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是世界多极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集中地区,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两大力量。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提升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全球影响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冷战的国际形势对中欧关系产生了较大影响,中国与欧洲的关系除与少数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外,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1971年,随着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和中美关系的缓和,中国与西欧进入全面建交时期。冷战结束后,欧共体与其他西方国家一道对中国进行制裁,导致双方关系冷淡。但从1992年开始,西欧各国调整对华政策,双方关系走上正轨。1995年,欧洲通过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全面对华政策报告《欧盟—中国关系长期政策》,使中欧关系取得进展。1998年6月,欧盟通过《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文件,决定把对华关系提升到与对美、俄、日关系同等重要的水平。2001年11月,胡锦涛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国和欧洲是国际上两支正在上升的政治和经济力量,在多极化进程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0年,中欧成功举行了首次高级别战略对话,中欧之间的战略互信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2014年3月,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3月31日,在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会谈时,习近平主席提出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布鲁塞尔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再次强调指出:“我们要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所谓“四大伙伴关系”是指:第一,中欧要做和平伙伴,带头走和平发展道路。中欧对构建多极世界格局具有重要战略共识。双方要尊重彼此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照顾彼此核心利益,支持彼此走和平发展道路。双方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推动政治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共同参与有关国际规制建设。第二,中欧要做增长伙伴,相互提供发展机遇。要尽快谈成谈好投资协定,启动自由贸易协定可行性研究,共同提高中欧贸易质量和水平。希望欧方扩大对华高技术贸易。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坚持市场开放,携手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致力于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第三,中欧要做改革伙伴,相互借鉴、相互支持。中欧的改革都已进入深水区,双方要就宏观经济、社会治理、公共政策、农业农村、就业民生、环境保护等重要领域改革加强交流、分享经验、深化合作。第四,中欧要做文明伙伴,为彼此进步提供更多营养。中欧关系具有文明属性和历史纵深。双方要通过平等对话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加强文化、媒体、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扩大互派留学生规模,共同支持中欧关系研究工作。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欧在构建“四大伙伴关系”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前行,广泛开展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事务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为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中欧双方建立70多个磋商和对话机制,涵盖政治、经贸、人文、科学、能源、环境等各个领域。2014年4月,中国发表《深化互利共赢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规划了双方未来5—10年的合作蓝图;2016年1月中国发布《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提出了九项具体倡议。被称为钢铁新丝路的中欧班列已经形成西、中、东3条运输通道,铺划运行线路52条,国内开行城市达到32个,到达欧洲12个国家32个城市,中欧班列开行已经突破5000列。中欧人文合作已步入机制化轨道,形成了高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新格局。双方愿意共同致力于推动双方就重大国际问题,特别是就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气候问题、能源问题、全球治理问题等进行合作。2016年6月,中国与中东欧16个国家共同达成《宁波宣言》,将在农产品和食品贸易、互联网领域,跨境电商、工业、科技合作和装备制造领域,高科技领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加强更多合作,为中欧关系开启新的更加美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