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证明,只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代替,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在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落后国家,由于生产社会化的水平不高,工业很不发达,在推翻反动统治之后并不具备立即全面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物质条件。

那么,这类落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取得革命的胜利以后的发展前景如何呢?

按照世界历史发展的常规,在封建、半封建经济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横亘着一个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只有经过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才谈得到转变为社会主义。但在帝国主义时代的特殊政治和经济条件下,在落后国家的面前却出现了避开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经过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这种条件主要是:在帝国主义阶段,虽然落后国家资本主义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它的集中化程度却很高。例如,沙皇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虽然不高,但银行和工业资本的集中化和垄断化程度都达到了先进国家的水平。在旧中国,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积累了数以百亿美元计的财富。这种垄断资本主义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分,正是社会主义最完备的物质准备。在这种物质条件的基础上,就可以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由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集中在足以支配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工业、现代交通运输业以及大商业和大金融业中,使社会主义经济从建立的开始就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决定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

这样,在落后国家建立起人民民主政权,打破封建、半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以后,就可以适应着发展很不平衡的生产力,建立起以社会主义经济为领导、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关系。列宁把这种经济形态称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毛泽东则称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这种生产关系的保护下充分地发展社会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的全面胜利准备充分的物质基础,以便通过各种过渡的经济形式,逐步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落后国家发展的这条社会主义道路,较之经由广大小生产者贫困破产和一小批资本家发财致富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道路,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沿着这条道路发展,能够避免资本主义发展必然给劳动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同时又使生产关系经常地和不同部门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力保持适应的状态,这就为国民经济的高效率运转和高速度发展提供了基本前提。我国人民民主制度建立以后,就是凭借着社会主义道路的这种优越性,在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医治了战争的创伤,把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的最高水平。接着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改变了百孔千疮、灾祸纵横的旧面貌,建立起具有一定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尽管三十年来出现了种种曲折,但是总的说来,比起具有相同条件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还是要高得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快一些。

历史的发展,从来不是径情直遂的。在许多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程上,都出现过离开上述道路,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企图凭借国家强制力量来“实施”社会主义的尝试。这种尝试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消极的。它往往使社会主义建设出现大的曲折。在苏联,由于1929—1932年间的强制集体化,使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破坏,以致农业在长时期中成为拖住国民经济后腿的薄弱环节。在我国,虽然在建国的头几年由于严格遵循正确的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1958—1960年期间出现了生产关系变革和生产建设计划两方面大的冒进。这次大冒进和十年动乱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推行极“左”路线进行的破坏,都严重地损害了社会主义经济,造成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下降。

有些人把这种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强制“实施”社会主义的“左”倾错误的做法归因于社会主义道路,认为这种做法的失误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谬误。其实,它是同科学社会主义毫不相干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它明确认定,在落后国家,只有通过逐步过渡和逐步建成的社会主义道路来实现社会主义。那种企图在很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建成社会主义的打算,并不是来自科学社会主义,而只是建立在小生产者的狭隘观念之上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

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是从农民小生产者的物质生活条件产生的。这些小生产者渴望摆脱封建地主的压榨和资本主义商人的盘剥,然而却囿于自己的狭隘眼界,不是把希望寄托在生产社会化上面,而是力求保持建立在小块土地上的封闭独立的小经济,以为只要用“拉平”的办法把整个社会都改造为平均划一的小农经济,就可以消除贫困和剥削的根源。

旧中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封建半封建专制的国家,现代工业十分稚弱,宗法制自然经济占有优势。这样,农业社会主义对于社会各阶层有着广泛的影响。不但古代农民阶级革命派以至地主阶级改良派经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小农平均主义的要求,使自己的政治主张带上某些农业社会主义的色彩,就是在近代,也有不少革命志士受到农业社会主义的熏染,提出平均财富的方案。我们党长期在农村环境中从事打土豪、分田地的民主革命斗争,同时,党的队伍中有着相当数量的农民成分,他们很容易把平均主义混同于社会主义。在进入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以后,这种农业社会主义的思想,就和党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发生矛盾,并且经常干扰党的正确路线的执行,使实践偏离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再发生“一平二调”、刮“共产风”等“左”的偏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人们常常分辨不清农业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这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潮,把二者混为一谈。其实它们虽然有相通之处,但是两者的区别远远大于它们之间的共同点。首先,从阶级基础看,空想社会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都是在社会化的大工业还没有足够发展、产业无产阶级还不够壮大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但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无产阶级的不成熟性,农业社会主义却是以无产阶级的前身——小农、小手工业者等个体生产者为阶级基础的。其次,从对技术经济进步的态度看,空想社会主义是技术进步和大生产的讴歌者,农业社会主义者却从小生产者轻视以至敌视科学技术的心理出发,反对技术进步,希望回到“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最后,从他们追求的最终目标看,空想社会主义者怀抱“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要求把这些资产阶级首先提出却被他们自己在事实上抛弃了的原则付诸实现。而农业社会主义者站在维护小生产的市场上,就不能不表现出极为矛盾的态度:一方面,它对地主官僚的剥削压迫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它又拼命维护这种剥削压迫的基础宗法制的自然经济。正像小生产从来没有成为一种独立社会经济形态一样,农业社会主义者把整个社会都改造为小农经济的幻想是注定不能实现的。小农经济十分闭塞,彼此隔离,它们之间的社会联系,要靠一种外部力量——地主和地主阶级的国家来形成。因而在大体平均的个体经济基础之上,总是高耸着由封建剥削者组成的多级宝塔,否则社会经济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在分配上伴随着小农的普遍贫困,也必然存在着一小撮地主贵族骄奢淫逸的等级特权。所以,农业社会主义只能靠否定自己来实现,它的结局只能是挂着各种各样牌号的封建主义。

农业社会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互为表里。在我国古代不少封建帝王是从倡导平均主义的农民领袖蜕变而来。在现代,渴望建立“父子王朝”的林彪和一心要当“女皇”的江青,也正是靠鼓吹平均主义来蒙蔽和蛊惑群众,推行封建专制主义暴政的。因此,农业社会主义和封建社会主义这两种建立在同一生产方式的基地之上的思想流派,便成为小生产者占人口多数的落后国家中反对科学社会主义、干扰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的主要力量。为了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在落后国家必须着力反对农业社会主义以及同它相联系的封建社会主义。 PvLv1tH/F1FWOSngVIrlfees8d4qmbz/msSobtl0cnwKo0ROVRA7vN9oo6lVVYo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