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导言

何为典制?

埃米尔·赖希(Emil Reich),一位被严重低估的历史学家。1854年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犹太家庭,曾游学欧洲大陆、美利坚,最后定居英格兰。他的生涯平静而简单,教书、写作就是全部的内容了。他努力寻找着归属,却并不随便安置心灵,他忠于自己的精神旨趣,注定是一位客观而冷静的旁观者。他通德语、法语、英语、拉丁语、希腊语,熟悉现代欧洲世界的文化、思想和情感,每一种智识状态他都细细地体会并且甄别其中的差异,他对政治生活的精神尤其具有独特的鉴别力。他的视野并不囿于现代,甚至回到了古代,指向了异域,他是一位深刻、透彻、清晰、澄明而又节制的历史学家。他的历史写作是独特的,与德意志、法兰西和英格兰的历史写作都保持着刻意的区分,或许正是因为他不属于这三个民族,因此才能避免这三个民族独特的精神影响,进而获得一个独特的观察立场。这位“异邦人”最终在英格兰找到了古老典制的承续,并倾其所有回报英格兰。他奉献给英格兰自己从历史中得来的全部教益,他的情感是深沉的,思考是成熟的。或许正因如此,他的呼吁成为稀世之音,不过,历史女神借他之口说出的预言全都应验了,当重温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时,我们应首先向这位冷静的历史学家求教,聆听他的空谷之声。

赖希是一位通史著者,撰有一部《文明史》,深入犹太人、中华、埃及、希腊、罗马、基督教、中世纪以及现代世界的内在格局;对希腊-罗马(Greco-Roman)尤其钟情,曾专述其典范之义,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洞察能力和杰出的综合能力;还有阐释现代西方世界的专著为世人称道:关于欧洲世界整体景象的《现代欧洲的基础》、德意志民族的《德意志膨胀的头脑》,以及英格兰的《帝制:代价和使命》。他拒绝一切德语学界的抽象思辨和晦涩难解,拒绝赋予历史起源、过程、目的以玄妙高深的涵义,这甚至成为他历史写作的规诫,行文中自觉抵制此类倾向和解释。不过,这并非意味着赖希不曾真正完整、深刻地阐释历史,他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明快且完整的历史图景,执守科学精神,寻求真实原因(versa causa),不会突然飞遁至另一个世界。简言之,他守护着历史科学,也深明历史科学之极限所在。

赖希坦言,他的通史著述灵感源自罗马,准确地说源自罗马法,正是制度构成了他的文明史著述的独特标示。从作者少之又少的自我剖析中可以窥探到,他孜孜以求的不过是理解文明的真正含义。1886年在美利坚讲授文明史大获成功,其中第一、二讲阐释了文明史的撰述方法和制度的含义。但他似乎意犹未尽,1890年在牛津大学“期末考试大厅”又做了四次讲演,这一次讲演的主题回到了作为文明史主题之制度的思想源起:希腊-罗马典制(Greco-Roman Institutions)。可以说,此一制度是其文明史撰述之纬。基于此,译者将赖希《文明史》中希腊、罗马部分和后来的希腊-罗马典制讲演合辑一处,编成现在这部《希腊-罗马典制》,一窥赖希原型制度思考之堂奥。 AvUAQtHNgXDgAawrskNA0B//4P7ruVNiyoKINhFOfg+m57oJ1QhN6j2O/D9ar/S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