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课例回放

师:在中国的词坛上,有一位被称为“乱世中的美神”的女词人,她既拥有年轻时的幸福快乐,也亲历了中年以后北宋灭亡、丈夫去世的伤痛。这就是宋代词人李清照。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她的《声声慢》(板书课题)。

师:我们知道,感情(板书)是诗歌的灵魂,要想读好一首词,首先要把握好词的基调。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注意把握好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一学生朗读。

师:读得怎么样?请一位同学来评价一下。

生:字音读得很标准,而且表达了一种哀伤低沉的情感,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能不能用词作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这首词的感情?

生:“愁”。(师板书)

师:这位同学很好地把握住了词的感情基调。同学们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词。

学生自由诵读后,男生朗读。

师:把握感情基调能更好地读出一首词的味道。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因此,要想进一步体会这首词,还必须注意它在语言上的特点。同学们,它有哪些引起你们特别注意的地方?

生:第一句最有特点。这一句连用七个叠字,一下子把人带到了愁的意境中。

师:这位同学感觉很敏锐,一下子抓住了这首词的最大特点。那么叠字(板书)对表达愁情有什么效果呢?

生:首先,读起来有音乐的美感;其次,为后边作铺垫,突出一个愁字。

师:为后边作“铺垫”?或许我们可以换一个说法。

生:奠定感情基调。

师:说得非常好。创设音乐的美感,奠定感情基调,就有必要连用七个叠字吗?

生:李清照晚年生活凄凉,她经历了北宋灭亡、朝廷南迁、丈夫去世,国仇家恨聚集到一起,内心非常愁苦。在这里连用七个叠字,就把她内心愁苦的情感表达出来了。

师:这七个叠字有没有层次的区别?“寻寻”是在寻什么?

生:寻找她亡去的夫君,寻找过去幸福的夫妻生活的回忆。但是什么都寻不到了,只剩下“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出了她内心的愁绪、她当时的状态。

师:概括一下就是:“寻”的是她的亡夫,她过去的美好时光;寻的结果是“冷冷清清”,都已不再有了;心里的感受是“凄凄惨惨戚戚”。这几句谁来再为我们朗读一遍?(一男生朗读)通过同学的朗读,我们体会到了李清照凄苦的内心。还有没有别的语句在朗读时需要注意的?

生:这首词后半部分在朗读时要特别注意把握好语气。有三个问句:“如今有谁堪摘”“独自怎生得黑”“怎一个愁字了得”。我感觉三个问句强化了感情,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愁。

师:除了下阕有这样三个问句,上阕还有没有带“怎”字的?

生:“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师:这一首词中,有四处问句,该如何理解?

生:这几个反问句强化了抒情的效果,一句比一句递进,让读者回味无穷。

师:分析得太好了。这四个问句,“有对晚风的憎恶,有对菊花的怜惜,有对日长难熬的怨恨,最后都归结到一腔无休无止的忧愁。用这种疑问的语气抒情,能曲折尽人意,有回肠荡气、哀婉动人的艺术效果。比那直抒胸臆的写法,似更深婉凄楚些”(徐培均语)。这些问句该如何读呢?请同学自由朗读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后,一位女生朗读。

师:读得很好啊。这首词在语言方面除了叠字、问句,还有一些虚词,在层层推进的时候也能起到强化抒情的作用,比如“梧桐更兼细雨”,你会读这个“更”字吗?

生:梧桐就是一个象征愁绪的意象,再加上细雨,就使得这种愁苦之情更深重了。

师:把握得很好。诗歌不仅是语言的艺术,还是形象的艺术。作为诗词的独特形象,意象就是诗歌的生命。要想更好地读懂这首词,还应抓住意象(板书)。那么,请问这首词描写了哪些意象?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发言。

生:雁。雁有一种习性——北雁南飞,李清照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避难,看到大雁,会有一种碰到故人的感觉;另外,她还在一首词中写道“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声声慢》中再次写到雁,有一种想起丈夫的惆怅。

师:说得多好啊。读《声声慢》让我们想起了她的另一首写到“雁”的词——《一剪梅》(词内容略,学生集体朗读)。

师:《一剪梅》是作者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

生:前期的。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语言比较清新轻快,愁也是一种“闲愁”,是一种相思。她后期作品的愁都是比较深重的。

师:你把这首词的情感性质给指出来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种闲愁,不过是“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相思罢了。与其说是一种愁情,还不如说是一种甜蜜。这两首词都写到了“雁”,感情性质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生:古代有鸿雁传书的说法,《一剪梅》里的“雁”是她和丈夫之间家信的代称。

师:《声声慢》中的“雁”代表了什么情感?

生:这首词中的“雁”好像还是那只雁,只是寄信的人已经不在了,给人悲凉的感觉。情犹在,人已逝。

师:“雁”是传递音信的象征,人不在了,还能盼到远方的音信吗?“雁”又是回归的象征,雁又南下了,“我”还能回到故地吗?除了“雁”这个意象,你们认为还有哪个意象也写得非常好?

生:“黄花”。首先,它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意境;同时也是李清照的自比,她曾说过“人比黄花瘦”,把自己比作黄花。这里的黄花经历了风霜,就像她晚年,经历了丈夫去世、国家灭亡,以前的幸福都变成了悲伤,曾经非常美丽,现在却“憔悴损”,没有人愿意摘取。

师:请一位同学评价一下她的赏析。

生:我赞同她的说法。这里的黄花已经憔悴了,枯萎了,就像李清照的年华已经流逝,容颜已经憔悴,满地堆积的黄花让人联想到她的孤苦无依、她的悲凉。

师:我们从黄花这个意象中感觉到了人的憔悴。还有没有同学对其他意象有感觉的?

生:“酒”。词人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她想喝醉,也许是因为酒淡,也许是因为愁太浓了,什么样的酒都不能排解她心中的愁苦,使她忘记家破人亡的愁情。她想借酒浇愁,却不能把愁斩断。

生:这里的酒不一定是淡的,但是她内心是非常愁苦的,一个人在满腹心事的时候,就会“食不遑味”,酒的味自然就感觉不出来了。

师:是因为愁太重,那酒就显得不足以敌风,也不足以驱除她心中的凉意了。我们同学把握得多到位啊。

师:这么多意象组合到一起,就形成了凄美的画面。诗言志,歌永言。诗词是诗人内心的显现,通过读这首词,你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吗?我们再集体朗读,同时假想你就是李清照,你会有怎样的感觉。

学生集体朗读。教师范读最后一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重读,“了得”拖音放慢。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试着用第一人称的形式把这首词的意境描述出来。

一女生朗读,两位同学表述。

师:谁来为我们概括一下,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抒发的愁情包含了几重含义?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板书:诗心——国破、家亡、夫死、愁。

师:《声声慢》凄美感人,请同学们在课后品《武陵春》,进一步认识李清照词的凄婉之美。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 张团思) Pp9nkHix6T/30gTdK8FLfxBNjTWSmd9vtclhDb03ORlDcs8fJ8NxH8blY6JH/i6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