足下自生黑云。云由足生,色随心变,丝毫不能勉强。所以富贵之人,往往竟登黑云;贫贱之人,反登彩云。话虽如此,究竟此间民风淳厚,脚登黑云的竟是百无一二。盖因国人皆以黑云为耻,遇见恶事,都是藏身退后;遇见善事,莫不踊跃争先:毫无小人习气,因而邻邦都以‘大人国’呼之。远方人不得其详,以为大人国即是长大之义,那知是这缘故。”唐敖道:“小弟正在疑惑:每每闻得人说,海外大人国,身长数丈,为何却只如此?原来却是讹传。”多九公道:“ 那身长数丈的 是长人国,并非大人国。将来唐兄至彼,才知‘大人’、 ‘长人’迥然不同了。

名师点评

身为乞丐,却脚蹬彩云,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思考探究

此句点明评价一个人的第一标准应该是什么?

忽见街上民人都向两旁一闪,让出一条大路。原来有位官员走过:头戴乌纱,身穿员领,上罩红伞;前呼后拥,却也威严;就只脚下围着红绫,云之颜色,看不明白。唐敖道:“此地官员大约因有云雾护足,行走甚便,所以不用车马。但脚下用绫遮盖,不知何故?”多九公道:“此等人,因脚下忽生一股恶云,其色似黑非黑,类如灰色,人都叫作‘晦气色’。凡生此云的,必是暗中做了亏心之事,人虽被他瞒了,这云却不留情,在他脚下生出这股晦气,教他人前现丑。他虽用绫遮盖,以掩众人耳目,那知却是‘掩耳盗铃’。好在他们这云,色随心变,只要痛改前非,一心向善,云的颜色也就随心变换。若恶云久生足下,不但国王访其劣迹,重治其罪;就是国人因他过而不改,甘于下流,也就不敢同他亲近。”林之洋道:“原来老天做事也不公!”唐敖道:“为何不公?”林之洋道:“老天只将这云生在大人国,别处都不生,难道不是不公? 若天下人都 有这块招牌,教那些瞒心昧己、不明道德的,两只脚下都 生一股黑云,个个人前现丑,人人看着惊心,岂不痛快?” 多九公道:“世间那些不明道德的,脚下虽未现出黑云,他头上却是黑气冲天,比脚下黑云还更利害!”林之洋道:“他头上黑气,为甚俺看不见?”多九公道:“ 你虽看不见, 老天却看的明白,分的清楚。善的给他善路走,恶的给他 恶路走,自有一定道理。 ”林之洋道:“若果这样,俺也不怪他老人家不公了。”大家又到各处走走,惟恐天晚,随即回船。

名师点评

此处意在让人思考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大人”,同时也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

名师点评

本句寄予了作者的理想,表达了对善良、公正、平等,充满人性的理想社会的渴望。

名师点评

相信老天是公平的,总归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若未报,时候未到”。

走了几时,到了劳民国,收口上岸。只见人来人往,面如黑墨,身子都是摇摆而行。三人看了,以为行路匆忙,身子自然乱动;再看那些并不行路的,无论坐立,身子也是摇摇摆摆,无片刻之停。唐敖道:“这个‘劳’字,果然用的切当。无怪古人说他‘躁扰不定’。看这形状,真是举动浮躁,坐立不安。”林之洋道:“俺看他们倒像都患羊角风。身子这样乱动,不知晚上怎样睡觉?幸亏俺生天朝;倘生这国,也教俺这样,不过两天,身子就摇散了。”唐敖道:“他们终日忙忙碌碌,举止不宁,如此操劳,不知寿相如何?”多九公道:“老夫向闻海外传说,劳民同智佳国有两句口号,叫作:‘ 劳民永寿,智佳短年 。’原来此处虽然忙碌,不过劳动筋骨,并不操心;兼之本地不产五谷,都以果木为食,煎炒烹调之物,从不入口:因此莫不长寿。但老夫向有头目眩晕之症,今见这些摇摆样子,只觉头晕眼花,只好失陪,先走一步。你们二位各处走走,随后来罢。”唐敖道:“此处街市既小,又无可观。九公既怕头晕,莫若一同回去。”登时齐归旧路。

思考探究

为什么作者说“劳民永寿,智佳短年”?

只见那些国人提着许多双头鸟儿货卖。 那鸟立在笼 中,百般鸣噪,极其好听。林之洋道:“若把这鸟买去,到 了歧舌国,有人见了,倘或要买,包管赚他几坛酒吃。 ”于是买了两个,又买许多雀食,回到船上。

名师点评

双头鸟儿,鸣噪更甚,似乎与“歧舌”二字相称,作者交代这一情节是为下文歧舌国之行做好铺垫。

走了数日,到了聂耳国。其人形体面貌与人无异,惟耳垂至腰,行路时两手捧耳而行。唐敖道:“小弟闻得相书言:‘两耳垂肩,必主大寿。’他这聂耳国一定都是长寿了?”多九公道:“老夫当日见他这个长耳,也曾打听。谁知此国自古以来,从无寿享古稀 之人。”唐敖道:“这是何意?”多九公道:“据老夫看来:这是‘过犹不及’。大约两耳过长,反觉没用。 当日汉武帝问东方朔道:‘朕闻相书 言:人中长至一寸,必主百岁之寿。今朕人中约长寸余, 似可寿享百年之外,将来可能如此?’东方朔道:‘当日彭 祖寿享八百。若这样说来,他的人中自然比脸还长了。—— 恐无此事。’ ”林之洋道:“若以人中比寿,只怕彭祖到了末年,脸上只长人中,把鼻子、眼睛挤的都没地方了。”多九公道:“其实聂耳国之耳还不甚长。当日老夫曾在海外见一附庸小国,其人两耳下垂至足,就像两片蛤蜊壳,恰恰将人夹在其中。到了睡时,可以一耳作褥,一耳作被。还有两耳极大的,生下儿女,都可睡在其内。若说大耳主寿,这个竟可长生不老了!”大家说笑。

