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理解记忆:踏上记忆的快车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胡谊博士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埃里克森等人研究发现,记忆力好并不是天生的,更多的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一个青年在一年多时间内记下圆周率小数点后67890位,从而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可是,这位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青年,在小时候并没有超常的记忆力表现,高中以前,他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还是倒数几名。高三那年,他突然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随后开始强化自己的记忆能力,成绩才突飞猛进。

在上大学后,他下决心背诵圆周率,每天坚持用5个小时来面对那些枯燥的数字,这样坚持了整整一年,最终以惊人的成绩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由此可见,记忆力的好坏与长期训练有关,记忆时也许可以模仿、学习,但是坚韧的毅力才是成为记忆高手的不二法门。

理解记忆法

这是一种在积极思考、达到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材料的方法。

理解记忆的基本条件是对材料的理解和进行思维加工。有些材料,如科学要领、范畴、定理、法则和规律、历史事件、文艺作品等,都可进行有意义的加工和重新排列组合。

人们记忆这类材料时,一般都不采取逐字逐句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首先理解其基本含义,也就是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思维进行分析综合,掌握材料各部分的特点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使之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便保存在记忆中。理解记忆的全面性、牢固性、精确性及迅速有效性,依赖于学习者对材料的理解程度。

理解记忆的效果优于机械记忆。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做记忆的实验中发现:为了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音节,需重复54次;而记住6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

如何理解记忆

既然记忆有这种规律特点,那么在学习的时候就要经常有意识地运用理解记忆,在记忆的时候展开积极的思维,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在可以运用理解记忆的时候不加以运用,而偏偏要使用机械记忆进行无意义的重复,那效果可就不止事倍功半,而是相差10倍、20倍了。

我们在记忆材料的时候,只要它是有意义的,就应该向自己提出“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把材料分成大小段落和层次,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而不要逐字逐句地死记硬背。

比如,我们背诵古文,如果不把古文的意思弄懂,那么就会像背天书一样,非常吃力。如果把古文里的实词、虚词都弄懂了,把全篇的中心意思掌握了,这时再背,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背起来就有兴趣得多,也会提速很多,印象也深得多。

我们说理解记忆效率高、效果好,是不是说只要理解了就一定能记住呢?这可不一定。对于理解的东西,往往也还需要多次重复才能记住。有的人理解了某个学习内容,就以为学习过程已经结束,没有有意识地要求自己记住它们,不再通过重复加深印象,这样,是不可能把学习内容完全、准确地记住的。 Zp3qBYtopSVFNDm75oinOtEFI/NO0VmOu3u6YyT3UltVulUx5TwWVtwAOYZKDQh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