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员、公务员要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矛盾分析法是分析一切问题的根本方法。因此,解答申论试题的根本方法是矛盾分析法(辩证法),申论思维是辩证思维,核心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将两条路线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当好群众的学生与当好群众的先生相结合,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个别和一般相统一,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思维方法。

alt

参见上图,下面具体解说。

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申论考试大纲规定“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这一规定本质上就是要求考生阅读材料,实事求是。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由此看来,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

部分考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陷入“就事论事”的窠臼,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而不能提升到“就事论理”的理性认识高度,这是造成国考、联考申论考试得分整体偏低的重要原因。

笔者注:

①“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而要这样做,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申论考试中就表现为“要从给定材料出发,严格按照给定材料答题”。

②“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在申论考试中就表现为“从给定材料引出答案,而答案就是给定材料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的东西”。

③“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在申论考试中就表现为“用答案来指导实践活动,也就是说,答案的根本作用是用来指导具体的实践的,答案是为治国理政而写,而不是为答题而答题”。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这句话指出了申论解题的方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分析、研究和整理给定材料。

⑤“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在申论考试中就表现为“正确答案”。

⑥“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在申论考试中就表现为“正确答案必须是科学的结论”。

⑦“这种态度,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这种态度,就是党性的表现,就是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起码应该具备的态度。”指出了考生应当树立正确的态度——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的作风——理论和实际统一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作风。

二、坚持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方法

alt

从材料归纳概括出答案的过程就是一个从材料(感性的具体)出发,经过分析、抽象、综合形成答案(理性的具体)的过程,是一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相结合的过程。形象的说来就是一个对材料进行蒸馏提纯的过程。

(一)抽象与具体

①材料。材料往往是第一手的、感性的具体的经验材料。

②抽象。抽象是通过分析对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的属性、因素分别地加以研究,然后舍弃其中偶然的非本质的属性、因素,抽取出其中必然的本质的属性、因素,并用概念把它们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方法。抽象与概括是紧密相连的,不能分割。抽出来的“象”(即抽象的结果)必然要以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抽象而形成的各种概念,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事物的某一方面的规定性。

③答案。答案往往是理性的具体,是将各项抽象规定性综合起来的结论,是关于材料的诸多本质规定性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是对材料各方面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正确反映。答案这一理性的具体,表面看来似乎是向作为出发点的材料这一感性的具体的回归,但这决不是真的回到了感性的具体,而是人的认识从材料(感性的具体)经过“蒸发升华”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二)分析与综合

根据《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暂行办法》关于综合分析能力的规定(这是迄今能查到的人社部门对综合分析能力进行定义的正式文件):

1.一般定义:综合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各个部分或各种特征联合为整体。分析则是在头脑中将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综合和分析在思维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思维的智力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日常工作中,经常涉及对问题的宏观理解把握和事物间矛盾关系的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十分重要。

2.操作定义:(1)对事物能从宏观方面进行总体考虑;(2)对事物能从微观方面对其各个组成成分予以考虑;(3)能注意整体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部分之间的有机协调组合。

分析可以分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主要是研究对象数量方面的特征。定性分析主要是研究对象属于什么、具有什么性质。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对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出判断。它主要是判定对象“有没有”“是不是”“属于什么”“具有什么性质”。

分析时要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运用。从科学认识的过程来看,我们认识某对象,一般是先定性分析再定量分析。也就是说,分析问题(事物)就是先要一眼看出问题(事物)的性质,看它归属于哪一类?属于什么?具有什么性质?把它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再去研究量的规定。例如,法官判案,都是先定性(确定属于什么罪),再定量(判处有期徒刑n年)。也可以先定量分析再定性分析。例如,李老汉家的赡养纠纷拖延了11年没有解决;赵家与王家的山林土地纠纷拖延了7年还没有解决。先进行定量分析,明确这两桩纠纷数量特征:11年、7年;再进行定性分析,明确纠纷的性质(具有什么性,属于哪一类):“11年、7年”属于长期的,久拖不决说明纠纷是复杂的,即从这两个例子概括出纠纷的性质:纠纷具有长期性、复杂性。

