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试论我国汽车工业战略发展观念的第二次革命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缓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对汽车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因。

现在中国汽车工业掀开了新的一页,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战略地位与作用终于得到了肯定,汽车工业要有一个大发展也已被社会所承认。可以说人们对汽车工业战略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已经完成了一次飞跃,经历了一次革命。

大家今天不仅认识到汽车工业可能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支柱,而且认识到汽车是耐用消费品,是人民大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个看来浅显的认识,实际上却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思想的一个深刻变化。人们得出这个认识需要有产生这种认识的条件与环境。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受到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思想的严重影响,汽车工业的战略发展和战略发展观念也受到严重影响。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经济基本上是封闭式的循环体系。在这个封闭的体系中,汽车工业被赋予的任务是满足“国家需求”,使中国自给自足的体系不出现空白。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国家需求”是一种被严重扭曲了的需求。这种需求没有考虑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合理性,排除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所特有的属性,排除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正常需要。确切地说,这种“国家需求”是人为地给汽车工业圈定了一个狭小范围,汽车工业的市场被人为地划小了。这造成了我国汽车工业在品种上、数量上严重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局面。“国家需求”被狭窄地圈定为国防和经济建设重点工程及国家机关的需求,这就必然导致我国汽车工业以载货车为主力。这方面,中苏两国的汽车工业发展有相同之处。苏联汽车工业也是首先发展载货汽车,然后才大力发展小轿车的,因为其正常需求也是从理论到实践上被人为地压抑和扭曲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思想已被冲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已被人们所承认。人们猛然发现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着广阔的国内市场,汽车工业也终于被社会所“发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汽车工业战略发展观念上的第一个飞跃出现了。目前,人们已基本完成了对汽车工业战略发展观念的第一次革命。

这次观念革命确立了汽车工业在国内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这次观念革命中,人们为汽车工业奔走呼吁,其主要理由不外有以下三点:列举种种理由论述国内对汽车的巨大的、多种多样的需求,说明发展汽车工业的必要性;从公路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优势,论述公路运输的作用,进而说明汽车工业要大发展;从汽车工业发展所需的国内条件(尤其是石油)来论述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会引起国民经济的不平衡,进而为汽车工业的发展争取“合法权利”。

从以上列举的三点中可以看出,中国汽车工业的大发展伴随着何等艰巨的理论与说服工作。同时也可看到,战略观念正确与否往往决定着某一行业的兴衰。从上面三点还可以看出,第一次战略观念革命中争论的问题,实际上仍局限于对国内市场的认识和分析,对汽车工业的发展还是局限于国内的力量与国内的市场需求。但是人们到底把被扭曲了的“国家需求”,转到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经济、生活需求市场上来,这不能不说是前进了一大步。

就在我国汽车工业开始大步前进时,国际、国内种种问题也在敲击着汽车工业的大门:新的技术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勃兴,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已开始走向世界,我国汽车工业面临着严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国家采取了前未有的对外开放政策。国际、国内的环境变化,都在促使我们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进一步的思考,也促使我们对第一次汽车工业战略发展观念革命中的某些观点进行反思。我们的汽车工业战略发展观念是否需要进一步深化?我们的汽车工业战略发展观念是否具备广阔而深远的视野?我们的汽车工业战略发展观念是否把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置于世界经济的浪潮中?我们的汽车工业是否以原油可用于汽车的产量为发展极限?我个人认为,我们的汽车工业战略发展观念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还需要进行第二次战略发展观念革命。