名师点评

此处引用汉武帝与东方朔的对话证明“两耳垂肩,必主大寿”的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名师点评

此句为下文只是谈论而未亲历无肠国做好铺垫。

那日到了无肠国,唐敖意欲上去。多九公道:“ 此地并 无可观。 兼之今日风顺,船行甚快,莫若赶到元股、深目等国,再去望望罢。”唐敖道:“如此,遵命。但小弟向闻无肠之人,食物皆直通过,此事可确?”多九公道:“老夫当日也因此说,费了许多工夫,方知其详。原来他们 未曾 吃物,先找大解之处 ;若吃过再去大解,就如饮酒太过一般,登时下面就要还席。问其所以,才知吃下物去,腹中并不停留,一面吃了,随即一直通过。所以他们但凡吃物,不肯大大方方,总是贼头贼脑,躲躲藏藏,背人而食。”唐敖道:“既不停留,自然不能充饥,吃他何用?”多九公道:“此话老夫也曾问过。谁知他们所吃之物,虽不停留,只要腹中略略一过,就如我们吃饭一般,也就饱了。你看他腹中虽是空的,在他自己光景却是充足的。这是苦于不自知,却也无足为怪。 就只可笑那不曾吃物的,明明晓得腹中一 无所有,他偏装作充足样子; 此等人未免脸厚了。他们国中向来也无极贫之家,也无大富之家。虽有几个富家,都从饮食打算来的。——那宗打算,人所不能行的,因此富家也不甚多。”唐敖道:“若说饮食打算,无非‘俭省’二字,为何人不能行?”多九公道:“如果俭省归于正道,该用则用,该省则省,那倒好了。此地人食量最大,又易饥饿,每日饮食费用过重。那想发财人家,你道他们如何打算?说来倒也好笑: 他因所吃之物,到了腹中随即通过, 名虽是粪,但入腹内并不停留,尚未腐臭,所以仍将此粪 好好收存,以备仆婢下顿之用。日日如此,再将各事极力 刻薄,如何不富!” 林之洋道:“他可白吃?”多九公道:“这样好东西,又不花钱,他安肯不吃!”唐敖道:“如此腌臌,他能忍耐受享,也不必管他。第以秽物仍令仆婢吃,未免太过。”多九公道:“他以腐臭之物,如教仆婢尽量饱餐,倒也罢了;不但忍饥不能吃饱,并且三次、四次之粪,还令吃而再吃,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粪莫辨,这才‘另起炉灶’。”林之洋道:“他家主人,把下面大解的,还要收存;若见上面哇出的,更要爱惜,留为自用了。”

思考探究

为什么无肠国的人未曾吃物,先找大解之处?

名师点评

此句讽刺了那些腹中空空却假装充实的人,可谓一语双关。

名师点评

作者用如此令人作呕的做法讽刺了那些为富不仁的人。

正自闲谈,忽觉一股酒肉之香。 唐敖道:“这股香味,令人闻之好不垂涎!茫茫大海,从何而来?”多九公道:“此地乃犬封境内,所以有这酒肉之香。‘犬封’,按古书又名‘狗头民’,生就人身狗头。过了此处,就是元股,乃产鱼之地了。”唐敖道:“‘犬封’二字,小弟素日虽知,为何却有如此美味,直达境外?这是何故?”

名师点评

此句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酒肉之香引出下文即将到达的国度———犬封国,同时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世上最肮脏的,莫过于本性薄凉。与这类人保持距离,才能保护自己,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只有付出真心,才会得到真心。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

阅读鉴赏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有多少人“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口蜜腹剑,自私虚伪,让我们时常感叹人心不古,处世不易。如若有一种奇异之法,让人心显露,岂不是能让作恶的人知羞知愧?让我们看看作者想的法子吧!劳碌之行体,片刻不停息,却长寿相伴。“耳大有福”是怎样的谬论,看作者如何驳斥。无肠国中的富人更令人作呕。细细阅读吧,你会在作者奇特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中增长见识,蒙受教益。

知识拓展

关于年龄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10 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学:10 岁

束发:15 岁左右

弱冠:20 岁

而立之年:30 岁

不惑之年:40 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50 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 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 岁

耄耋(m àodié)之年:八九十岁的年纪

期颐(jīyí)之年:100 岁

考题链接

1.阅读名著,完成下列各题。

①《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潜水艇从太平洋出发,途经澳大利亚珊瑚海,在游历了印度洋、红海、_____等海域后到达南极。

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___(人名)战胜了伤寒,第四次跨过死亡的门槛,在去基辅之前来到烈土公墓悼念战友。

③《镜花缘》中,作者描写了一个国人不仅身高过于常人二三尺不等,且有云雾护足的国家是____。

④《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戴宗有道术,绑四个甲马,可日行八百里,他的江湖绰号是____。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的散文代表作有《风筝》《孔乙己》《故乡》等。

B.李商隐、杜牧、王勃、王维都是唐代的文人。

C.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二是人物自身的台词。

D.《镜花缘》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 lVOburcQM1VAQB464xBnonLBEyd759ZT3Y7gqWDjKpCa1at9gckh/ay1BT75c0I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