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章
仪轨的保管

仪轨根据制作方法,可以分为手抄本和印刷本。大部分仪轨是负责人用笔直接书写的手抄本。仪轨一般会制作5~9份,再根据阅览人和保管处分为御览用仪轨(国王亲自阅览的仪轨)和分上用仪轨(分几处保管的仪轨)。御览用仪轨通常制作一份,正祖即位年(1776)设立奎章阁后,主要保管在奎章阁中;分上用仪轨在议政府、春秋馆、礼曹等主管国家典礼的机构以及首尔和地方的史库中分散保管。记录婚礼仪式的嘉礼都监仪轨,必须送礼曹保管;记录宫殿修建的营建都监仪轨,必须送工曹保管;而像大射礼仪轨,则会给召开活动的成均馆送呈一份以作留存。

若想知道仪轨的保管处,看其封面即可。在仪轨的封面上,保管处通常会和书名、制作年代写在一起。例如,封面上标着“礼曹上”,这部仪轨便是由礼曹保管的;若标着“五台山上”,就是由五台山史库保存的。

从芙蓉亭上看到的昌德宫宙合楼

建造于正祖即位年(1776)。下层是保管王室图书的奎章阁,上层的宙合楼是资料阅览室,特意建造成楼阁样式,以便眺望四方景色。ⓒKim sung-chul

《奎章阁图》

上层是宙合楼,下层是奎章阁,各有牌匾。宙合楼左边的建筑是晒书的书香阁,右前方建筑是举行科举考试的暎花堂,左下方是芙蓉亭和芙蓉池。金弘道,约1776年,缎面彩绘,144.4cm×115.6cm,藏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

《淳妃册封仪轨》(左)、《正祖大王国葬都监仪轨》(中)和《大射礼仪轨》(右)

从图片上可以看出3种仪轨的保管场所分别为太白山史库、江华府鼎足山史库和议政府。藏于首尔大学奎章阁。

议政府和礼曹

议政府和礼曹是保管仪轨的代表性国家机构。议政府是审议和决定国家典礼的机构,礼曹是实际操办国家典礼的部门,因此一定会给二者发放仪轨。

大韩帝国末期,根据官制改革,仪轨的保管处被更改为掌礼院、秘书院、礼式院等,它们也是国家典礼的执行机构。

春秋馆和史库

其他仪轨分散保管在春秋馆和地方的四处史库中。提起春秋馆和地方史库,我们马上会想到《朝鲜王朝实录》,因为编纂实录的是春秋馆,保管实录的也是春秋馆和地方史库。其实史库里不只有实录,还有王室族谱、经学书籍、史书等国家编修的重要文献。仪轨作为国家重要的记录资料,也被珍藏在史库中。

史库建筑通常由史阁和璇源阁构成。史阁主要是保管实录的地方,因此又称“实录阁”;璇源阁是保管王室的族谱——《璇源录》等王室相关资料的场所,因此仪轨很可能被存放在璇源阁中。

江华鼎足山史库(左上)

《海东地图·江华府地图》中的鼎足山史库。鼎足山史库之前在江华府内奉先殿西侧,宣祖三十九年(1606)移到了摩尼山,1660年在鼎足山城建立史库,传灯寺是其守护寺庙。

茂朱赤裳山史库(右上)

《海东地图·茂朱府地图》中的赤裳山史库。随着与后金关系的恶化,朝鲜为把妙香山史库的实录转移到南部保管而设立了该史库。史库建筑是光海君六年(1614)落成的。

江陵五台山史库(左下)

《海东地图·江陵府地图》中的五台山史库。五台山史库建造于宣祖三十九年(1606),指定月精寺为其守护寺庙,但实际上由尼庵灵鉴寺担负其守护职责,因此又称灵鉴寺为史库寺。

奉化太白山史库(右下)

《海东地图·奉化县地图》中的太白山史库。太白山史库是宣祖三十九年(1606)为保管新印制的实录在太白山立峰下设置的,后于1634年搬到了距此处1里的瑞云庵附近,即现今史库处。

《五台山史库图》

《金刚四君帖》画幅之一。画册是由60幅画组成的真景山水册,在封面写有“金刚全图”的标题。金弘道奉正祖之命,到关东地区写生,将风景以《奉命图写帖》流传下来。金弘道,1788年,缎面淡彩,30.4cm×43.7cm,个人收藏。

朝鲜时期负责管理史库的正式机构虽然是春秋馆,但实际上,守护地方史库的是附近寺庙的僧侣。守护地方史库的寺庙是指定的,如鼎足山史库由传灯寺守护,赤裳山史库由安国寺守护,太白山史库由觉华寺守护,五台山史库由月精寺守护。在把佛教当作异端排斥的朝鲜时期,由僧侣守护国家的正式文献记录虽然不合名分,但考虑到史库处于普通人难以接近的山岭地区,从安全防御和节省国家经费等方面来看,合理利用当地寺庙确是较为有效的措施之一。

在奎章阁现存的古地图上,史库的位置都被明确标注出来,这表明当时国家非常重视对重要文献的保管。在18世纪后期金弘道奉正祖之命描绘关东地区优美景致的画册中,就有五台山史库,从中也能看出朝鲜人对史库的重视。

史库的历史

从高丽朝起,实录开始在史库中保存,特别是到了高丽后期,为彻底防止实录流失,在首都开城设立内史库,在地方设立外史库,实行二元管理体制。朝鲜时期继承了这一管理方式,初期实行首尔春秋馆史库和地方忠州史库的二元管理制,到世宗时增加了庆尚道星州史库和全罗道全州史库,从而形成了四库体制。