通过分析,人们能够区分本质的方面和非本质的方面,从中抽取出本质的方面并用概念固定下来,这就形成了抽象的规定。

分析和综合,目的是为了“从一些表面杂乱无章的现象中,透过偶然的、零乱的现象,去探求事物本来的特征、规律、趋势、条件、关系等,认识和掌握事物的本质,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某种科学规律或一般原理”。

任何科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分析和综合。分析是抽象的前提,不分析就找不到“象”也抽不出“象”。综合是抽象的结果,不综合就无法形成“象”。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分析与综合。我们说,一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强往往就是表现为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强。

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既要当好群众的学生,又要当好群众的先生

毛泽东在1943年6月1日《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说:“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笔者注:

①“正确的领导”在申论考试中就表现为“正确的答案”,申论答案的根本作用是用来领导群众的。而许多考生受一些拙劣辅导书、培训机构的误导,总是陷入为答题而答题的窠臼,总是在追求所谓的技巧、万能、标准,以致视野狭窄,高度不高,深度不深。一旦把申论答案的根本作用定位为“用来领导群众”,考生就像登泰山俯览天下,视野赫然开朗,高度上去了,深度自然深刻了,境界的提升自然带来答案水平的提高。

②“必须是从群众中来”本意是指“领导者将群众的意见、愿望、要求和他们的经验、智慧集中起来,经过科学的分析研究和改造制作,化为领导的意见,形成理论、方针、政策、计划和措施等等,这个过程也就是由实践上升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在申论考试中就表现为“答案必须从给定材料中来,考生要将群众的意见、愿望、要求和他们的经验、智慧集中起来,经过科学的分析研究和改造制作,化为考生的意见,形成答案,这个过程也就是由实践上升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申论试卷大多数给定材料都是群众的实践经验材料。这一点决定了考生无需猜题押宝,也无需死记硬背,直接加工材料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③“到群众中去”本意是指“把领导者的意见,包括理论、方针、政策、计划和措施等等拿到群众中去,经过宣传解释,使之变为群众的实践,并在群众实践中检验、修改、丰富、和发展领导意见。这个过程也就是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在申论考试中就表现为“考生的答案是要到群众中去做宣传和解释,使之变为群众的实践。起到团结、教育群众,引导、规范群众的思想和行为的作用”,这是答案最根本的价值取向。

④“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在申论考试中就表现为“给定材料”。绝大多数申论命题的给定材料都是以某个关键词搜索相关信息,再筛选、剪贴、拼缀、加工而成的“拼图”,是分散的无系统的,这是申论阅读材料的特色。而我们平时阅读一篇完整的文章、作品往往是中心明确的、逻辑清晰的。申论命题之所以给考生一大堆“看起来觉得熟悉”的材料要求考生整理、处理,使无序变有序,使分散变集中,从个别事例到一般认识,从感性材料到理性认识,就是为了考查考生“日理万息”的能力。

⑤“集中起来”在申论考试中就表现为“阅读给定材料,将给定材料的信息摄入大脑”。

⑥“经过研究”在申论考试中就表现为“研究给定材料,比较、分析综合、归类、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加工”。

⑦“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在申论考试中就表现为“答案”。

“读材料”是为了“从群众中来”,是一个深入群众(即深入材料),密切联系群众,发现群众首创,总结群众经验,汲取群众智慧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当好群众的学生。

“写答案”是为了“到群众中去——用答案的思想内容去引导群众,教育群众,去规范群众的思想和行为”,达到执政兴国,促进发展,构建和谐的目的,本质上就是当好群众的先生(老师)。

当好群众的学生与当好群众的先生相结合的方法,本质上就是“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只有当好群众的学生才能当好群众的先生。只有先认真仔细地读材料,吃透材料,才能写出好答案。

