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真诚之痛”相反的,便是“虚假之苦”。
真诚的痛苦,是人在面对真相时的正常反应,是一种充满勇气的行为,可以让生命获得成长,让心智变得成熟。但是,很多人不愿意承受真诚之痛,他们通常会千方百计逃避真相,我将他们那些用来逃避痛苦和真相的方法称为“心理伎俩”。
心理伎俩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否认”、“幻想”和“移情”。
“否认”是拒绝承认冲突和痛苦,选择性失明。比如,丈夫有了外遇,妻子却极力否认,假装不知情。这种“否认”能暂时麻痹自己,却是对真相的扭曲,是不真实的。
“幻想”是用理想化的形象抵御残酷的现实。比如,越是童年生活不幸的孩子,越是会在大脑中产生理想化形象,他们会以此让自己存活下来。但这种幻想本质上是一种退化,一旦将现实与幻想混淆不清,人就会出现歇斯底里和夸大妄想症。
“移情”则是寻找一个替身,用此混淆认知。比如,很多女性想找一个父亲或兄长般的丈夫,这就是一种典型的“移情”。丈夫是丈夫,父亲是父亲,兄长是兄长,他们虽然都是我们生命中很重要的关系,但不同之处在于,不管我们与父兄的关系多么亲密,也都不可能与他们坠入情网,他们也不可能成为我们的丈夫。唯有性冲动,才是一位男性成为我们丈夫的基础。所以,想找如父如兄的丈夫,既混淆了与父亲、兄长的关系,也混淆了与丈夫的关系,是一种心理上的歪曲。
以上这些心理上的伎俩,使得我们在需要面对痛苦时,却逃避痛苦,需要看清真相时,却远离真相。这些逃避和远离都是有代价的,而且价码往往相当昂贵,甚至是无法承受的。
首先的代价,就是导致心灵的萎缩和退化。我们会一直与真相隔离,会变得愚蠢,缺乏觉知,而行为也会被“无意识”所控制。
之后的代价,是必须承受虚假的痛苦。虽然我们能逃避真诚的痛苦,例如前面提到的威尔,他利用“移情”将妻子当成母亲的替身,以逃避童年被忽视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以一种愤怒的情绪爆发出来,成了虚假的痛苦。之所以称为“虚假的痛苦”,是指痛苦的表达方式和对象都是虚假的。原本明明是一种被忽视的悲伤,却以愤怒的形式表达了出来,这是表达上的虚假;而本来是针对母亲的情感,却错位到了妻子身上,这是对象之虚假。
实际上,很多人们用来逃避痛苦和真相的心理伎俩,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个体逃避生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成为神经症患者。”荣格则说:“神经症,其实是逃避痛苦的一种方式,是人生正常痛苦的替代品。”
而这些替代品所带来的痛苦,甚至比原本所逃避的痛苦更为强烈。也就是说,虚假的痛苦比真诚的痛苦更可怕,更难以承受。想印证这一点,只要看一看那些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就明白了。他们或彻夜难眠,或郁郁寡欢,或焦虑不安,或深感绝望……在虚假的痛苦中,他们看不到希望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