朝鲜前期的四个史库分别位于人员往来频繁的首尔和地方官员们的居住地,因发生火灾,史库书籍几经折损,其后壬辰倭乱的爆发给统治者重新考虑史库位置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契机。壬辰倭乱时,朝鲜要塞地区都被倭寇占领,除了全州史库外,其他史库的书籍均遭大火焚毁。全州史库的书籍能够保存下来,得益于孙弘绿、安义和其他地方儒生奋不顾身的保护。

《朝鲜古迹图谱》所载的史库

上两图为太白山史库的全景与侧图,下两图为五台山史库的全景与侧图。

仪轨的诸般经历使人们意识到,在交通便利、人员往来频繁的地区很难完整地保存文献。因此,战争结束后,史库被从繁华地段转移到崇山峻岭中,库藏被分散到各个地方保管。尽管无法确保资料完整地保存下来,但至少可以有效地避免库存尽毁。

朝鲜后期实行五库管理体制,五库以首尔的春秋馆史库为首,包括江原道摩尼山史库、平安道宁边的妙香山史库、庆尚道奉化的太白山史库、江原道平昌的五台山史库。负责实录编修的春秋馆位于首尔,因此把春秋馆史库设在首尔理所应当,而此外的其他史库都被设置在险山环绕的地区。摩尼山史库在丙子之役时严重受损,并于显宗元年(1660)遭遇火灾,后被迁移到附近的鼎足山;妙香山史库因担心后金入侵,被转移到位于全罗道茂朱的赤裳山。鼎足山、赤裳山、太白山、五台山四大地方史库一直存续到朝鲜王朝灭亡。

外奎章阁

《江华府宫殿图》中的《外奎章阁图》(部分)

江华府行宫原址上复原的外奎章阁建筑。

另一处保存仪轨的地方是位于江原道的外奎章阁。正祖六年(1782)在江华岛行宫设立外奎章阁,将原本在江华府和昌德宫奉谟堂中保管的王室相关物品都转移至此。为防止流失,奎章阁中保管的御览用仪轨也被转移至外奎章阁。

现今的江华岛不过是仁川广域市下属的一个郡,在朝鲜时期却是设置了留守府的大都市(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朝鲜时期,鉴于江华岛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正祖在此处设立外奎章阁。江华岛如此受重视,与其在交通和国防上的重要性密切相关。

与今日不同的是,朝鲜时期更重视连接江海的水路。因为水路无须铺设道路,只要合理利用原本的自然条件即可,而且水路还有利于防御骑术精湛的北方民族的入侵。

停泊在江华府甲串津的法军舰队,Zuber,H.,1866年。

法国海军眼中的江华府全景,Zuber,H.,1866年。

江华岛位于西海到汉江再到首尔的隘口上,以人体作喻则相当于连接头和身体的颈部,属于要塞之地。在和平年代,江华岛是将庆尚道和全罗道的贡品运往首尔的通径;在战乱时期,江华岛则成为守卫首尔的前哨基地。大韩帝国末期丙寅洋扰、辛未洋扰等西方列强的入侵战争都发生在这里。

所以,朝鲜政府很早就开始在江华岛构建防御体系,提前守备首尔要道。正祖在铜墙铁壁般防守严密的江华岛上设立外奎章阁,意在使奎章阁所收藏的重要国家文献能够被安全、完整地保管。然而在国防方面被认为是最安全地区之一的江华岛,不幸在1866年遭到法国入侵,外奎章阁所保管的御览用仪轨被劫掠一空,其余的典籍也被尽数烧毁。

现在的保管处

现今朝鲜时期的仪轨分别被收藏在韩国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现韩国学中央研究院)藏书阁、日本宫内厅、法国国家图书馆等地。保管仪轨最多的地方是奎章阁。奎章阁是藏有大约560种、3000余册仪轨的“仪轨宝库”,其藏本由春秋馆、礼曹、四处史库所保管的仪轨汇集而成,因此馆藏种类丰富、数量庞大。大部分御览用仪轨在1866年丙寅洋扰时遭到掠夺或被烧毁,此后制作的御览用仪轨如今都存放于奎章阁中。

藏书阁中有共计300余种、500余册仪轨,主要包括之前由赤裳山史库保管的仪轨和高宗朝以后编纂的仪轨。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着共计191种、297册仪轨,这些仪轨是1866年丙寅洋扰时被法国海军从江华府外奎章阁中掠走的。除此之外,从法国流出的《己巳进表里进馔仪轨》如今被保存在大英图书馆中,而日本殖民时期流入日本的69种仪轨则被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中。

奎章阁仪轨保管处的过去(左图)和现在(右图)

国葬行列所使用的吉仪仗和凶仪仗

所谓仪仗是为了显示天子或位高者的威严,按照一定排列方式竖起的兵仗器。仪仗根据个人身份、活动规模和性质的区别而有所不同,在排列方式上也各有规定。国葬行列所使用的仪仗可分为吉仪仗和凶仪仗,它们都是国葬都监二房制造的。吉仪仗包括各种旗帜、金镫子、扇子、阳伞等,凶仪仗有方相氏、竹散马、竹鞍马等。 kesHhAa3fKOYeYUkJe3fyZfe7DK9nKVpgFg3JIco0d8N6tK4HXQSh/WTNArFIFe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