四、坚持个别和一般相统一的方法

申论材料大多数提供的是个别典型,考生要善于从个别典型归纳概括出关于“个别典型所属一类事物”的一般性认识(共同本质、一般规律、普遍原理、必然趋势、相互关系),再用这些一般性认识去解决群众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使这些一般性认识与群众的具体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这个“个别→一般→个别”的过程运用了个别和一般相统一的方法,实际上也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五、坚持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方法

考试大纲规定:“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从群众实践中归纳概括出一般性认识。“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发现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从群众中来的过程,也是从群众实践中获得认识的过程。“解决问题”就是用这些认识去解决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去指导群众的实践。这个过程就是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绝大多数申论材料来源于群众的实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本质上是指领导的认识要从群众的实践中来,领导再用这些认识指导群众的实践,解决群众的问题,在群众的实践中检验这些认识是否正确。

所以说,申论考试经历了“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运用了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方法,实际上也是一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

六、张氏五段论是申论的纲

申论题目从本质上来看是围绕张氏五段论“是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该怎么办、预期目的(欲达到何目的或起到何效果)”设计问题情境和规定考生需完成的任务。命题和答案都是围绕张氏五段论展开的。

张氏五段论是申论答题的纲,辩证思维是申论答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审题、读材料、作答全过程都要遵循张氏五段论思考“是什么(属于什么,具有何性质)、为什么、有什么用、该怎么办、预期目的(欲达到何目的或起到何效果)”这五个要素。

申论所涉知识虽浩繁复杂,但考生只要以张氏五段论为纲,以辩证思维解题,就可以提纲挈领,化繁为简,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迅速掌握解题方法。

(一)张氏五段论的定义

alt

张氏五段论(参见张氏五段论的基本模型)是辩证思维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型,即辩证思维者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经历的是什么(属于什么,具有何性质)、为什么、有什么用、该怎么办、预期目的(欲达到何目的或起到何效果)五个阶段(或称维度、方面、要素)。遵循张氏五段论对问题进行辩证分析具有“将矛盾观与系统观相结合,从五个维度思考,每个维度又抓住一对对矛盾思考”的特性。体现了辩证思维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坚持辩证看,务实办,经历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这两次飞跃。分析问题坚持是什么(属于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全面系统考察;解决问题的措施(该怎么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在认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据事实办事,坚持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规律办事,措施既有现实针对性又符合目的性。张氏五段论建立在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相结合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是人们对问题进行理性思辨的基本遵循。(张金海)

我们通常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张氏五段论来解释,其中“知其然”就是要弄明白“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然”就是还要弄明白“为什么、有什么用、该怎么办、预期目的(欲达到何目的或起到何效果)”。

(二)名词注释

1.“是什么”即描述判断,就是用简明的语言断定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什么或不属于什么,具有什么性质或不具有什么性质。从“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什么或不属于什么→具有什么性质或不具有什么性质”蕴含了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本质上就是实事求是。

2.“为什么”即由果溯因,实际上就是寻找引发结果的一个或几个充分条件。

3.“有什么用”即价值判断,就是用简明的语言断定事物对人有何价值、功能、作用。常用来断定:事物对人的利益和需要有价值或无价值、有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有利或不利、有正面影响或负面影响等等。

4.“该怎么办”即规范判断,是用来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断言,即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或针对现实问题,断定人的思想和行为。具体有:①必须肯定和必须否定判断(必须怎么做或必须不怎么做、应该怎么做或应该不怎么做、有义务怎么做或有义务不怎么做)、②禁止肯定和禁止否定判断(禁止怎么做或禁止不怎么做、不得怎么做或不得不怎么做、不准怎么做或不准不怎么做)、③允许肯定和允许否定判断(允许怎么做或允许不怎么做、可以怎么做或可以不怎么做、准许怎么做或准许不怎么做)。蕴含了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5.“预期目的”即欲达到何目的或起到何效果。预期目的有:好的目的或不好的目的、合法的目的或不合法的目的、合理的目的或不合理的目的等等。

