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文版序
寻找石头:一场生命的朝圣

自从《少有人走的路》第一部登上畅销榜那天起,我们就有了一个构想,希望能将斯科特的所有作品都引进国内。于是辗转多方,终于联系上了斯科特的家人,他们听到计划后欢欣鼓舞,当即表示同意。

一拍即合,我们以为一切就此搞定了。

但很快,就收到了一封邮件,发件人是斯科特的儿子。他用无比遗憾的语气告诉我们,他刚刚发现父亲去世后,其所有著作的版权,并不在他们任何一个子女手中,甚至连去向都不知道。

当然,我们最终还是找到了版权的所有者,并且顺利引进,但小斯科特的那封邮件却在我们心中留下一个谜。斯科特作为心理学大师,在西方世界地位超然,被称为“圣人”,尤其是他对爱、婚姻、亲子关系分析得非常透彻,影响了数以万计的家庭。但现实中,他和自己子女的关系显然并不完美,他不仅没有将蕴含巨大财富的版权留给孩子们,甚至都没有告知一声,这种疏离不禁引发了我们的猜测:斯科特与孩子的关系到底如何?他身上的那些美好标签,又有哪些其实另有真相?

拿到版权后,我们带着对于斯科特的诸多疑问,开始了翻译与编辑。而在这本《寻找石头》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最为真实的斯科特。

《寻找石头》是斯科特及妻子莉莉在英国旅行、寻找史前巨石的全纪录,而且又是他作品中极少见的散文文体。一开始,我们多少有些担心,很怕其无法承担《少有人走的路》这个重量级系列的收尾重任。但事实证明,这是一部沉淀一生、足够让人惊喜甚至震撼的作品,它是那么鲜活、纯粹,以至于从字里行间,都能听见斯科特血脉流淌的声音,以及心灵的颤动。

他们的旅行与其说是在寻找石头,不如说是在探寻人性之谜、生命之谜。正如斯科特所说:“为谜着迷的体验是双重的。一种是破解谜题的快乐,一种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快乐。”

这本书的核心就是一连串的谜,关于这次特殊旅行之谜,关于婚姻之谜、信仰之谜、人类理性之谜、金钱之谜、上瘾之谜、衰老之谜等。书中,斯科特对自己的了解与不解,对人性的洞察与困惑,对衰老的坦然与焦虑,以及对为人父母的爱与哀愁等,都深深打动了我们。

在旅途的混乱中,他寻找到了生活的真谛:“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被看见,也不是所有看得见的问题都会有答案。”

在谈及浪漫时,他说:“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有着残酷的结局,而残酷的结局,却并不妨碍事物本身的美好。”

在古迹“朗·梅格和她的女儿们”处,看着孤独站立的“母亲石”,斯科特感叹:“父母子女一场,终要分离,成为彼此有着血缘关系的局外人。”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冷静与理智的心理学家,而只是一位花甲之年的老父亲,以其强大的共情能力,说出了世间万千父母的感受。但斯科特更是清醒的,他明白这世间所有父母与孩子,就和眼前的石头一样,终究要渐行渐远,父母必须按捺住万般不舍,缩回想要控制孩子的手,并忍受孩子离去的痛苦。“虽生已离,未死先别,父母心,断肠人。”而也是在这一刻,我们忽然明白了,小斯科特那封邮件背后的原因。这谜底并非是冰冷的,而是一种透彻后的选择。斯科特坦言,自己很愿意赠予孩子财富,让他们可以选择希望的生活方式,但不准备将事业的权杖塞在他们手中,因为父母的好意,也可以成为一种专制,束缚孩子。所以,形式上的远离与回避,却饱含着为人之父的深情。

在谈及衰老时,他说:“身体衰老,恰是为灵魂的往生做着准备。”

在谈及死亡时,斯科特对复杂的墓葬仪式不屑一顾:“人们在生死问题上总是矛盾的,既相信灵魂永恒,又明显地贪生,希望肉身不死。”但对于死亡本身,他却表达出了一种豁达的敬畏:“我对死亡的浪漫想法,让我更深地体会到我们短暂存在的意义。”

……

以上种种,让我们在编辑书稿时,感动得数度流泪。可以说,斯科特是在寻找着石头的秘密,我们则是寻找着关于他的秘密。最终,大家都找到了答案。

斯科特说:“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朝圣之旅,或者说,如果我们能以发现的眼光去生活,它就变成了一种朝圣。”

寻找石头,是发现之旅,也是朝圣之旅。

在写下这篇序言的时候,一条新闻刚刚爆出:英国最为著名的索尔兹伯里巨石阵,其石料来源之谜已被揭开。看,人类对于石头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对于心灵的探索也同样如此。因此,《寻找石头》虽然是《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的最后一部,但无论是斯科特还是他留下的思想,也都将继续成为心理学领域的路标,引发后人无限的追寻和探究。

谨以此序,感谢M.斯科特·派克为心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感谢《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的所有读者,无论身处何路,只要我们未曾停止过思考,便终能再次相遇。

涂道坤 M8TOHS0NuKJeTbe1zptwBk3lJgO55JyrYFhQ65CZ/Et2RNrTcaz5eTB1w1mcRe0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