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课例回放

一、导入

最近网上流行这么一句话,这句话是高晓松母亲讲的: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潘老师看来,只要有一颗诗意的心灵和一双审美的眼睛,眼前的苟且何尝不是诗呢?安史之乱后的杜甫流寓他乡,辗转漂泊,穷困潦倒,就是在这样的“苟且”困境下,片刻的安居也能使他发现生活的诗意之美,成就千古名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客至》。

明确学习重点,教师投影:

学习重点:

1.学习鉴赏诗歌的动人之实。

2.学会发现生活的诗意之美。

二、听读诗歌,整体感知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读这首诗。教师明确听读的要求:

1.学生听读,展开想象,还原画面。

2.初步体会情感,感知作品风格。

学生听读。

师:听读这首诗以后,你感觉这首诗与习见的杜诗有何不同?

生:(齐答)以前的杜诗风格是“沉郁顿挫”。

生:诗语亲切,如话家常,闲适恬淡。

师明确: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刚才的配乐也可感受到。

教师投影:

清新自然,明快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杜诗常见的“沉郁顿挫”较为不同。

三、品读诗歌,理解诗意

师:下面再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自由诵读一遍,然后用简洁的话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诵读,理解诗意。

学生概括诗意。

生: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我家的南南北北都被水包围,只见鸥鸟每天来到我家附近。开满鲜花的小径从不曾因为来客打扫,蓬草做的门今天因为你第一次打开。因为集市比较远,我家的菜肴没有多种多样的美味,家里比较穷,酒杯里只有陈酒。如果你愿意和我邻居的老翁一起喝酒,我就隔着篱笆喊他一起喝几杯。

师:她是把这首诗的诗意解说了一下,我是要求大家概括。大家要用一句话概括。再请一个同学说说看。

生:先是描写了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然后描写了有客来访的欣喜和诚恳待客的场景。

师:已经够简洁的了,有没有更简洁的?

生:有客来访诗人的草堂,诗人真诚而喜悦地招待了他。

师:刚才三位同学都讲了这首诗的诗意,有的同学是复述,有的同学是概括,都比较简洁,但是如果把同学们概述的内容,作为一篇文章或文章中的话,能不能放到文学史中呢?显然不能。那么杜甫的这首诗为什么可以放到文学史里面呢?这是因为这首诗有其内在的动人之实。下面就让我们来赏析这首诗的动人之实。

四、赏读诗歌,欣赏佳妙

教师投影,提示学生重点关注两个问题。

1.诗歌哪些地方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2.诗歌有哪些动人之实(佳妙之处)?

学生先自主评点,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欣赏的是颔联,由室外的场景切换到杜甫的庭院,很有生活实感。尤其是第一句“花径不曾缘客扫”,第一表明客人不经常来,第二也表明杜甫不轻易待客,使后面一句“蓬门今始为君开”的酣畅欢快有着落点。“蓬门今始为君开”的“今始”更使得情谊超脱,前后映衬,更显得杜甫和友人的情谊深厚。

师:很好。这是她赏析的颔联。有没有赏析首联的?我们一下子到了第二联……

生:我觉得首联写得很好。一个“皆”把江水浩渺、春水茫茫的浩大的景象都写出来了。而在这样大的景象衬托之下,用群鸥点缀其中,大小景相衬托,很好地表现了一种清幽、有隐逸色彩的生活环境。而“日日来”也能让人体会到作者闲居时一种淡淡的寂寞心境。这也与下文客人来的喜出望外形成一种衬托。

师:形成一种照应。她分析得很好。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这里面有几个重要的意象?

生:(齐答)春水、群鸥。

师:这些意象,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舍南舍北皆春水”中有一个字也是意象,哪个字?

生:(齐答)舍。

师:茅舍,杜甫草堂嘛,是茅舍。茅舍、春水、群鸥,有着山居生活的气息,当然也有隐逸的意味。刚才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到位,群鸥是隐逸之士的一种象征。而且她还抓住了一个字——“皆”,春风骀荡,春意盎然。

师:有没有赏析第三联的?

生:我选取的颈联和尾联。因为这两联描写的是朴素平淡的生活画面,但正是这种朴素平淡,让我们感受到杜甫的真诚待客,让我们体会到杜甫的随性、人情味以及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

师:我特别欣赏“原汁原味”这个词。你说说看,哪个地方特别能体现这个原汁原味?

生:无兼味、只旧醅、肯与、相对饮、隔篱。

师:很好,她说“无兼味”,“无兼味”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家里穷,菜肴不是很多,酒也只能是陈酒,唐朝人以新酒为贵,杜甫家贫,只能用陈酒招待。

师:还有同学发现了其他的动人之实吗?

