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义者》的编辑海伦·格利·布朗,随时会在桌上放着一本杂志。每当她受到引诱,想挥霍时间去做对《世界主义者》没有直接贡献的事情时,看一眼那本杂志就可以帮她回到正轨。
布朗说:“你可能非常努力工作,甚至因此在一天结束后感到沾沾自喜,但是除非你知道事情的先后顺序,否则你可能比开始工作时距离你的目标更远。”
你必须了解,你的日程表上的所有事项并非同样重要,不应对它们一视同仁。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将成为时间策略专家的人会误入歧途的地方:他们会尽职地列出日程表,但当他们开始进行表上的工作时,却未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处理,而导致了成效不明显。
在确定了应该做哪几件事之后,你必须按它们的轻重缓急开始行动。大部分人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事情的优先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些人的做法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成功人士不能这样工作。如何按优先程度开展工作呢?以下是两个建议。
1.每天开始都有一张先后表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查理斯·舒瓦普承认曾会见过效率专家艾维·利。会见时,利说自己的公司能帮助舒瓦普把他的钢铁公司管理得更好。
舒瓦普承认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实上公司不尽如人意。可是他说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识,而是更多行动。他说:“应该做什么,我们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我听你的,在合理范围之内价钱由你定。”
利说可以在10分钟内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东西能把他的公司的业绩提高至少50%。然后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
过了一会他又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这一过程花了大约5分钟。
利接着说:“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纸条拿出来,做第一项。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五件事,那不要紧。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
利又说:“每一天都要这样做。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干。这个试验你爱做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来,你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
整个会见历时不到半个钟头。几个星期之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张2.5万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从钱的观点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
后来有人说,5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这个方法还为查理斯·舒瓦普赚得1亿美元。
人们有个不按重要性顺序办事的倾向。多数人宁可做令人愉快的或是方便的事。但是,没有其他办法比按重要性办事更能有效利用时间了。
试用这个方法一个月,你会见到令人惊讶的效果。人们会问,你从哪里得到那么多精力?但你知道,你并没有得到精力,你只是学会了把精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2.把事情按先后顺序写下来定个进度表
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好,这对于你的成功是很关键的。这样你可以每时每刻集中精力处理要做的事。但把一周、一个月、一年的时间安排好,也是同样重要的。这样做给你一个整体方向,使你看到自己的宏图,有助于你达到目的。
每个月开始,都坐下来看本月的日历和主要任务表。然后把这些任务填入日历中,再定出一个进度表。自从这样做之后,你就不会无意中错过一个最后期限或忘记过一项任务。
想知道做事的优先顺序,最重要的就是这一个问题:是否能帮助我达成人生的某些重要目标?有名的旅馆业者康拉德·希尔顿将他的成功全归功于目标的魔力。但在达成目标之前,希尔顿不只是写出他做事的优先顺序而已,以下就是他的故事。
经济萧条打击了希尔顿。自1929年股市大崩盘后,没有人想要旅行,就算有,他们也不会住进希尔顿在20世纪20年代中收购的那些旅馆。到了1931年,他的债主威胁要撤销抵押权。不但他的洗衣店被典当,他甚至还被迫向门房借钱以糊口。
在这潦倒之际,希尔顿偶然看到了沃尔多夫饭店的照片:6个厨房、200名厨师、500位服务生、2000间房间,还有附属私人医院与位于地下室旁的私人铁路。他将这张照片剪下来,并在上面写上“世界之最”。
希尔顿事后形容1931年:“那段迷失而混乱的日子真是连想都不敢想。”
但那张沃尔多夫饭店的照片自此就保存在他的皮夹里,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斗。当他再度拥有自己的书桌后,他便将照片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随时看着它。在事业渐有起色而且买了新的大桌子后,他仍把那张珍贵的照片放在玻璃板下面。
18年后的1949年10月,希尔顿买下了沃尔多夫饭店。那张照片使得希尔顿的梦想有了具体的雏形,让他有一件可以全力以赴的目标。那张照片就像是一张提示卡,如同格利·布朗放在桌上的杂志一样,不断地激励他们向目标迈进。
荷马·赖斯同希尔顿一样,也是一个因目标而成功的人。荷马·赖斯是佐治亚科技大学黄夹克队的常驻运动总监。因为赖斯的成就斐然,美国全国大学运动协会的同僚们以他的名字设立了一个奖项,每年颁发给全国最优秀的运动总监。
