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不发达的古代,神鬼妖魔之类荒诞不经的故事广泛流传。本篇是《聊斋志异》中较有影响的一篇,所写的王生贪图美色,被厉鬼掊心挖腹及道士收鬼、乞人起死还生等事,亦属荒诞不经。但它又颇富深意。那么,蒲松龄通过《画皮》这个故事,想要揭示什么道理呢?
太原王生,早行,遇一女郎,抱襆独奔,甚艰于步。急走趁 之,乃二八姝丽。 心相爱乐, 问:“何夙夜踽踽 独行?”女曰:“行道之人,不能解愁忧,何劳相问。”生曰:“卿何愁忧?或可效力,不辞也。”女黯然曰:“父母贪赂,鬻妾朱门。嫡妒甚,朝詈 而夕楚辱 之。所弗堪也,将远遁耳。”问:“何之?”曰:“在亡之人,乌有定所。”生言:“敝庐不远,即烦枉顾。”女喜,从之。生代携襆物,导与同归。女顾室无人,问:“君何无家口?”答云:“斋耳。”女曰:“ 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 ”生诺之。乃与寝合。使匿密室,过数日而人不知也。生微告妻。妻陈,疑为大家媵妾 ,劝遣之。生不听。
名师点评
在路上偶遇一陌生女,见其“二八姝丽”,便“心相爱乐”,说明王生贪图美色。这样的人,上当受骗也在情理之中了。
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问:“何所遇?”答言:“无之。”道士曰:“君身邪气萦绕,何言无?”生又力白 。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生以其言异,颇疑女。转思明明丽人,何至为妖,意道士借魇禳 以猎食者。无何,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心疑所作,乃逾垝垣 ,则室门亦闭。 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 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彩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 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 。急追道士,不知所往。遍迹之,遇于野,长跪乞救。道士曰:“请遣除之。此物亦良苦,甫能觅代者,予亦不忍伤其生。”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临别,约会于青帝庙。
名师点评
名义上是怕朱门追索,吃二遍苦,实则是对王生的暗示与挑逗。为下文揭开真相蓄势。
名师点评
这里的女子是一狞鬼,开头的女子是二八姝丽,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生归,不敢入斋,乃寝内室,悬拂焉。一更许,闻门外戢戢 有声。自不敢窥也,使妻窥之。 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终不然,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 妻号。婢入烛之,生已死,腔血狼藉。陈骇涕不敢声。
名师点评
将狞鬼的行径刻画得极为真切,似幻实真。先骂两句,一是发泄对道士的怨恨,二是给自己壮胆,三是表露自己决心。这些心理都在情理之中,读者读来容易接受。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曰:“幸遁未远。”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道士曰:“现在君所。”二郎愕然,以为未有。道士问曰:“曾否有不识者一人来?”答曰:“仆早赴青帝庙,良不知。当归问之。”去,少顷而返,曰:“果有之。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室人止之,尚在也。”道士曰:“即是物矣。”遂与俱往,仗木剑,立庭心,呼曰:“孽魅偿我拂子来!”妪在室,惶遽无色,出门欲遁。道士逐击之。 妪仆,人皮划然 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 。道士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飗飗 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道士塞口入囊。共视人皮,眉目手足,无不备具。道士卷之,如卷画轴声,亦囊之。 乃别欲去。
名师点评
道士抓鬼的场景虽是想象,但符合人们邪不压正、恶有恶报的心理,读来畅快。对画皮的描写极为细致,使读者如见其形,且在结构上照应了前文。
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谢 不能。陈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术浅,诚不能起死。我指一人,或能之,往求必合有效。”问:“何人?”曰:“市上有疯者,时卧粪土中。试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二郎亦习知之,乃别道士,与嫂俱往。
见乞人颠歌 道上,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膝行而前。乞人笑曰:“佳人爱我乎?”陈告之故。又大笑曰:“人尽夫也,活之何为?”陈固哀之。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摩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市人渐集如堵。乞人咯痰唾盈把 ,举向陈吻曰:“食之!”陈红涨于面,有难色。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觉入喉中,硬如团絮,格格而下,停结胸间。乞人大笑曰:“佳人爱我哉!”遂起,行已不顾。尾之,入于庙中。迫而求之,不知所在;前后冥搜 ,殊无端兆,惭恨而归。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俯仰哀啼,但愿即死。方欲展血 敛尸,家人伫望,无敢近者。陈抱尸收肠,且理且哭。哭极声嘶,顿欲呕,觉鬲中 结物,突奔而出,不及回首,已落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极力抱挤。少懈,则气氤氲自缝中出。乃裂缯帛,急束之。以手抚尸,渐温。覆以衾裯 。 中夜启视,有鼻息矣。天明竟活。为言:“恍惚若梦,但觉腹隐痛耳。”视破处,痂结如钱,寻愈。
名师点评
画皮鬼已除,陈氏又乞救王生,小说走向结局,矛盾彻底解除。全篇有头有尾,情节紧凑,环环相扣,扣人心弦。
异史氏曰:“愚哉世人!明明妖也,而以为美。迷哉愚人!明明忠也,而以为妄。然爱人之色而渔之,妻亦将食人之唾而甘之矣。天道好还,但愚而迷者不悟耳。可哀也夫!”
太原王生因为贪恋美色,被披着画皮的厉鬼裂腹挖心,后经道士收鬼,疯癫乞人赐心,王生才起死回生。种种离奇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悬念横生,波澜起伏。
这个荒诞不经的故事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王生之所以上当,是因为他贪恋美色,置妻子和道人的劝诫于不顾。它启示我们凡事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警惕那些披着漂亮伪装的恶人,谨防上当受骗。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所谓“聊”就是交谈,蒲松龄在他居所附近设一茶棚,对进来的人不收银子,只是捧上一壶茶坐下来和客人闲谈,专门问一些奇闻逸事,然后将听来的故事润色加工后记录下来。“聊斋”之名便由此而生。
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故事情节跌宕曲折的一组是( )
①抱襥独奔,甚艰于步。②生以其言异,颇疑女。转思明明丽人,何至为妖,意道士借魇禳以猎食者。③睹此状,大惧,兽伏而出。急追道士,不知所往。④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⑤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曰:“幸遁未远。”⑥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
A. ①③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②③⑤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的王生生性善良而懦弱,热心助人却不幸遇鬼,值得同情。
B.小说中的恶鬼化身美女迷惑了王生,终究逃不出道士降妖法术,虽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但也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邪恶终究是不能战胜正义的。
C.小说目的在于告诫世人:人往往会贪图一时之欲而丧失辨别力,继而做出错误的事情。
D.小说构思精巧,情节曲折离奇,但对于女子的恶鬼真面目及其必然结局在小说展开过程中都有铺垫和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