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思想内容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植根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因而孝道是中华文明重大的文化现象之一,孝文化也是我国文化的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

《孝经》一书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这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所以被列为“十三经”之一。

《孝经》以“孝”为中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认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认为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治家。

《孝经》在我国伦理思想中,首次将孝亲与忠君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绝对化与神秘化了,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孝经》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做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主张“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并按照父母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

《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法律联系起来,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道德秩序。其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不仅有它的文学和文化价值,更具备了宣扬孝道、净化心灵的精神和社会价值。

从战国时期起,《孝经》就受到高度重视,从魏文侯开始便得到了许多最高统治者以及历代学者共计约五百人的注疏解说,并且成了历代统治者“以孝治天下”的重要经典,也是历代儒生修身立德、为人处世的必读书,足见此书对后世影响的巨大。 Z0ZXKK9v4LPMeOMSnvzIA/AmtRiDJL2dFU280p4J0fYMbA98J8cJvMpKX1L/Ddg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