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思路

本课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劳动经济学》《人口学》等为主要的文本依据,梳理关于精准扶贫与就业工作的研究文献,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以点带面与以面带点相结合,聚焦学术界和国家扶贫、人社系统等重点关注的难题,系统评估近年来就业扶贫成效,梳理就业扶贫存在的问题,对贫困县脱贫摘帽后就业工作的目标、定位、路径、创新等进行前瞻性的思考。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是点面结合,探讨就业扶贫推动精准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相互支撑、相互配合、有机衔接的有效路径。二是用马克思主义劳动经济学的有关原理,深入剖析相对贫困区别于绝对贫困的特点,为市县党委政府建立贫困户动态管理分段帮扶的工作机制提供参考借鉴。三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整体目标和个体目标的关系、绝对标准和相对标准的关系、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的关系,推动相对贫困标准与现行贫困标准衔接。四是通过脱贫摘帽后就业扶贫工作的学术探讨,探索就业扶贫助力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规律。

二 研究方法

从学术和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就业扶贫实现稳定持续脱贫,助力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缝衔接,推动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的路径,为反贫困斗争提供参考,是本课题的一个亮点,也是最大的难点。为此,针对具体研究中可能出现的理论探讨与工作实践相脱节的窘境,笔者在收集、整理、总结目前人社部门扶贫攻坚经验做法的基础上,聚焦深度贫困地区、一般贫困地区等工作实际,深入分析脱贫摘帽后就业扶贫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和相关困难,研究如何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创新突破,确保既打好攻坚战、实现阶段性脱贫目标,又打好持久战、实现可持续脱贫。

(一)阅读经典文献。广泛阅读国内外关于贫困与脱贫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文献,关于精准扶贫与人社系统扶贫的研究文献,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就业扶贫的研究文献,博众人之长,纳智慧之光。

(二)坚持辩证思维。克服非此即彼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客观研判就业扶贫的成效、现状和面临的困难、问题,深入探讨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创新。

(三)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数据分析、案例研究、深度访谈和专题座谈等方法进行调研。深入贫困地区的乡镇、村社和住户,收集一手资料,召开人社、扶贫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考察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项目,对县乡(镇)村干部、扶贫对象进行面对面访谈。

三 数据来源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和本书写作过程中采用的数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到贵州省铜仁市、广东省广州市、浙江省杭州市、湖北省黄石市、河南省驻马店市、河北省邢台市实地调研,掌握的第一手数据。

(二)通过相关方面沟通协调,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辖各贫困县,河北省张家口市辖各贫困县,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云南省临沧州云县,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现为湟中区)、海东市循化县,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等市县人民政府书面提供的数据(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材料)。

(三)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人社部、民政部、国家统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公布的数据。

(四)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国银行研究院、人啊人管理研究院、武汉大学国发院脱贫攻坚研究课题组等学术研究机构发布的数据。


[1] Narayan,Deepa,Lant Pritchett,and Soumya Kapoor. 2009. Moving Out of Poverty:Success from the Bottom Up.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Washington,D.C.:World Bank.

[2] Sen Amartyak.,Poverty and Famines: An Essay on Entitlement and Deprivation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1,pp. 13-15. fgiCJhH42Ign9SHrQf8Xd5DFvEpjkons0udAoIkBrGnc1DCH5sj7YmHLlgct314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