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鼓励孩子多参加劳动

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在家庭里的地位十分突出,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不少长辈对孩子过分溺爱、百般迁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特殊化的种子。

久而久之,就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使他们形成一种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心目中只有他们自己,并逐步滋长起自私、任性、依赖和懒惰的习惯。

小景已经是一个初中生了,可是,他在家里却什么都不做,就连每天要穿的衣服,都要妈妈为他准备好,放在床边才行。小景会这样,妈妈的责任很大。

小景小的时候,妈妈就给他灌输学习第一的思想,并且包揽了小景的一切事情,就连学校里面布置的手工课的作业,妈妈都替他完成。

让妈妈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这样做,反而让小景变懒了,不爱劳动不说,对于学习也比较懒惰,以他的能力,成绩应该在前五名,可他却总是在三十名以外徘徊。

妈妈很为自己的行为后悔,但是也不知道应该如何教育小景。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懒惰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绊脚石。

勤奋永远是成才的钥匙,永远是孩子成才的第一推动力。具备了勤奋这种可贵的品质,就等于拥有了成功的一半。所以,父母一定要纠正孩子身上懒惰的恶习,培养他们勤奋的美德。

“劳动创造了美。”这是马克思对劳动的精辟总结。可以说,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父母的一项重要责任。因为孩子将来一生的幸福,都要靠他们自己的劳动去创造。

孩子懒惰,劳动素质开发不够,很大程度上讲是父母的原因。现在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两个看似对立实则统一的态度,这种教育态度是造成男孩懒惰的重要原因:

一是把孩子放在温箱里。这种宠爱、溺爱,把孩子当小皇帝一样对待的态度,是造成孩子懒惰的原因之一。

二是对孩子一方面溺爱,同时又表现出某种专制。爱得非常细致、全面,对孩子又有种种戒律:只能这样,只能那样;不能这样,不能那样。

许多父母其实也意识到了对孩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不少有见识的父母为孩子安排一些特殊的假期活动,如推销、打工,卖报纸等,这反映出了父母对孩子懒惰的忧虑及改变现状的期望。

那么,如何改变孩子的懒惰习惯呢?专家给家长的建议如下:

鼓励孩子多参加劳动

孩子最初热爱劳动可能是在学校,最不爱劳动的孩子,在学校干得也很出色。因为他们希望得到老师的夸奖,当老师表扬他们的时候,他们的心里总是美滋滋的。

回到家里,由于环境的变化,孩子可能不屑一顾,胡乱糟蹋,却很少主动地去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小事,爱劳动的孩子处处都能发现要干的事,不爱劳动的孩子即便是油瓶倒在脚下,都不会弯腰去扶。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如经常鼓励他们清扫楼道,倒垃圾等。一开始孩子可能不愿干,假以时日,慢慢地就会成为习惯。

信任孩子能做好

孩子做任何事都需要信任,让他们劳动也是如此。父母如果不放心,不信任,甚至怀疑他们能否做好某一件事,这对孩子很不利。

相反,父母若信任孩子,在鼓励他们的同时,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地去干,他们会感到劳动的快乐,品尝到劳动换来的果实。

父母要相信,孩子在自己的鼓励和信任的目光下,会变得格外勤劳。

用比较树立劳动信心

孩子经过一些简单的劳动锻炼之后,会发现自己有很大的潜力,也能干出好多好多大人能干的事,这时他们会沾沾自喜,很可能失去刚参加劳动时的热情。

父母要持之以恒,不时地以一些优秀的典型做比较,让孩子觉得自己干得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只有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别人那样的效果,只有看到别人的长处,他们才会感到自己的不足。

但是父母要注意,在比较的同时,不要否定孩子的成绩,否则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关注和肯定孩子的努力

父母可抓住适当时机,通过言词,肯定孩子的努力、耐力和勤奋。其范围可从一句简单的“我喜欢你努力”,到对孩子所作的预习、许诺和忍耐力作出详尽的评论。

父母要求孩子做事时,要告诉他们,生活中有些基本的事情是必须自己要做的,别人替代不了,也没有义务替代。父母要把具体的标准要告诉孩子,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会关注他们的劳动过程,这会让孩子更有动力。

孩子的懒惰是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也是长期形成的心理习惯。所以,父母要从日常生活中细小事情出发,不仅要求孩子完成自己的事情,而且也要承担一部分家务劳动,这样,孩子就会变得不再懒惰,劳动能力也会增强。 1y+Q1dCicNQ7T5i4mcdQWjjbaux1RiFSH7HyKnDgIBBav90k7FTSh1B9fZXzbgB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