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不择手段:人类斗争的真相

人与人的冲突、族群与族群的冲突,都是利益、观念和文化多样性的必然产物。武装冲突则存在于任何国际体系当中。修昔底德在讲述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提到,那场战争的真正原因是:雅典的日渐强大引起了斯巴达的恐惧,使斯巴达不得不发动战争。这个理论被称为“修昔底德陷阱”,它可以解释在历史上发生的任何事情或者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情,因为拥有权力的人将会不择手段地阻止其他人在任何领域威胁其霸权。尽管人们试图避免这种斗争,但是人类群体之间的斗争却是永恒存在的。虽然斗争形式会改变,斗争的血腥和野蛮程度有大有小,斗争方式或显而易见或不可察觉,但是斗争永远不会终结。这无疑是一种悲观的看法,但是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使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和将来的情况也是如此。

1929年,国际联盟委托莫里茨・波恩和安德烈・齐格弗里德编写了一份名为《影响世界和平的经济趋势》的报告。这两位学者得出的结论是,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既得利益的国家总想在权力和财富方面保持其特权地位,而未得利益的国家则渴望获得财富以变得更富裕或渴望获得权力以变得更强大。可以说,什么都没有的人想拥有某些东西;拥有一些东西的人还想要更多,而拥有一切的人则害怕失去。个人和国家都是如此,都是自私和野心使然。

中国军事科学院的彭光谦将军和姚有志将军认为,《吴子》表明,在战国时期(前475—前221年),人们参加战争的动机有五种:一曰争名,二曰争利,三曰积恶,四曰内乱,五曰因饥。曾于1970年至1981年期间担任法国情报部门负责人的亚历山大・德・马朗什伯爵明确指出,目前的国际冲突主要表现在控制原材料,以及通过媒体、教会、教育等方式控制人类心理的斗争。伯爵的发言出现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爆炸之前的1986年,时至今日,网络的发展已经成倍地加强了领导者对群众的心理操纵。

斗争的目的一直都是为了争夺权力、地位,以及对人和资源的控制。在任何时候,为了达到目的,斗争者都会使用一切可用的手段,并将获胜的雄心变为纯粹的统治欲望。如果使用暴力是取得胜利的最有效手段,所有斗争者都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它。

俾斯麦曾说:“感恩和信任不会让任何一个人站在我们一边;但恐惧却可以,前提是我们知道如何有技巧地、谨慎地利用这种恐惧。”他明确指出,无论是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暴力,都会对关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尼可罗・马基雅维利说得更直白:被害怕比被爱更有用。一方面,只有恐惧能在短期内发挥作用并助长仇恨,产生不可预测的后果;另一方面,让别人喜欢自己的愿望,会被别人当作明显的弱点,并以此为媒介,控制自己的上级甚至夺取上级的权力。

正如老话所说:“有的人是出于爱而行动,有的人是出于恐惧而行动,还有的人是出于信念而行动。”实际上,人们的行为是这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在关键时刻让别人站在你这边;同时还要了解,同一战略不可能永远奏效。即使仅作为最后的手段,对武力的恐惧也是一切国际关系的基本要素。很明显,谈判和对话只能与愿意倾听、相互理解且有理性的人进行;礼节和说教在暴力和野蛮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无论多么令人遗憾,但是不得不说,有些人只有在受到武力威胁时才会做出反应。 0Ieo+Youd5uc2w2s6/rLU0Ox18bjyMvGivmVt4p0JGu13qmq0QqcUZU3+EgfFqa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