从严重扭曲的“国内市场”,到真正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的国内市场,严格地说,我们对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产品作用的认识,仍然没有完全跳出产品经济的圈子,对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汽车产品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使用价值上,而汽车作为一种商品是具有价值的。在我国经济开放、大步迈入国际经济分工体系中和参与世界经济交流的今天,再把汽车工业的发展完全局限在国内经济发展的消极平衡的基础上,甚至局限在油、材料等国内自然资源的基础上,是十分不够的。正是我国汽车工业没有积极参加到世界经济的发展潮流中去,才导致了汽车工业的落后局面。我认为汽车工业必须有一个第二次战略发展观念革命,它的实质就在于:使汽车工业面向世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成为能在国际上赚钱的行业,成为我国参加世界“经济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重要力量。从被扭曲了的“国内市场”,到真正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国内市场,再到竞争激烈、前景广阔的国际市场,这是我们战略发展观念的三个不同阶段,也是我国汽车工业战略目标选择的三个阶段。我认为我们应当从认识上尽快完成这一革命,促使我国汽车工业从现在起,在满足国内需要的同时,进入国际市场,逐步向出口导向型转化。这是我国汽车工业健康成长、自立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的必由之路。

我之所以这么认为,理由如下。

第一,一个国家要真正参与到世界经济的潮流中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就不能没有自己的高附加值工业产品。

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在国际分工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日益融为一体。任何国家想置身于这个潮流之外,等待它的只能是落后、挨打。我国目前在参与世界经济的过程中,在战略上仍处于不利地位。这种不利地位的突出表现就是:在外贸产品中初级产品和低值工业品仍然占很大比重。这种不利地位的造成,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外贸战略指导思想有关。从总的方面说,我们的工业从结构到组织管理,再到发展方向,仍是围绕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内经济的自我发展而设计的,汽车工业也是如此。换句话说,我们没有有意识地从战略上扶持某种行业作为参与国际竞争、在国际上赚钱的领航工业。

在长期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思想指导下,为建立一个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经济体系而发展各种工业是上述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必然建立内向、不参与国际分工、不考虑国际产品成本、不计利润的工业体系。这种工业体系是按照原料-商品-国内市场模式组织的。商品生产取决于国内自然资源的多少,生产商品主要为供应国内市场,自我封闭,产品和技术陷于僵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打破了这种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但我认为要使我国经济进一步面向世界,使我国汽车工业成为面向世界的工业,还必须打破一个束缚人头脑的观念:对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的狭隘理解。根据这种狭隘的理解,我们就必然围绕国内市场的需要发展生产,经济的外向发展只能是国内经济活动的一种补充,而不是整个经济机体内在机制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上,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完全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经济越发达越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随着我国经济日益成长、成熟,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不可能在一国经济范围内来满足。这几年汽车工业如没有进口钢材作补充,也不可能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增长。国际经济交往只能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进一步说要有钱,要有赚钱的工业和赚钱的工业品。这样,从国际范围也必然加剧了我国国内工业的专业化和调整,这是对外开放带来的必然趋势。国务院领导对我国某些地区提出了按“贸-工-农”、从世界市场需求来安排发展的战略设想,表现了我国政府的改革气魄。我认为这也同样适用于在某些行业中以国际市场的需求为目标来发展,汽车工业就是如此。

第二,从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来看,汽车工业也应当面向世界,“走出去”参与竞争。

日本、韩国、巴西等国在建立自己的汽车工业伊始,就把眼光放在打进国际市场。尤其是日本,从本国的自然资源条件看(尤其是铁矿和原油),如按以油定产的论点,日本就不能发展汽车工业了。但由于他们把汽车工业置于国家整个对外发展经济战略之中,仍然成功地发展了汽车工业。今天的日本以进口原油开动本国保有的3000多万辆汽车,而这一切的实现,却又来源于汽车的大量出口。

世界发达国家的汽车工业没有不积极参加世界竞争的。激烈的竞争,迫使它们不得不在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工业组织管理上下功夫。我国汽车工业也必须走这条路。

