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文版序

悬疑的背后,是人性的幽谷

读心理学大师斯科特·派克的作品,很多人都会涌起这样的好奇:如果将他笔下的经典案例集合在一起,让那些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人们彼此碰撞,会产生怎样的效果?这本《靠窗的床》,便给了我们答案。

故事以一名实习医生的视角展开,地点设置在一座护理院内。最先出场的是一位尿失禁的老人,她的奇怪之处在于她在护理院一切安好,可一回到家中,与儿子儿媳一起生活时就会尿失禁。不仅如此,她还一直坚称自己只有37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随着实习医生对真相的探究,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相继出场,他们都带着自己的谜团——活泼热情的护士海瑟,是病人心中的天使,可她的儿时经历却像个魔咒,不断搅乱她的生活;病人史蒂芬具有超高的智商,并且心地善良,他关怀护理院里的每个人,却因此让自己身陷灾祸;另一位病人汉克为了追求异性,到处宣扬自己在战场上的辉煌功绩,但有一天人们发现,他真实的样子却截然相反。

随着故事展开,悬念一个接着一个抛出,令人欲罢不能。你会惊讶于斯科特·派克讲故事的天赋,更会震撼于他对人性的剖析之深。他用小说的形式,赋予心理个案以全新的生命,并由此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尝试,让人性的不同侧面在同一空间内碰撞,最终形成了精彩纷呈的心理群像。

掩卷沉思,我心中不由冒出这样的感受:悬疑的背后,是人性的幽谷;而人性的幽谷,是生命的厚土。

如果我们能够冒险进入这片厚土,就能吸取最隐秘、最肥沃的力量,活出内在的光亮。正如尼采所说:“人其实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生命最好的礼物,是开悟。

而深入幽谷,追逐阴影,既是一条悬疑之路,也是一条开悟之路。

或许,这就是“靠窗的床”这个书名的寓意所在。

床与窗,都是隐喻。

床,是睡觉的地方,暗示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生活如同在床上睡觉,并不是很清醒,甚至迷迷糊糊。我们活着,却不知道为什么而活。我们愤怒、恐惧、抑郁、尿失禁,甚至杀人,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就像一位诗人所写:“我做过爱╱却不知道╱什么是爱。”

人之所以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意识,是因为自己局限于意识中。我们的意识就是我们的围墙,而绝大部分行为动机却在围墙之外,那个被叫作潜意识的地方。正因如此,被困于墙中的我们总是无知无觉。不过,幸运的是,无论意识的围墙多么高大坚固,都有隐藏不住的地方,在本书中,斯科特就借由一个梦,充分阐释了这一点。

故事里有位叫佩特里的警探,他思维缜密,能力超群,但在破案过程中,他却始终被同一个噩梦困扰:梦中的他在粉刷墙壁,刷完之后,却总会发现墙上还留有污渍,他在梦中将墙刷了一遍又一遍,但污渍有增无减,这令佩特里异常愤怒和抓狂。

终于有一次,梦中的他为了寻找污渍的源头,用撬棍凿开墙壁,跨进了隔壁的房间,他看见,在房间肮脏的地面上有一个浴缸。浴缸的出现让他从梦中惊醒,他终于意识到了污渍从何而来,也揭开了心中隐藏多年的可怕秘密。

佩特里在梦中粉刷的,正是意识之墙,但无论如何粉饰,墙后始终会有力量逼迫他面对真相。而他穿墙而出,其实是为自己打开了一扇窗,凿出了一条通往人性幽谷的通道。

这本书既是悬疑小说,也是深入潜意识、剖析深层行为动机的心理学著作。如果将潜意识比喻为深渊,那么,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而这样的凝视本身就已怵目惊心、扣人心弦,更何况还是人物命运的转折点。在书中,有人因为深入潜意识的深渊而获得了救赎,也有的因为被深渊吞没而走上了危险之路。

读这本书,我体会最深的有四点——

一、事出反常必为妖。所谓“妖”,就是咄咄怪事。但任何匪夷所思的事情背后,必有其心理根源。我们对内心挖掘得越深,越会发现许多惊心动魄的秘密,而这些秘密过去一直被自己忽略,或想要掩盖。正因如此,它们才会表现得扑朔迷离,充满悬疑。

二、无论是墙上的污渍,还是人性的污点,你永远无法抹掉,只会越抹越黑,以至于由一个点蔓延成一大片,侵蚀整个人生。唯一的破解办法是接纳,穿墙而过。

三、在密不透风的意识之墙内,每个人都需要凿一个洞,开一扇窗,给意识一个出口,给潜意识一个入口。

四、一个人的缺陷本身就是一个洞,或一扇窗,比如那位老人的尿失禁,但通过这个洞和窗,我们就能钻进人性的幽谷,在黑暗的地底,寻找到光明的力量。

涂道坤 ZprkKstvKxRK/pBnu4dYZqY88/aLSYEE5OSv0C1FL3UCyaw7x1HB+YWnyGuNYcW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