(三)五个阶段(或称维度、方面、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①号线:是什么→为什么”即由果溯因——持“是什么”这个结果,追溯“为什么”这个原因。本质上就是逻辑学中的溯因推理。基本形式是:已知结果是q,根据“如果p,那么q”,推测出原因可能是p。例如,自力村今年棉花增产15%,需要你弄清其原因。我们可以根据一般经验“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推广棉花优良品种‘棉优99’,那么棉花就会增产15%”推测出自力村今年棉花增产15%的原因可能是:该村推广了棉花优良品种“棉优99”。

本质上,溯因推理就是先肯定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再肯定前件。由此看来,原因就是引发结果的充分条件。由于同一结果往往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追溯原因就是寻找引发结果的一个或几个充分条件

由于溯因推理不符合“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因此它是一种非演绎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但是,这种或然性推理能够启发思维,有时得出的原因符合客观事实和规律,因此这种溯因推理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原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执果溯因既要善于寻找主观原因又要善于寻找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指人的主观意识、精神、态度、思想观念、理念、情绪、性格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层面的原因。

原因有内因和外因。执果溯因既要善于寻找内因又要善于寻找外因。内因是指蕴含在事物内部的,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外因是指独立存在于该事物外部的,并非起决定作用,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因。

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执果溯因既要善于寻找直接原因又要善于寻找间接原因。例如:①电线短路→②塑料起火→③船舱大火→④小林被烧死→⑤小林的妻子改嫁。显然,④是⑤的直接原因。①是⑤的间接原因。

原因有单一原因(一因一果)和复合原因(多因一果)。执果溯因既要善于寻找单一原因又要善于寻找复合原因,对复合原因要善于区分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抓住主要原因。例如,一位司机参加朋友聚会①喝了许多酒,开车回家,②路灯昏暗,一辆大卡车③没有开闪烁提示灯④停在主道上,撞车了。四项因素叠加形成复合原因导致车祸。交警往往会认定酒后驾驶是主要原因,大卡车违章停在主道是次要原因,认定两车驾驶员按一定的比例分担责任。单一原因就是唯一的原因,这个单一原因有可能是必要条件,也有可能是充分条件,也可能是充要条件。

2.“②号线:为什么→有什么用”即查明原因,判明价值。为确定目标,制定方案,提出对策提供依据。

3.“③号线:有什么用→该怎么办”即价值导向,就是根据该事物对人的价值来决定行为。俗话说“人无厚利不早起”,“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体现了价值导向。

4.“④号线:预期目的→该怎么办”即目标导向,方法保障。目标导向,就是根据预期目的(目标)来决定行为。俗话说“为理想而奋斗”,“有的放矢”就体现了目标导向。方法保障,就是用科学方法,得力措施来确保达成目标,实现目的。

5.“⑤号线:是什么→预期目的”即尊重客观,立足实际,确定合理的目标。一切从实际出发,将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搞脱离实际的空想,不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

6.“⑥号线:是什么→该怎么办”即问题导向,方法保障。问题导向,就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保障,就是在行动过程中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和遵循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客观盲目蛮干。要以科学方法,得力措施解决问题。

根据问题导向的思路,之所以采取这个做法是因为存在相应的问题。如果题目要求归纳概括问题,而材料中给出“该怎么办、要怎么办、做法、措施、对策”,考生在读申论材料时,可以根据“该怎么办、要怎么办、做法、措施、对策”追溯“存在的问题”即根据“该怎么办”反推出“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例1】2014年度国考申论试卷(B卷),(二)“给定资料4”反映了转型期青年人在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请指出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分)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

材料中说:“所以,尽快减少和消除青年的这种困惑感,增加确定性,是我们社会的文化建设和价值体系建设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可以据此追溯出存在的问题:“青年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出现了某些困惑,缺乏归属感,心理存在不确定性的感觉”。

