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象棋的历史

象棋,亦作“象碁”、中国象棋,是中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属于二人对抗性游戏的一种。由于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流行极为广泛的棋艺活动,早在先秦时期已有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连年不断,人们仿照军队的编制、布阵遣将的方法等创制了一种新的棋类游戏,这便是象棋的最初形式。形成于战国时期的《楚辞·招魂》中,曾有“哀蔽象棋,有六博些……”的句子,因此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流行象棋了。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行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

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

秦汉时期,塞戏颇为盛行,当时又称塞戏为“格五”。秦朝末年,楚汉争霸时期,刘邦与项羽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历史上称为“楚河汉界”。后来,人们模拟楚汉战争的场景,制定了象棋棋子的布列规则、棋子行进路径规则及职能作用等。

三国时期,象棋的形制不断地变化,至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帝制《象经》,王褒写《象戏·序》,庾信写《象戏经赋》,标志着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

到了唐代,象棋已经跟今天近似。唐代的“宝应象棋”就已有将、卒、车、马等子,走法也跟现在差不多。不过,那时的象棋子一般是铜质立体的,也有瓷质的。后来,改成木制雕刻的立体棋子。

经过近百年的实践,象棋于北宋末定型成近代模式:32枚棋子,黑、红棋各有将(帅)1个,车、马、炮、象(相)、士(仕)各2个,卒(兵)5个。

继宋之后,由于明代中后期经济文化的发展,象棋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名棋手辈出,象棋的棋艺著作也得到了繁荣发展,出现了许多棋谱,反映了明代人对象棋深入探索的成果。清代的象棋进一步平民化,普及面广。

新中国建立之后,象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中国象棋被列为国家体育项目。以后,几乎每年都举行全国性的比赛。1962年,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下属组织──中国象棋协会成立,各地相应建立了下属协会机构。

为促进该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2009年2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复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同意“中国象棋”更名为“象棋”。

总之,中国象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瑰宝。小小的棋盘,纵横之间,所蕴含的,是千年的中华文化之道,是仁和义,是礼和智,是信是忠是勇,是中国的文化基石,更是中国人民智慧的集中体现。 LjM6FORAvtEw2tKHW+rPcQntRpXbBH48ZV2N019yU3rMaqRpDITkW8+Zvh0qdJb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