第三,从当前新的技术革命的角度看,我国汽车工业及时向外发展也是必要的。

目前发达国家有把汽车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但应看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汽车工业并非“夕阳工业”。我个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汽车工业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诞生和勃起,退到了一个相对不重要的地位,但绝不是正在衰亡,而是正处于“换羽”阶段。这种“换羽”从产品上看正在使汽车产品日益变成机电合一的产品。大量先进电子设备应用于汽车之上,使汽车在新的技术革命浪潮中跟上了时代潮流。从生产装备上看,机器人和柔性生产线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劳动成本高是发达国家汽车工业向外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原材料看,用于汽车的各种节能、节材新材料不断出现。从上面的分析看,汽车工业非但不会成为“夕阳工业”,相反还有可能为新技术革命中出现的新产品提供市场。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我国汽车工业所具有的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将要消失。新技术革命使时间差相对拉大,将来五年的差距可能相当于现在的10年。因此我们必须抓紧时机,使汽车工业成为外向性的工业,否则将被抛得更远。

第四,从第三点看,我国汽车工业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然把引进技术、引进外资作为重要手段。

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看,有效引进外资是提高汽车工业水平的一条捷径。尤其是合资,更能及时引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思想再解放些,甚至可以允许外资来我国独资建厂。引进外资就必然使汽车工业面向国外市场。我们在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投资时,必然要面向国际市场。在使汽车工业面向世界时,应自己积累实力、积累资金,实现良性循环。

第五,从国内市场看,当前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向外发展的大好时机。

国内市场上汽车严重供不应求,应当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可以使汽车工业获得高额利润;另一方面又可能使我国汽车工业在市场保护的条件下产生松懈思想,不注意利用国外先进技术改进产品,只满足于质次价高的老产品,忽视产品的换代。实际上国内许多原来经过规划搞专业化生产的厂家,又恢复了老汽车产品生产,许多企业忙于生产、提高产量,对产品的换代不感兴趣。因此,我认为在目前汽车严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也要考虑产品的出口。国内市场的需求与国外市场的需求有矛盾的一面,又有统一的一面。如果深入思考一下,过去人们常常讽刺的我国轻工产品“出口转内销”现象,正是这种外向性生产,促进了产品改进换型,改变了国内市场上产品几十年一贯制的现象。汽车工业也是如此。从现在起就力争把一部分产品打出去,有利于改进产品,有利于在竞争中提高制造水平,也就能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

目前国内市场正处于黄金时代,汽车工业正可以利用这一条件,以国内市场为培养基地,为“走出去”积蓄力量,上水平、上新产品。如果等国内市场饱和时,再考虑向国外市场发展,将失去目前的有利条件,有些企业将会垮台。

第六,只有面向世界,参加国际竞争,整个汽车行业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国际竞争对一国经济加速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能激励一个国家经济机体的内部活力。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发达商品生产的内在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但这种内在规律只有通过外在规律的强制作用才会对每个商品生产者发生实际作用。竞争迫使商品生产者按国际的必要劳动量降低成本、改进技术、组织管理。如果不参加国际竞争,已有的先进技术也会退化。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急于改进,质量也从无提高。我国工业中常常出现引进技术后墨守成规,一无发展,几十年后又需重新引进的事情。这就是我国工业在国家市场保护下生存,缺乏外来刺激的结果。这种在国家保护下心安理得地生存和发展的模式,必将造成引进—停滞—再引进—再停滞的恶性循环,我国汽车工业将永远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我国的一些有识之士指出:“我国的造船业和汽车制造业恰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前者自1979年以来敢于参加国际竞争,结果在几年的时间内就在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在已进入40多个国家的市场,成为国际公认的竞争力量;后者几年来仍未迈向国际市场,因此在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国际竞争与国内市场的保护,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只有处理好这种竞争与保护的关系,积极参加竞争,不盲目无限期保护,才能使我国汽车工业健康成长。我国汽车工业多年来未解决的“小而全”、“中而全”、“大而全”、分散化的问题,也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第七,我国汽车工业参加国际竞争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就使我国汽车工业向外发展。

一个行业从原来基本上对内服务转到向外发展,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就着手做我国汽车工业打入国际市场的工作,使我国汽车工业逐渐向这方面转化。

下面想谈谈我国汽车工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骤和建议采取的有关政策。既然参加国际竞争,就不能不把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政策与国际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考虑。

