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写于一九三一年初。当时林徽因染肺病不得不离家到北京郊外的香山养病。在此期间,林徽因经历了疾病缠身,与亲人分离,独自承受病痛等阶段,最终创作出这首表面看似极具悲观色彩实则蕴含积极能量的作品。
谁爱这不息的变幻,她的行径?
催一阵急雨,抹一天云霞,月亮,
星光,日影,在在都是她的花样,
更不容峰峦与江海偷一刻安定。
骄傲的,她奉着那荒唐的使命:
看花放蕊树凋零,娇娃做了娘;
叫河流凝成冰雪,天地变了相;
都市喧哗,再寂成广漠的夜静!
虽说千万年在她掌握中操纵,
她不曾遗忘一丝毫发的卑微。
难怪她笑永恒是人们造的谎,
来抚慰恋爱的消失,死亡的痛。
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
谁又大胆的爱过这伟大的变幻?
名师点评
这首诗是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永恒不变是不存在的。这其实是一个哲学命题,诗人给以了形象的艺术表达。当然,如果理解成这是一首爱情诗,是写一个女子可爱的调皮,也未尝不可。
思考探究
变幻,是一个抽象名词,但作者在诗歌中赋予了它人的性情,人的行为,让其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试问:作者使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
“不息的变幻”可以指急雨、云霞、月亮、星光、日影等令人捉摸不透,丝毫不受人类操控。世界万物,都是在不断变换的,没有所谓的永恒!林徽因用“但谁又能参透这幻化的轮回,谁又大胆的爱过这伟大的变幻?”这两句鼓励我们去爱,旨在告诉我们正因为变化是唯一不变的真理,人们才更应该在变化中积极进取。
延伸开来,生命亦是如此。我们无法拒绝生命,无法控制生命,更不能轻视生命,拥有生命,就拥有了责任。无论我们的生命是长久或者是短暂,我们都要用无限大的勇气和胸襟去拥抱这“伟大”的生命。
轮回,即指“生死轮回”。轮回理论是古印度文化的基本理论之一,这一理论源自婆罗门教。后佛教又将众生世间的生死流转变化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统称为三界。居住在欲界的众生,从下往上,又可分为“六道”。此“六道”分别是三善道为天人道、人间道、修罗道;三恶道为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也就是所谓的“六道轮回”。
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使整个语段成排比句。
倘若我是跋涉千里的夜行者,母亲必是那重重夜幕里一盏温柔的灯光,远远地为我亮着,轻唤我迟疑的脚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