赖斯发迹于肯塔基的乡下中学,后来转到一间较大的中学,继续他的教练生涯。在那儿,他缔造了辉煌的纪录:101胜、9负、7平,7季全胜,50场连胜以及连续5年的冠军。之后他更上一层楼,当上了大学教练、专业教练和大学的运动总监。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一开始,赖斯读遍了所有能找得到的有关成功的书,他发现许多书都建议读者写下希望达成的事:你的渴望、目标及梦想。年轻的赖斯教练便依样画葫芦,并且在旁边写出达成目标的日期,以及达成目标的计划。
像奇迹一般,赖斯一步步地完成了他所订下的目标。他对这种结果非常满意,因此也教他的队员们这么做。多年以来,他仍乐此不疲。
赖斯有时会被邀请去发表演讲。有一次,他给同学们看一组烟盒大小的卡片,然后告诉同学们:“上面都是我的目标,一张一个,我都随身带着。当我等着登机时,就会将卡片拿出来温习,而且真正的乐趣在于实现这些目标。”
他相信目标要清楚而明确,而且每天至少大声念出两次,必有助于将这些目标融入潜意识里。他说:“有耐心、放轻松、保持信心,该是你的,自然跑不掉。”
把目标的每个细节都列出来。在制定目标的这个阶段,让自己的最珍贵的财富——大脑,变得全神贯注,对自己的目标了如指掌非常重要。你的目标可能是减肥,但是减肥并不是一个目标。目标应该更具体一些,你想减去多少体重?你的目标也可能是:“我想更健康。”健康对个人来说到底代表着什么?可能意味着做20个俯卧撑或者仅仅跑上两英里。
因此,你的目标应该全部是可以量化的、可以衡量的。你的另一个目标可能是:“我希望获得提升。”你到底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提升?你希望获得什么职位、什么头衔、什么工作职责等?一些人的目标可能是获得一辆车,那么这辆车是一辆新车还是一辆二手车呢?这辆车是什么样式、什么型号、什么颜色,还有其他什么要求?我要说的是:“人们内心构想的、相信的东西,一定会催促人们去实现。”
半个世纪前,在美国洛杉矶郊区,有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叫约翰·戈达德,那时他才15岁,就把他这一辈子想干的大事列了一个明细表,他给那张表命名为《一生的志愿》。
表上列着:
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
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
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
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
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
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
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
谱一部乐曲;
写一本书;
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
结婚生孩子;
参观月球。
……
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有127个目标。
半个世纪后,戈达德不仅是一个经历过无数次探险和远征的老手,还是电影制片人、作者和演说家。
当有人向他提起多年前的那张志愿表时,他不无激动地谈起了自己的年少岁月。
“我写那张表”,他解释说,“是因为在15岁时我已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阅历贫乏。我那时思想尚未成熟,但我具有和别人同样的潜力,我非常想做出一番事业来。我对一切都极有兴趣,旅行、医学、音乐、文学……我都想干,还想去鼓励别人。我制定了那张奋斗的蓝图,心中有了目标,我就会感到时刻都有事做。我也知道周围的人往往墨守成规,他们从不冒险,从不敢在任何一个方面向自己挑战,我决心不走这条老路。”
戈达德立好目标后,第二年,他就和父亲到了乔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格莱兹去探险。
“这是我首次完成了表上的一个项目。”他回忆说,“我还学会了只戴面罩不穿潜水服到深水潜游,开拖拉机,并且买了一匹马。”
20岁时他已经在加勒比海、爱琴海和红海里潜过水了,他还成为一名空军驾驶员,在欧洲上空作过33次战斗飞行。
21岁时,戈达德已经到21个国家旅行过。22岁刚满,他就在危地马拉的丛林深处发现了一座玛雅文化的古庙。同一年,他就成为“洛杉矶探险家俱乐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成员。接着他就筹备实现自己宏伟壮志的头号目标——探索尼罗河。
戈达德26岁那年,他和另外两名探险伙伴来到布隆迪山脉的尼罗河之源。三个人乘坐一只仅有60磅重的小皮艇开始穿越4000英里的长河。他们遭到过河马的攻击,遇到了迷眼的沙暴和长达数英里的激流险滩,闹过几次疟疾,还受到过河上持枪匪徒的追击。出发十个月之后,这三位“尼罗河人”胜利地从尼罗河口划入了蔚蓝色的地中海。
尼罗河探险之后,戈达德开始接连不断地加速完成他的目标:乘筏漂流了整个科罗拉多河;探查了长达2700英里的全部刚果河;他在南美的荒原、婆罗洲和新几内亚与那些食人族、割取敌人头颅作为战利品的人一起生活过;他爬上阿拉拉特峰和乞力马扎罗山;驾驶超音速两倍的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写成了一本书《乘皮艇下尼罗河》;他结了婚并生了五个孩子。开始担任专职人类学者之后,他又萌发了拍电影和当演说家的念头,在以后的几年里他通过讲演和拍片为他下一步的探险筹措了资金。
迄今,戈达德已经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他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荣誉,其中包括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沿途他还受到过许多人土的亲切会见。
如何将模糊微弱的“愿望”转变成清晰强烈的“欲望”是相当深奥的一门学问。若当真能转变成功,心中便会萌生一种力量驱使自己向前往上推进。戈达德的例子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需注意的是,将目标写出来时,心中必须先有明确的概念,深知自己所追求的究竟为何。想清楚之后,才能依照欲望强度大小决定各事项的顺序。而在这种决定顺序的过程中,你便不难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及所谓的“第一欲望”。这种方法,对于做决定这件事来说,可以说是最实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