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章
意识的成长,是为了看见生命的真相

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存在着意识。换句话说,如果丧失了意识,人就不会痛苦。而意识越强,痛苦也就越深。

佛教有四大真谛,“苦”是其中之一。

生,是一种痛苦;死,更是一种痛苦。然而,生,是我们的过去;死,是我们的未来。面对这从生到死的痛苦,有谁丝毫不恐惧和战栗呢?

本质上,意识是一种悲剧,生命是一种悲剧意识,这就是生命的真相。

所有人都是怕死的,不仅普通人如此,那些伟人们也不例外。叔本华是著名的哲学家,但他逃过兵役,避过战乱,是一个极其怕死的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杰出代表,但因为他3岁时亲历弟弟在身边夭折,5岁时身患严重的肺炎,还曾两次遭遇车祸,这些经历让他对死亡充满畏惧。安徒生患有广泛性焦虑症,他时刻担心自己会生病,会遭遇突如其来的火灾和或轮船失事。亚伯拉罕·林肯和温斯顿·丘吉尔,都是人类历史上不可磨灭的名字,但他们也都因为忌惮死亡,而深受焦虑症的折磨。不过,也正是由于极度恐惧死亡,所以这些人才会努力去寻找生的意义,最终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心理学的目的是了解内心,克服心理障碍,让生命获得一种超越。而超越的方法不是运用“心理伎俩”回避死亡、逃避痛苦,而是勇敢地承受痛苦,大踏步拓展自己的意识。当意识不断成长和进步后,我们就能看清这个世界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当我们的心理力量与日俱增时,就再也不会产生妄念和幻想,不会对人生的痛苦耿耿于怀。

生命的成长,不仅是身体的成长,更是意识的成长,而痛苦就是意识成长的必经之路。

意识始终与痛苦相伴,它们相互交织,无法分割。一方面,痛苦能促进意识的成长,如果我们能够真诚地接纳痛苦,就能向前拓展自己的意识。不过,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也是一次“英雄之旅”。另一方面,意识的弱化能够减轻精神上的痛苦。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很多人采取一系列心理伎俩,削弱自己的意识,以逃避痛苦。但这样做的代价就是,我们的心智会随之退化和萎缩。很多人即使身体已经成年,他们的意识依然停留在童年,甚至是婴儿时期,无法跟随生命的足迹,看见生命的真相。他们也无法穿越心灵的荒漠,将生命展开,成为自己真实的样子。事实上,用诸如“否认”、“压抑”、“幻想”、“投射”和“移情”等心理伎俩来削弱意识,阻碍意识的成长,往往就是心理疾病形成的原因。而心理治疗的目的,就在于清除患者的心理伎俩,让他们直面生活中的痛苦,并在痛苦中成长。

伴随着意识的成长,心灵的经历日渐丰富。我们或许会倍感岁月的残酷;或许会更加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渺小;或许会更加了解自己的处境,并懂得自己的悲伤和压力……但是,意识的成长,最终都会指向一个目标——穿越心理沙漠,让意识达到澄明的状态,实现人生的超越。 S1jxc6se+MBaL71Eeh7ov3/o2PYwlKrVT6i0vJajnV/3SlfEySqObO5GjcbxWdC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