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专题探究

专题一: 概况《名人传》中的传主形象

《名人传》中的三个传主都形象鲜明,选择一个你印象最深的进行概括。

贝多芬:有着卓越的音乐天赋、炽热的叛逆气质和巨人般的坚强性格。他为人桀骜不驯、性格怪僻,一生承受了巨大的不幸和孤独,然而在困难面前,他自强不息,在人们心中树立了坚忍不拔的巨人形象。

米开朗琪罗:将一生都献给了艺术,在获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内心又产生了莫名的空虚和寂寞。复杂的环境让他有着多变的性格。

列夫·托尔斯泰:不仅具有博爱精神,还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在残酷的现实社会中,他不断地观察、思索和自我完善。

专题二: 关于“英雄”

作者认为《名人传》中的三位传主是真正的英雄。你是否同意他这个观点?你的英雄观是什么样的?请把你对英雄的看法和观点整理出来。

中外不同的英雄观

古今中外对英雄的定义是不相同的。

《新华大词典》以及《辞海》中对英雄的定义是:“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杰出的人物;具有英雄品质的人。”也就是说在国人看来,英雄应该是才能出众的人。这和我国古代的英雄观是一脉相承的。西汉的刘绍在《人物志》中就给出了“英雄”的定义:“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互相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中国然后乃成。”也就是说,这时候的英雄是文武兼备的。他们是时代的楷模,是时代的标杆。曹操的观点也是比较类似的,他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时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也是大多数人所共有的对英雄的看法。依照这种看法,刘邦、项羽、关羽、岳飞等人都是英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英雄观逐渐发展出了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的一面,也就是说,我国的英雄,不仅需要有才,还需要有德。从这一方面来讲,邱少云、袁隆平等都是英雄。

而在西方,英雄则指“man of superhuman strength or physical courage”,就是具有超人力量或勇气的人;“defender, protector”,也就是捍卫者、保卫者;“man who exhibits great bravery”,即展现极大勇气的人。也就是说,西方的英雄不一定能够牺牲自己成就他人,但是一定是能够进行自我救赎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都是完成了自我救赎的人,所以他们在作者笔下是英雄。

专题三: 收集相关知识

《名人传》的三位传主都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作者在介绍他们成就的时候只是简略介绍。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他们的相关成就,把其中的一两条整理在下面。

第四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是贝多芬在创作《第五交响曲》的过程中于1806年创作的。最为奇怪的是贝多芬当时正在创作《命运交响曲》,是暂时中断《命运交响曲》的创作,在灵感的推动下用很短的时间一气呵成写出的。这部《降B大调交响曲》虽然创作在后,但完成在先,故编号为《第四交响曲》,而创作在先、完成在后的《命运交响曲》,则编号为《第五交响曲》了。

《月光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创作于贝多芬身体患病期间。共分为三个章节,音乐章节之间强烈的对比效果使整个协奏曲有了独特的戏剧冲突,减七和弦的突然转调,让听者的心情也随之热血澎湃,甚至连精神都得到了洗礼,并对生活建立了希望。

第一章节以慢板为主,细腻的情感表达,娓娓道来,充满着柔情和哀痛。第二章节主要以小快板为主,典雅的表达方式在整个乐章中有着起承转合的连接作用,以降D大调为基础,通过曲式的变奏展现出乐章在发展中进行,在变换中前进。最后一章的节奏和律动,激扬的韵律加上温暖的低吟,像是一个侃侃而谈的朋友。

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国王和衬衫》

国王病了,他说:“谁能把我的病治好,我便把王国的一半分给他。”

于是智士们聚在一起商议,怎样才能治好国王的病。但是谁也没有办法。只有一位智士说国王的病是可以治好的,他说:要是能够找到一个幸福的人,把他身上的衬衫脱下来给国王穿上,国王就会康复。

于是,皇帝派人到全国各地去寻找幸福的人。使臣们跑遍了全国,用了很长的时间,却连一个幸福的人都没找到,没有一个人各方面心满意足。这个人富有,但是有病;那个人健康,但是贫穷。有的人既健康又富有,但妻子不好或者孩子差劲,人人都有不满足之处。

一天晚上,王子从一间农舍旁边走过,忽然听见屋里有人在说话:“感谢上帝,活儿我干够了,肚子吃饱了,现在该躺下来睡个舒服觉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啊?”

王子听了,高兴极了,立刻下令脱下这个人身上的衬衫,他要多少钱就给他多少钱,然后把衬衫献给国王。使臣们于是来到这个幸福的人面前,让他脱去身上的衬衫,不料,这个人竟穷得连一件衬衫也没有。

贝多芬被这些言辞感动了,决意留下。一八二四年五月七日,在维也纳举行《D调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空前的成功。情况之热烈,几乎含有暴动的性质。

一八二七年二月十七日,躺在弥留的床上,经过了三次手术以后,等待着第四次,他在等待期间还安详地说:“我耐着性子,想道:一切灾难都带来几分善。”

这个善,是解脱,是像他临终时所说的“喜剧的终场”,——我们却说是他一生悲剧的终场。

他完全被一种狂热笼罩住了。“一天他骑马在山中闲逛,他看见一座威临全景的山头:他突然想把它整个地雕起来,成为一个巨大无比的石像,使海中远处的航海家们也能望到……如果他有时间,如果人家答应他,他定会那么做。”

宽广的额上画着双重的皱痕,浓厚的雪白的眉毛,美丽的长须,令人想起第戎城中的摩西像。 /5ml2Dipd1ryOS31JY/Nh46DYq/2jz4jaJdFmTdJJviGBjwp+Vdc+ZNA5g1Y/8y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