【例2】2013年度国考申论试卷(B卷),(二)根据给定材料4-6,请你概括目前汉语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15分)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全面准确,不超过200字。

材料中说:“他说我们对于语言,要有一种尊重、敬畏、护卫、热爱”。可以据此追溯出存在的问题:“人们对汉语缺乏尊重、敬畏、护卫、热爱”。

【例3】2019年国考申论地市级B卷,第(四)题,“给定资料4”中的座谈会上,主持人说:“如果不能打破这种种‘遮蔽’,就拿不出有份量的作品。”请谈谈你对“种种‘遮蔽’”的理解。(15分)要求:观点明确,紧扣资料,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材料中提供的大多数是“该怎么办”,考生要遵循张氏五段论“是什么—该怎么办”的关系——之所以采取这个做法是因为存在相应的问题,根据“该怎么办”反推出“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7.“⑦号线:是什么→有什么用”即认清对象,理性看待,科学评价,综合权衡,判明价值。

8.“⑧号线:为什么→预期目的”其中“为什么”这里取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本质上就是存在的根本问题。“⑧号线:为什么→预期目的”本质上就是是问题导向,合理规划,即根据存在的问题来确定合理的目标。

9.“⑨号线:有什么用→预期目的”,即价值导向,合理规划。即根据价值来确定合理的目标。

10.“⑩号线:为什么→该怎么办”即针对原因提对策。

(四)灵活运用

1.“五个阶段(或称维度、方面、要素)”的排列组合顺序在文稿中也并不是固定的,“五个阶段(或称维度、方面、要素)”好比是五块积木,可以任意组合搭建出一个一个的建筑物。也就是说,张氏五段论在具体运用时,要以文章的传播效果和与读者沟通的效果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编排,不要求把“五个阶段(或称维度、方面、要素)”都写出来,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阶段(或称维度、方面、要素)”或“几个阶段(或称维度、方面、要素)”任意组合,比如“预期目的”放到最后或者最前,都有抓住受众注意力的效果,无论放在哪个位置只要逻辑上说得通都可以。

2.“①号线与⑦号线相结合”体现了辨证思维者在分析问题,认识规律的过程中既从是什么想到为什么,又从是什么想到有什么用,全面探求因果关系,形成因果链。

(1)何谓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就是客观规律,就是既具有恒常相伴性,又具有时序先后性的矛盾关系。我们把时序在先的因子称为“原因(因)”,把时序在后的因子称为“结果(果)”。恒常相伴性是指因出果随,有因必有果;果必有因,无果必无因。时序先后性是指因在果前,果在因后。

(2)何谓因果链?因果链就是事物在螺旋式发展过程中,按照时序先后排列的一系列连续的因果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原因与结果的辩证统一体。不存在纯粹的原因,也不存在纯粹的结果。事物都是螺旋式发展的,本阶段的原因即上一阶段的结果,本阶段的结果即下一阶段的原因。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结果,并据此上溯原因,也可以作为原因下推结果。辩证思维者既要善于执果溯因,又要善于持因推果,具体上溯或下推到多远要服从实践的需要。

执果溯因,刨根问底,有利于认清根源,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由因推果,预测未来,有利于放眼长远确定正确的目标,提高思维的预见性;由此及彼,随迹追踪,有利于提升思维的全见性。

弄明白因果关系,甚至对事物的因果链形成全面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生、发展、结局有透彻的认识,才能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和线索。这就有利于采取措施,源头治理,根本解决。

3.“④号线与⑥号线相结合”体现了辨证思维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先认清:“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欲起到的效果”是什么?然后谋划“该怎么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达到目的,起到效果。这样做既增强了现实针对性,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未来前瞻性。

七、例题解析与同步练习

【例题1】查阅本书下册目录,翻到2014年4·12联考(湖南)申论试卷,(三)假如你是某单位派广灵的观察员,请根据资料1,以《高清红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为题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考。要求:(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目的明确,切合主题;(3)条理清楚,有概括性;(4)不超过500字。

