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脑子越用越灵活

一个学习好的学生通常是一个爱提问、会提问的学生。因为学习和思考两者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老师提出问题是为了启发我们去思考,我们提出问题是为了启发自己的思维。

如果你提问的能力越强,思维活动就越活跃、越深刻。勤动脑,大脑就会越发达。我们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培养出创新的精神,无形中就提高了自己思维的活跃度。这样一来,你的学习就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还会担心学习不好吗?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得多。”因此,培养我们的问题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带着问题进教室,带着答案出教室,才能达到我们学习的目的。

有时,我们很多人怕被老师和同学们嘲笑而不敢提问。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是不会提问。不怕有问题,就怕没有发现问题,这才是关键。那么,我们怎么学会提问呢?这里也是有诀窍的。

提问,光靠有勇气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在不同书本、不同理论之间进行比较,要把过去熟知的知识和新学习的知识进行比较,要从概念上判断和推理。

这就需要我们事先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预习。对于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在上课的时候,带着问题去听课,那么听课的效率也会显著提高。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如发现新的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提问,将其解决。以下是几种提问方式。

递进式提问

我们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通常采用的提问方法是递进式提问。比如,我们知道地球是椭圆形的,那我们就可以进一步问:地球为什么是椭圆的?怎么证明地球是椭圆的?地球是椭圆的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如果地球不是椭圆的,世界会怎么样?月球是不是也是椭圆的?这样的提问层层深入,会让我们一步步地揭开包括地理在内的众多学科的奥秘,还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呢!

比较式提问

比较式提问通常用在一些文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比如区分一些词语的具体用法时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为例,在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句话:“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我们把这个“衔”字跟“吞”字分别换成“连”和“接”,变成“连远山,接长江”是否可以呢?如果这样换了,我们就会发现文章的意境差了很多,尽管它们的词义相似,但是“连”和“接”在气势上远不如“衔”和“吞”。通过比较式的提问方式,我们就能深刻体会到类似的词句中的细微差别。

矛盾式提问

什么是矛盾式提问呢?就是有意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以制造矛盾,激发我们探索问题的兴趣。这种提问方式可以加深我们的思维深度。发现矛盾和化解矛盾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例如在《孔乙己》这篇课文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大约”和“的确”正好是一对反义词,在一句话里出现,难道不是矛盾的吗?

如果能发现这一点,那你就算得上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学生了。其实,这句话中“大约”是因为鲁迅没亲眼看见他已经死去,只是一种猜测。说“的确”的意思是因为孔乙己已经很久没出现了,而且根据传言,推测应该是死了,这是一种肯定。这看似矛盾的词语,实际上却是和谐统一的。

另外,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地进行提问,如果我们都推断孔乙己大约是死了,那么,孔乙己大约已经死了的依据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推断孔乙己的确死了,那么,孔乙己的确死了的依据又有哪些呢?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更深入地学习这篇文章了。

重点式提问

真正会提问的人,一定懂得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提问。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何筛选这些问题,抓住重点问题进行提问,是培养我们学习能力的一个关键。

比如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会发现弹珠在地上会越弹越低,直至落地不动;扔出去的标枪在飞出一段距离后也会落下;皮球在地上滚动一段时间后就会停下来……

这些看似毫无联系的事情其实蕴含着一个核心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这些东西都会停下来?这个问题就是重点问题,解决了它就等于解决了若干个不同的问题。

随着老师的讲解,我们就会知道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定律”,这是上述所谈到的那个重点问题的答案。我们有了这样的一个答案,就可以举一反三,解决更多的问题了。

总之,随着问题的解决,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成为会学习、勤提问、善思考、能答疑和善创造的好学生。 cMBES49JschO/394aQnnoAKGf5WAK5FOVenIOZw2UqFOy0ZhxWAlL895VnM0CRw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