第一,适当的保护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在对我国汽车工业进行必要的市场保护的同时,对汽车工业的国内市场要根据国内汽车工业的具体情况逐步开放。这种逐步开放不意味着坐等国内汽车工业的成熟,而应当有一个具体期限,以激励国内汽车工业提高水平。在一定限期之后,逐年降低关税保护,开展某种程度的自由竞争,以促进我国汽车工业提高水平,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专业化生产。逐步降低关税保护,有利于促进国内企业努力降低成本,使产品水平、质量向国际水平看齐。可以先从汽车零部件做起,到一定限期为止,即取消对某种零部件的保护,使国内汽车厂家能在国际范围内择优选用。这样将会加速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集中化和专业化进程。

第二,采取优惠政策,促进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严格地说,我国现在对汽车产品和汽车零部件出口,并没有从外贸政策、税收政策上予以扶持。这在目前汽车、汽车零部件产品国内市场利润较高的情况下不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应当适当提高汽车、汽车零部件产品出口的外汇分成。这样既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又扶持了这些企业的对外开拓力量,可以使它们上批量、上水平,反过来也抑压了落后、分散的中小汽车零部件厂和汽车厂的盲目发展。

对于出口产品所需的进口零部件也应给予一定的优惠。从长远来看,我国汽车工业势必在世界范围内互通有无,什么零件都自己生产是不必要的,也是不经济的。在目前我国汽车生产成本还较高的情况下,对某些为出口产品而进口的零部件予以优惠也是必要的。

除此之外,对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出口后上缴的税收也应适当根据出口额予以一定比例的降低。对产品出口后的出国维修,在国外设点等也应有所考虑,给企业一定的便利。否则产品是很难进入国际市场的。

第三,对合资企业、外商独资设厂的产品出口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促使其向国际市场销售。

第四,我国汽车工业的出口应先从零部件和中型载货车做起。我国的一些零部件排头兵企业水平较高,从引进技术到提高水平比较快。零部件首先进入国际市场,在竞争中不断提高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国整车的水平,促进整车的出口。

我国第二汽车厂将从法国进口的雷诺发动机装在东风车上出口苏丹,受到好评,在菲律宾进口汽车招标中也中了标。这说明,我国汽车在第三世界国家市场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不必搞样样国产化的整车出口。实际上,现在世界上有竞争力的汽车产品几乎都是在国际市场范围内进行零部件优选的,以至于有“世界车”这一名词的出现。盲目强调自制率,不利于用国际分工的好处来降低成本。

第五,重视国际汽车工业的信息交流,努力使我国汽车工业技术人员、政策研究人员经常到世界汽车工业的第一线去学习和观察汽车工业的最新动向。某种意义上说,现在国际经济竞争是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汽车工业更是如此。我国汽车工业要走向世界,不可不加强对国际市场化动向和市场的调研,以制定我们的出口战略。同时我们应下大力气,舍得花本钱派人出去调研、学习,经常了解汽车技术发展第一线的动向,把这些信息技术向业内传播,以缩短新技术向产品的转化时间。

顺便提一下,汽车工业也要向国内各横向工业开放,及时交流信息,把各横向工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及时应用于汽车工业,通过汽车的需求刺激各横向工业的发展。

第六,当我国汽车参与国际竞争到一定阶段时,应根据情况以行政及经济手段促进企业合并、联合,以调整汽车工业产业组织结构。

第七,选择适当时机,向国外投资,通过参与国外厂家的管理获取技术和管理知识。

汽车工业目前谈对外投资似乎时机未到,但我国其他行业已经有这方面的尝试,我们也可以开始探索、思考这方面的问题。

以上是我对汽车工业发展的一点看法,由于平时对外贸方面接触不多,因此有些见解不一定合适,尚请大家指正。 FVmPdwSEJcYOckagoXB+2z4nzKnFmSQPsi4ZT00yEBkfGGNputf7btN9oqsq1n0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