【思路点拨1】

alt

贯彻入戏原则:①考生要明确自己的虚拟身份。根据题干“假如你是某单位派广灵的观察员”结合材料中介绍的高清红从事剪纸产业,剪纸产业归文化部门主管,那么考生的虚拟身份就可以定位为“湘潭市文化局的一名科员”。②考生要明确任务和目的。“假如你是某单位派广灵的观察员”就是湘潭市文化局局长派你去广灵县考察高清红发展剪纸产业的好做法,取得真经。回来之后,向局长汇报。但是湘潭并没有发展剪纸产业,而是发展绣花产业。湘潭也没有高清红,但有从事绣花产业的刘青红、李洪青等人物。你从广灵县考察归来,向局长呈上一份《高清红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这份《高清红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局长看了很满意,大笔一挥“同意,请照此执行。印发给湘潭市从事绣花产业的刘青红、李洪青等人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绣花产业健康发展”。也就是说,《高清红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用来指导我地发展绣花产业的。③考生要明确作答要求。“写一份材料,供领导参考”表明是写给领导看的上行文,务必搞对形式,搞好内容。形式上,标题、称谓、引文、正文、落款都要到位。内容上,“启示”就是“我地区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该怎么做”,属于规范判断。需要对“高清红的成功”这一个别典型事例进行归纳概括得出一般性做法,用来指导“我地区、我单位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思路点拨2】如何获得启示?从别人的好做法获得启示,从别人犯的错误获得启示,从问题获得启示,从呼吁获得启示。

【给定材料】 1.“真的太美了!能把它送给我吗?”

“天哪,这是用剪刀剪出来的吗?太神奇了!”

这样的赞美,每一个看到高清红剪纸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发出惊叹!

人群中的高清红与普通的中年妇女并无二致,但只要给她一张纸,一把剪刀,她仿佛顷刻间就拥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

“我是为剪纸而生的。”因为有了剪纸,高清红的人生道路从此不同。

广灵剪纸作为中国民间剪纸三大流派之一,以彩色剪纸为特色,每件作品经二十余道工序成形,是集绘画、色彩、镂雕于一体的手工艺术品,被誉为“中华民间艺术一绝”。2009年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部分申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广灵剪纸传到高清红这里,已经是第六代了。和身边很多同龄人一样,高中毕业后高清红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1996年她所在的县水泥厂因企业效益滑坡,她只得被迫下岗。回到家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说上世纪80年代广灵剪纸的主要创作生产基地广灵工艺美术厂倒闭了,她心底埋藏多年的那个儿时的“剪纸梦”突然萌动了,于是,追随梦想的召唤,青红剪纸艺术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作为广灵民间剪纸艺术的带头人,高清红开始带领广灵剪纸走上民间文化产业化的道路。

【思路点拨(1)】广灵剪纸产业化发展得好(高清红成功)第一个重要因素是:有高清红这个带头人创办公司,走民间文化产业化的道路。这就启发我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培养和发现像高清红这样的带头人创办企业,走民间文化产业化的道路。

【给定材料】从“一年一枯荣、岁岁上窗棂”的窗花做起,青红公司规模越做越大,层次越做越高,单色的变成了多彩的,民间的变成了民族的。由高清红创新的“剪纸加减法”让构图跃然纸上,出图力透纸背,把传统的广灵剪纸艺术推到了创作新阶段,在众多形式的剪纸中独成一家。据了解,广灵剪纸中难度最大的多层剪纸,高清红目前已经可以剪到八层,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而在民间,她的多幅作品的市场价值已达数万元。

