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帝王的神格化与名衔继承

罗马皇帝的神格化是他们抛弃谨慎谦虚态度的唯一例证。这种下流无耻、亵渎神明的谄媚手法,始作俑者是东方的希腊人。第一批被神化的人物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继承人,从此这种虚荣的风气就从国王转移到亚细亚的总督身上。罗马的高级官员也会被人当作地方神明来供奉,不仅盖庙建坛,还能享用节庆祭品。代行执政官头衔的总督既然受之无愧,皇帝当然更不会拒绝。大家都从行省获得神性的荣誉,这倒不是罗马人的奴性使然,而全都靠着政府的专制力量。罗马征服者在不久以后也效法被奴役民族的奉承方式,第一位就是恺撒;他身上流露出征服四海的雄风,顺理成章地在罗马的守护神中占有一席。其性格温和的继承人拒绝接受神圣的封号,因为明示野心会带来危险;除了疯狂的卡利古拉和图密善,没有人再敢被封神。

奥古斯都确实允许某些省城给他建庙,条件是对君主的尊敬和对罗马的崇拜要结合在一起。他能容忍个人的宗教信仰,自己可能就是迷信的对象,认为仅让元老院和人民崇拜他的人格,把应否神格化的问题,以明智的态度留给他的继承人去考量。任何一位生前死后没有被视为暴君的皇帝,驾崩之后都会由元老院正式公告跻身神明的行列,长久以来已经成为惯例。尊神的仪式通常和葬礼同时进行,这虽具备合法性但仍属亵渎神明的不智行为,与较为严肃的生活原则难以兼容。天性驯良的多神论者虽然口出怨言,但还是勉强接受了。这可以看成是基于策略的需要,而并非正统的宗教活动。

我们不能拿安东尼的德行来与赫拉克勒斯或朱庇特的过错相互比较,这等于羞辱前者的哲学家身分。甚至就是恺撒或奥古斯都的品格,也要远远超过一般神明。只是这两位的运气较差,生长在舆论开放的时代,一举一动都要被忠实记录下来,无法像热情的平民诚心祈求的那样,能够随意掺杂一些传说和神秘的成分。虽然权威的神格化经由法律强制认定,后来还是会慢慢被人遗忘,既无补显赫的声名,也不能增添帝王的光彩。

现在只要谈起罗马帝国政府,常常会用耳熟能详的头衔“奥古斯都”称呼这个政治手腕高明的创建者。其实这个名号是在奥古斯都基业完成以后才加在他身上的。屋大维出身寒微,其籍籍无名的祖先来自阿非利加小镇,他的身体中流淌着放逐者的血液。显赫的名讳“恺撒”,是他成为独裁官的养子以后继承获得的,他有自知之明,无法与那位英雄人物相提并论或一较高下。元老院提案要为他们的行政首长加上称号,经过一番严肃的讨论,从几个名字当中选定奥古斯都,认为这最能代表和平神圣的品格,当然这是他矫情做作造成的印象。

从此奥古斯都成为他个人的尊称,众所周知的“恺撒”被当作家族的荣名。前者必然及身而绝不再使用;后者倒是用领养或联姻的关系因袭下去:尼禄就是尤利乌斯世系最后一位皇帝。等到奥古斯都去世以后,经过一个世纪的运用,这个高贵的称号和帝国的尊严之间有了不可分割的关系。自从共和国覆灭直到现在,罗马、希腊、法兰克和德意志的帝王一直沿用不绝。奥古斯都的神圣头衔由帝王使用,恺撒的称号可以自由转用到亲属身上,这是两者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从哈德良即位开始,“恺撒”被用来称呼次于皇帝的第二号人物,也被视为帝国的预定继承人。 1AVtY5ejMnxf69h010+WAPxZ/qWUXwPh1c1udQ5xY8TJZ0udu02pUF5568c0ZPz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