生:我发现最后三联都是以对话的方式呈现的,尤其是尾联,当面提问,感觉非常亲切,写出了那种酒意渐浓之后,兴致立刻来了,气氛特别欢快,也就是刚才同学说的那种如话家常。

师:喝酒喝到高兴的时候,这个片段描述得非常好。

生:尾联用细节描写和对话方式,表现的是一种纯真的人际关系,去除虚伪的自然之乐。

师:刚才同学们谈自己的赏析心得,非常好。我记得有位评论家说过这么一句话:诗之所以让我们感动,是因为感情找到了思想,思想又找到了语言,语言又找到了意象。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意象的艺术。那么,除了刚才的春水、群鸥,这首诗中的哪些意象也体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生:(齐答)花径、蓬门、盘飧、旧醅、邻翁对饮、隔篱呼取。

师:说明同学们是善于发现的。这里面有一个地方,我想跟同学们探讨一下,就是尾联的“肯”字怎么理解。(投影“肯”)这个字杜诗注解一直有争议,原来的版本解释为“恰好、恰逢”,你们认为哪个更好?

生:我觉得还是理解为“肯不肯”比较好。

师:为什么?

生:“肯不肯”感觉是问询,是问客人。注释说对方是县令,而杜甫身居草堂又比较贫困,用“肯不肯”能表现出杜甫对对方的尊敬之情。

师:就是和县令商量:你肯不肯啊?如果你愿意的话,把邻居的张大爷也叫过来一起喝酒。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其实我也觉得是“肯不肯”的意思。“肯”如果表示“恰逢”,则表明杜甫陪客人饮酒,饮至兴头上才注意到邻翁恰好也在饮酒,突然唐突地来一句,某种程度上暗示杜甫与邻翁平日没有过多的交集,往来较少,到县令来做客了才想起请邻翁同饮,未免有作秀之嫌。

师: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不过我认为“肯”是“恰逢”的意思也是可以的。解释为“恰逢”,说明酒喝得高兴,已经顾不到其他了,不会顾及对方是县令这样的身份,作出这样的举动,更能表现出诗人酒酣之时忘记尊卑礼节,呼唤邻翁对饮的率性、自然、亲切之感,气氛才能推向一个高潮。

师:我觉得她的回答很有道理,她跟古人是心有戚戚啊。

教师投影:

谭云:“肯与”二字形容贵客豪宾,入妙(“肯与邻翁”二句下)。(《唐诗归》)

师:如果你这时候正好看到邻居在喝酒,就说,老张啊,我们一起来喝几杯吧。这个细节更有生活的气息。这个镜头是非常非常传神的。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诗的主要艺术特色。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结。

首联:取像典型,“茅舍、春水、群鸥”,环境烘托

颔联:取像典型,“花径、蓬门”,对比夸饰

颈联:取像典型,“盘飧无兼味,家贫只旧醅”,诗家语(倒装)

尾联:细节传神,“邻翁对饮,隔篱呼取”

师:那么日常生活何以能成为美丽的诗篇呢?(投影解说)一方面需要情感的投射,本身非常热爱生活;一方面需要艺术的提炼。这首诗歌对日常生活,是如何提炼的呢?

教师投影:

1.取像典型。“春水、群鸥、花径、蓬门”,“盘飧、旧醅、邻家老翁、隔篱余杯”,富有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2.细节传神。撷取最具包孕的生活细节,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以及对这种纯朴至性生活的发自内心的喜爱。

教师板书:深于取像,细节传神。

五、拓展阅读,深化理解

师:这两点归结起来,都是我们诗歌创作的一种艺术技巧,选取最具包孕的片刻。

教师投影《掷铁饼者》雕塑,简要赏析:选取的是最具张力的一刻,也是最具包孕的一刻。用莱辛的话和布莱克的诗对“最具包孕的片刻”进行解说,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手法。

投影出示:

莱辛在《拉奥孔》里谈到绘画:“既然在永远变化的自然中,艺术家只能选用某一顷刻,特别是画家,还只能从某一角度来运用这一顷刻,……最能产生效果的只能是可以让想象自由活动的那一顷刻了。”他认为,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即一刹那间的景物的一面观,画家应当挑选整个动作里最“富于包孕的片刻”。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恒。

——威廉·布莱克《天真的预言》

教师投影,以《诗经·静女》为例进行讲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细节——最具包孕的片刻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经·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主要讲析“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一句的诗意。

师:这个女子很漂亮,在城墙角处等我。她跟我捉迷藏,搞得我抓耳挠腮。这个镜头写出了生活的一种趣味。像这样的诗句在我们古典诗歌中还是很多的。请同学结合“一本通”和初中背过的诗歌举出一些例子。

