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不如人,是你不努力

你不如人,是你不够努力!

狄更斯曾经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登上任何一座高峰!”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都是经过逆境走向成功的。像司马迁,他由于李陵一案身受宫刑,蒙受大辱,但他终于挨过磨难,发愤写完了辉煌巨著——《史记》。

再如现代华人张士柏,他经历了从游泳健将到高位截瘫的巨大变故,却并未因此既不振,反而将它化为动力,勤奋学习,完成了许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还有张海迪、李政道……逆境中成材的名人不胜枚举。

不管顺境还是逆境主要靠内因来起作用。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自古英豪出贫贱,纨绔子弟少伟男”了,因为顺境中的人容易受迷惑,他们往往贪图享受,不知奋进,不知道苦难为何物。而没有志向,没有进取心的人,又怎么能成材呢?

逆境中的人则不同,他们饱受磨难,一次次与命运和困难做斗争,为走出逆境,大多都树立了远大志向和坚定目标。

人没有压力不抬头,没有动力不奋进,一旦两者兼备,就会发挥出令人吃惊的潜力,这正是顺境中的人不容易具备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身处顺境的人都不能成材,更不是所有逆境中的人都会成材,这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顺境中的人如果能不图安逸,立下壮志,奋力拼搏,又何愁不能成材呢?相反,逆境中的人如果经不起磨难,就会消沉下去乃至被吞噬。

逆境中的生命是顽强的,就像悬崖上的树苗,在山谷中穿梭的鹰,勇敢与海浪搏斗的海燕,它们都面对着险恶的环境。恶劣的考验使它们爆发出生命的力量,超越脆弱,绽放坚强。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艰苦的生活对人是一种磨炼,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也是人们培养自己远大理想和浩然正气的途径。

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能成大事者,无不是经历了苦尽甘来的过程:齐桓公流浪十几年才成霸业,刘邦创业初期也在山林中蛰居了一段时间,韩信则衣食无着,四处游荡。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朱元璋。

朱元璋17岁那年,天降灾祸,除了哥哥,家人都在瘟疫中死了。成为孤儿的朱元璋只好到附近寺院里去做行童。朱元璋十分能干,他每天要打扫佛堂、打钟、击鼓、上香、点烛,伺候长老一家,从早到晚忙个不停。

瘟疫之后又出现了灾荒。住持和方丈无法维持寺中几十号僧人的吃喝,只好动员大家自谋生路。要求和尚们有家的先回家,无家的云游四方化缘,等灾年过后再回寺庙里来。刚入寺仅50天的朱元璋,主动要求带上木鱼和瓦钵,云游四方去化缘。

离开寺院后,朱元璋一直往西南方向走去。走遍了安徽、河南的名川大邑,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艰辛。白天走乡串村,晚上找个破庙栖身。山栖野宿,受尽风霜之苦。

后来,朱元璋御制《皇陵碑》时,回忆起这段经历,对群臣讲道:“早起看谁家烟囱冒烟,就赶紧去讨口饭吃,天黑了踉踉跄跄地找个古寺栖身。”又说:“身如蓬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沸汤。”

几年的流浪生涯,使朱元璋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最后,他终于推翻了元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

一个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吃苦耐劳是难免的。古语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大业没那么容易成就,梦想也没那么容易实现。只有吃得了苦,才能创造出灿烂的人生。

在生活中,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一帆风顺、处于顺境之中。然而,很多事情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平时不考虑遇到困难如何应对的话,那真的处于逆境中时必然会乱了阵脚。

其实,处于困难中的人只要记住一点就好,那就是相信困难只是一时的,只要努力克服了,就会进入光明地带。因为我们是逆境的“主人”,而不是逆境的“俘虏”。

在一生中,谁都会有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但面对它们的时候,只要客观对待,必然是一笔财富,因为它们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成熟和睿智。所以,只要坚信这一点,我们就会离成功更近。

在困难面前,每个人获得成功的机会都是一样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取得成功,因为它属于坚忍者。在逆境之中,只有依靠不懈的努力、坚强的意志才能走向成功。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成功的道路是孤独的,脚下的路必须自己走,无数日与夜的煎熬,多少怀疑和不解,都必须忍受。著名的企业家杰克·本顿曾这样说:“苦难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从苦难中获得的东西,都是我赢得成功必要的投资。”

