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社会心理建设丛书”总序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40年中,中国人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过程,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变革,城乡格局迅速变化,加上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助推,中国民众的社会心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过去的20多年,我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一直关注中国的社会心态,社会心态研究是我们最核心的课题之一。我们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心态研究,包括实验研究、问卷调查和定性研究,也在回溯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经典及其进展中寻找支撑社会心态研究的理论。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基本完成了社会心态结构和指标体系的建构,初步完成了社会心态指标和测量工具的编制,初步建立了分析社会心态特点和变化的框架。这些研究成果体现在我们研究团队申请立项和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个重大项目、一个重点项目、五个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项目和一系列创新工程项目、中央和各级政府委托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中,也体现为我们团队发表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上的大量研究报告和论文、国内一些报刊理论版上的理论文章,为中央和地方决策机构提供的政策建议类报告,以及我们从2011年开始每年连续出版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我们的研究得到了学术界、政府部门、新闻媒体和全社会的关注和肯定。社会心态研究也逐渐发展为一种很有影响的研究范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心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中的核心问题。在“十二五”规划中就已提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又重申了要“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并且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明确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需要是社会心态的核心概念和指标,人民群众需要的基本状况和满足程度一直是社会心态研究的重要内容,社会情绪管理、社会价值观的引导、社会关系的改善、社会共识的达成都是社会心态研究的核心议题,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寻找答案。我们在“十三五”规划的研究课题中提出“社会心理建设”的建议(见本丛书中《社会心态理论前沿》一书的第十四章),因为我们认识到,良好社会心态的培育需要依赖社会治理才能够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离不开对于当时社会心态的了解和理解,社会心态对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2016年由我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社会心理建设:社会治理的心理学路径”被批准立项,这个课题将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我们希望以以往的社会心态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推动社会心态研究成为研究社会发展的社会心理学,既要注重理论的探讨,也要重视社会实践,使社会心理建设成为继经济建设、法制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之后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心理建设丛书”的出版就是对这一探索的延续,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关注这一主题,投入这一领域的研究,产生更多有影响的成果,推动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

丛书主编 王俊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心理学研究室(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6AAwDB9wox/76ojEum6GdSB7oeVEwVCbWaQuHY7GkVxOG/t6vQvxAkJcXC9etk1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