生:我以为,所谓的“诗中的生活细节”便是“生活的诗意细节”。文人骚客的生活,不是饮酒作乐,便是游山玩水。光是饮酒,像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然后是作乐,闻笛就写了很多,像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最后是一首“玩水”,刘攽的《雨后池上》:“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生:“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还有“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都有细节之美。

师: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都是生活中具有包孕的片刻,都是生活中的细节之美。

教师投影,再举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师:不仅古典诗歌中有,现代诗中也有这样的经典。如徐志摩《沙扬娜拉》: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师:把日本女性的娇羞、温柔,生动传神地写了出来。

六、读写转化,写作迁移

教师投影两首诗歌。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菩萨蛮

牡丹含露真珠颗,
美人折向庭前过。
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

檀郎故相恼,须道花枝好。
一向发娇嗔,碎挼花打人。

师:我们不仅要能背诵、赏析,还要能进行具体的评析。就这两首诗歌中的最具包孕的片刻,写50字左右的赏析性文字或提纲,可以选择其中一首,也可以两首都写。

学生写赏析性文字,然后交流。

生:我赏析的是第一首。我最喜欢的是最后一句“忽然闭口立”,通过牧童可爱的动作,表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一开始是放声歌唱,后欲歌又止,突然站住了,这种转折是他童真童趣的体现,他有一颗对什么都认真、好奇的赤子之心。作者通过这个动作表达了他对乡村闲适生活的喜爱和对童真童趣的赞美。

生:我赏析的是第二首。赏花自与美人比较,而檀郎不夸人美,知其意而言花美,没有半点谄媚讨好之嫌,尽是生活的“动人之实”。以碎花打人,更显得生动与活泼,读来自是会心一笑。

生:我欣赏的是第一首袁枚的《所见》。一开始,我从第一句中读出牧童的贪玩、活泼、机警、灵敏,牧童本在歌唱,想要捕蝉了,就“忽然闭口立”,显出孩童的天真机敏,转念一想,他的歌声振动林樾,能注意到蝉鸣,除了孩童天性贪玩外,很有可能他是在没有看到蝉时就已惦记了好久呢。寥寥数语,抓取了生活中最具包孕的片段,写出了牧童的狡黠。

师:“狡黠”这个词可能有点欠妥当,当然这个词在这个地方接近于“聪明”。

生:我最欣赏《菩萨蛮》上阕的最后一句“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截取了生活中妻子问丈夫是自己好看还是花好看,让我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句与李清照给赵明诚写的“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有异曲同工之妙,将妻子的娇羞、丈夫的宠爱表现出来,夫妻生活怎一个甜字了得!

师:“怎一个甜字了得!”化用得非常好!

生: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出女子的娇羞之态,美人的美不同于《诗经》中庄姜的端庄大气之美,也不同于《洛神赋》中女神高高在上的美,而是一种生活化的风情与美感。

生:第一首中,原本牧童“振林樾”的歌声忽然消失,是不是反而惊了蝉呢?这种“聪明”反而反映了牧童的天真与稚拙。

生:我赏析的是袁枚的《所见》,题目名为“所见”,故全诗选取了几个富有包孕的景象切片来描写,“歌声振林樾”到“忽然闭口立”是动静之间的切换,简洁自然地勾勒出牧童的天真烂漫、可爱无邪,寥寥几笔,朴质无华,却正合诗人自然性灵之意趣,生命的美好形态、人性的至臻至纯,可谓形神兼备,跃然纸上。

师:非常好!能联想作者的性灵说,表现出自然意趣。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概括,一个当下很时髦的词,哪一个?

生:(齐答)萌。

师:这个小男孩和我们学过的《溪居即事》中的小男孩一样,都很“萌”。可以用哪一个词形容《菩萨蛮》这首词中的女子呢?

生:(齐答)蛮,刁蛮、野蛮。

师:我的野蛮女友。

教师投影一段赏析性文字:

喜欢这样的“美人儿”,调皮娇嗔,有一点张狂,有一点嚣张,但都不过分。她会偶尔制造一些小风波,调节一下气氛。在这样的女性的身边,再拘谨、再清高的男性,也会变得有情趣,也会活得轻松自在一些。含露又含笑,写花亦写人,碎挼花打人,细节真传神。这样的“美人”真不错,可是进攻性不要太强哦!檀郎也不错,“逗”出了生活的真趣。

师:(总结)写的都是生活的细节,生活中的一刹那,但这一刹那间都有丰富的情感,生活的内蕴。所以博尔赫斯说,诗不在别处,就在街头的拐角处等着我们。

师:(布置作业)诗酒趁年华,请拿起手中的笔,记下生活中每一个有意味的瞬间。以“瞬间”为题,写一篇随笔。

(江苏省姜堰中学 潘双林) 10F8ae0foUG87UNfSUaCkA5PNl6wLE4QwJQ6e4wYkMaHbnuzAYOuuiKVFxEAMov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