苦难塑造了强者健康有力的品格,丰富了他们的斗争经验,锻炼了他们非凡的才干,而这些都是获取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人们常说:苦难是成功之母。

你读过《时间简史》吗?如果你读过,那你对斯蒂芬·霍金这个名字一定不会陌生。这位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科学家,你可能想象不到,他是一个双手只有3个手指能够活动,既不能直立行走,又不能说话的高度残疾人。

在牛津大学上学时,霍金经常无故地摔倒,从牛津毕业,考入剑桥大学读博士后,霍金的病情开始加剧。在医院里,医生除了告诉他得的是一种极其特殊的运动神经细胞病之外,什么也没说。霍金从医生的眼神中得知,自己患了一种不治之症,也就不再寻根问底了。

疾病使霍金更加成熟,他在学业上更加勤奋钻研。1965年,年仅23岁的他进入剑桥大学任研究员,1969年成为该学院杰出的科学家。1985年,霍金不幸染上肺炎,手术后,他完全丧失了说话能力,他依靠电脑专家为他特制的电脑语音合成器,写出了两部书和一批科学论文,其中包括1988年出版的畅销书《时间简史》。

见过霍金的人是这样描写他的:“干瘪抽搐的霍金无力地蜷曲在轮椅上,头向右歪着靠在椅背上,一张无法合拢的嘴似乎永远在天真地微笑,口水从右边的嘴角流到光洁的下巴上”,但“透过厚厚的近视镜片,霍金的眼睛是那么深邃,令人不由得想起他研究的黑洞、宇宙的起源等深奥的问题”。

霍金从来不忌讳谈自己的疾病,当别人问他怎么看待运动神经细胞病时,他总是回答:“我根本不去想它,我尽可能地去过一种正常人的生活,不去想我自己的疾病,也不抱怨这种疾病让我无法去做一些事。”

霍金甚至拿自己的疾病开玩笑:“我每天上床睡觉的时候开始想黑洞的问题,由于残疾,我的一个简单上床动作要花费很多时间,这给了我充分的时间来想问题。”

霍金是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和物理系的终身教授,这是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曾经担任过的职位。2017年11月,霍金作出惊人预言,他说,2600年能源消耗增加,地球或将变成“火球”。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引发了全球各界的悼念。

美国实业巨子霍华特·约翰逊在回忆录中说:“我们感谢上帝!他赐予我们幸运的同时,也用厄运考验我们的意志,因为意志懦弱的人是不配获得真正的幸福的。”

有的人在厄运和不幸面前,不屈服,不后退,不动摇,顽强地同命运抗争,因而在重重困难中冲开一条通向胜利的路,成了征服困难的英雄和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在生活的不幸面前,有没有坚强刚毅的性格,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区别伟人与庸人的标志之一。

种种事例表明,那些取得成功的人并不是什么“神人”,只是比失败者更懂得努力罢了。他们相信“机会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所以在机会还没有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做好充分的准备,当机会来临时,他们就能做到“唾手可及”。

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成功的机会也是人创造的。成功的机会既有客观性,也有主观性,是两者的结合体。如果人发挥的主观性过强,必然也会影响客观环境,最终会给人一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错觉。可见,人自身努力的力量是如此强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实,古往今来,有很多人都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了机会,并最终取得了成功。无论身处何种环境,他们都在努力、在奋斗、在拼搏,最终造成机会的不期而遇。

另外,当他们的能力达到非常好的程度之后,机会也会接踵而至,同样,这些机会的质量也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正是因为他们的主观努力,才有了这么多好的机会。也就是说,机会是对人的努力和准备的回报。

如果机会可被每个人轻而易举地得到,那么这种机会便显得没有多少价值了。事实上。机会往往是一种稀缺的、条件苛刻的社会资源,要想得到它,必须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和成本,必须具备相应的足以胜任的资格,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长期艰苦的准备。

这就是机会为什么更偏爱有准备的人的原因。

我们发现“把不幸也当作是一种机会”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成功者的一大秘诀。许多成功的人不仅是开拓机会、捕捉机会的能手,而且还有发掘高潜能,高效运用机会的能力,他们的成功启示我们,一定要提高机会的利用率,把机会发挥到最大值。 n1RZ1221EyaArvcTM1+ja/lj5J4DUXF9prLKZJtTVri0RkfD0KlRaSAwKZYGN+r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