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利而诱之 1 ,乱而取之 2 ,实而备之 3 ,强而避之 4 ,怒而挠之 5 ,卑而骄之 6 ,佚而劳之 7 ,亲而离之 8

注释

1 利而诱之:利,此处作动词用,指贪利的意思。诱,引诱。意谓敌人贪利,则以利来引诱,伺机打击他。

2 乱而取之:乱,混乱。意为对处于混乱状态的敌人,要抓住时机予以进攻。

3 实而备之:实,实力雄厚。指对待实力雄厚的敌人须严加防备。

4 强而避之:面对强大的敌人,当避其锋芒,不可硬拼。

5 怒而挠(náo)之:怒,易怒而脾气暴躁。挠,挑逗、扰乱。意为如果敌人易怒,就设法激怒之,使之丧失理智,临阵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失败。

6 卑而骄之:卑,小、怯。意为敌人卑怯谨慎,应设法使其骄傲自大,然后伺机破之。也有另一种解释,是说己方主动卑辞示弱,给人造成错觉令其骄矜。

7 佚(yì)而劳之:佚,同“逸”,安逸、自在。劳,作动词,使之疲劳。意为敌方安逸,就设法使它疲劳。

8 亲而离之:亲,亲近、团结。离,离间、分化。此句意为如果敌人内部团结,则设计离间、分化他们。

解读

敌人贪利,则以小利来引诱他,伺机攻击他;对于处在混乱状态的敌人,要抓住时机攻取他;对于实力雄厚的敌人,则须严加防备;对于兵强卒锐的敌人,当避其锋芒;对于易怒的敌人,就通过挑逗的方式设法去激怒他们,使他们丧失理智;对于轻视我方的敌人,应设法使其更加骄傲自大;对于经过充分休整的敌人,要设法使之疲劳;对于内部团结的敌人,则要设计离间、分化他们。

感悟

孙子著名的“诡道十二法”,即兵不厌诈的方法。诡道,是一种欺骗行为,千变万化,因时因地因敌而异。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诡道十二法”的前四种是隐蔽自己的方法,后八种是利用敌人的方法,这些方法被推崇为“兵家之胜”即克敌制胜的不二法门。

这些方法集中体现了孙子指导战争活动的主要原则。其中最为突出的可以理解为两点:一是“示形动敌”的战术运用;二是“量敌用兵”的机变原则。所谓“示形”,就是伪装和欺骗;所谓“动敌”,就是实施佯动,调动敌人。

“示形”是“动敌”的前提,而“动敌”则是“示形”的结果。成功的机变是“造势”的关键,其目的在于创造和利用敌人的过失和弱点,争取主动,形成优势的战场地位。由此可见,“示形动敌”是争取主动权的重要手段。

“诡道十二法”体现着“示形动敌”的基本精神,它强调巧妙隐蔽己方的真实意图,制造假象欺骗敌人,诱使敌人产生错觉,以致做出错误的决策,走上失败的道路,而我方则要充分利用有利的态势,乘隙踞虚,出奇制胜。

至于“量敌用兵”的机变原则,“诡道十二法”也有透彻的揭示,其核心意义乃是根据战场形势,实施灵活机动的指挥,因敌变化,随机处置,能打则打,不能打则不打,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如被动则摆脱之,主动则加强之,将自己所拥有的全部军事潜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牢牢立于不败之地。

无论是“示形动敌”,还是“量敌用兵”,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夺取战争主动权,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始终牵着敌人的鼻子走,使我为刀俎,敌为鱼肉。这就是孙子“诡道十二法”的上乘境界,也是孙子整个兵学体系的主要价值。

“诡道十二法”说通俗一点,就是在敌人贪利、混乱、失去理智的时候,要懂得抓住时机,乘虚而入;对于强大的敌人,就要加强防备,避开他们的优势,千方百计使他们骄傲、懈怠,并让他们焦躁、疲惫,从而变优势为劣势,以利我军行动。

总而言之,正如《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所说:“千章万句,不出乎诡之一句而已。”古今中外,战争的诡道事实不胜枚举。曹操“横槊赋诗”,却有赤壁之辱;苻坚“投鞭断流”,却有淝水之败;刘邦英雄一世,也有白登之围。无数历史的事实印证了孙子言论的正确性。 Qa2GzYhpf370czyu5woiA9OryiA5tQeyv65uhXwktePlJl/FsPsC7Cf9JCt6oV4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