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何谓“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自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始终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既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也形成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推动世界持久和平。面对不平衡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国坚决主张,世界的前途命运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首先,世界各国一律平等,不能以大压小、以强凌弱、以富欺贫。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内政不容干涉,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应当得到维护,各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实践应当受到尊重。其次,坚持多边主义,不搞单边主义;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主张摒弃我赢你输、赢者通吃的旧思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许多问题和挑战不再是一国之力所能应对,全球性问题更需要各国通力合作解决。再次,要积极构建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要以对话解争端、以协商化分歧,让协商成为现代国际治理的重要方法。大国之间相处,要努力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只要坚持沟通、真诚相处,“修昔底德陷阱”就可以避免。大国与小国相处,要平等相待,践行正确义利观,义利相兼,义重于利。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推动全球普遍安全。纵观人类历史,不存在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尽管人类一直怀有永久和平的期盼,但却始终面临战争的威胁。人类生存在同一个地球上,一国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国的动荡之上,他国的威胁也可能成为本国的挑战。那种奉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笃信穷兵黩武的霸道做法、坚持赢者通吃的零和思维等,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种心怀叵测的外交之道不仅难以收效,反而成为制造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单则易折,众则难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共同消除引发战争的根源,让和平的阳光普照大地,让人人享有安宁祥和。“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推进安全治理,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联合国及安理会在止战维和方面的核心作用,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和强制性行动双轨并举,化干戈为玉帛。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国际合作齐头并进,统筹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防战争祸患于未然。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推动世界共同繁荣。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依然面临许多发展难题和困境。2008年金融危机使各国沉痛地明白,放任资本逐利、缺乏道德约束、忽视法治管控,终将引发重大灾难,既无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无法让人感受到公平正义。只有“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好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的正是全人类共同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应该秉承开放精神,推进互帮互助、互惠互利。首先,各国要同舟共济,而不是以邻为壑。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兼顾当前和长远,着力解决深层次问题。其次,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创新驱动,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释放社会创造力。再次,要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开放、透明、包容、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我们既要从历史发展中汲取智慧,也要从现实实践中寻找答案,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营造让人人享有富足安康、享有尊严的光明前景。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各国包容开放。“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首先,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其次,不同文明凝聚着不同民族的智慧和贡献,没有高低之别,更无优劣之分。回首人类历史,就是一幅不同文明相互交流、互鉴、融合的宏伟画卷,它告诉我们,每种文明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提供精神力量。“文明冲突论”等论调一直将文明之间的差异解读为冲突的根源,事实上,正是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赋予这个世界姹紫嫣红的色彩。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应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世界清洁美丽。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人与自然共生共存,人类归根结底是自然的一部分,破坏自然终将危及人类自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在应对全球问题过程中,如果抱着功利主义的思维,希望多占便宜、少担责任,最终将害人害己。我们要避免走百年来西方工业化进程走过的“弯路”,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从未来的角度来看,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都要生活在地球之上。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保护不可替代的地球家园,共同医治生态环境的累累伤痕,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让自然生态休养生息,让人人都享有绿水青山。

“世界那么大,问题那么多,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 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植中国传统文化,契合各国崇高追求,彰显人类共同价值,诠释着中国对当今国际关系和未来人类发展走向的理解和期望,为全人类共生、共存之道提供了中国方案。 zKuoJM2Bya2eMpSQSAmxvQk6MGYkd7H9IznLEFdmqZ19DUudBawwr95T9mb6LKc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