【思路点拨(2)】“剪纸加减法”属于技术,这一段讲的是技术。高清红成功的第2个重要因素是,因为运用了“剪纸加减法”“她的多幅作品的市场价值已达数万元”。“剪纸加减法”属于新技术、核心技术。体现出运用新技术提高了产品的技术附加值。这就启发我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创新技术,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给定材料】不再是传统福禄寿禧和飞禽走兽,高清红的剪纸瞄准了更广的文化经典:历时半年完工的长达数米的《清明上河图》以精湛的刀工艺术将北宋时期的繁荣市井刻画得惟妙惟肖;色彩明艳的《醉迷红楼十二金钗》让曹雪芹笔下的十二位古典美人生动传神。2013年,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收到高清红为其创作的剪纸肖像礼品时赞不绝口,连连说:“太神奇了。比我本人还漂亮。”

【思路点拨(3)】“福禄寿禧和飞禽走兽、文化经典、清明上河图、红楼十二金钗”都属于题材,这一段讲的是题材。高清红成功的第3个重要因素是:高清红的剪纸瞄准了更广的文化经典。体现出以文化经典为题材。这就启发我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以文化经典为题材。

【给定材料】青红剪纸愈剪愈美,作品也愈传愈远,如今的广灵青红剪纸公司被山西省大同市指定为“民间手工艺术专业公司”和旅游产品定点生产公司,在全国各地开设了10余个展厅和办事处,而青红剪纸不仅走进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也随着中国的文化开放走向了国际舞台,每年实现产能1500万元,出口创汇100万美元。

【思路点拨(4)】“作品也愈传愈远、民间手工艺术专业公司和旅游产品定点生产公司、全国各地开设了10余个展厅和办事处、走向了国际舞台、出口”都属于销售,这一段讲的是产品销售。高清红成功的第4个重要因素是:以多种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占领国际国内市场。这就启发我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以多种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占领国际国内市场。(概括时将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

【给定材料】产品走出了国门,高清红的心却在广灵。“中国剪纸是中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但发展道路却很艰难,多年来难登大雅之堂。为了保护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领全县上万农民从事剪纸产业,还专门建立了广灵县剪纸产业文化园,用市场的力量唤醒传统文化。”高清红告诉记者,前不久,她们与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和联合国青年技术培训组织共同创办了“国际青年就业技能培训基地”,组织培训剪纸人才1万多人;同时还成立了剪纸民间艺术协会,与多个国际组织合作,力图将中国民间艺术推向国际市场。2013年7月,高清红带着剪纸作品《清明上河图》全卷走入联合国,受到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莉娜•博科娃的高度赞赏。

【思路点拨(5)】这一段讲的好做法比较多。抓主体,要员讲话往往隐含了答案的信息。高清红成功的第5个重要因素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领全县上万农民从事剪纸产业,还专门建立了广灵县剪纸产业文化园,用市场的力量唤醒传统文化。这就启发我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领群众从事特色文化产业,建立产业文化园,用市场的力量唤醒传统文化。(概括时将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

【思路点拨(6)】高清红成功的第6个重要因素是:创办了“国际青年就业技能培训基地”,组织培训剪纸人才1万多人。这就启发我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创办技能培训基地,培训人才。(概括时将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

【思路点拨(8)】高清红成功的第8个重要因素是:成立了剪纸民间艺术协会。这就启发我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成立民间艺术协会。(概括时将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

【思路点拨(9)】高清红成功的第9个重要因素是:与多个国际组织合作,力图将中国民间艺术推向国际市场。这就启发我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与国际组织合作,将中国民间艺术推向国际市场。(概括时将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这一条可以与第4条合并。

【给定材料】“事实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但是这条路并不好走,规模也比较小,市场认可度仍有待提升。”高清红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民间文化,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创造更多的对接平台,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走向市场、发扬光大。

【思路点拨(10)】高清红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民间文化,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创造更多的对接平台,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能真正走向市场、发扬光大。这就启发我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要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民间文化,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创造更多的对接平台。

【参考答案】

高清红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领导:

现将广灵剪纸对我单位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启示汇报如下。

一要培养和发现像高清红这样的带头人创办企业,走民间文化产业化的道路。

二要创新技术,掌握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三要以文化经典为题材。

四要以多种方式拓宽销售渠道,占领国际国内市场。

五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领群众从事特色文化产业,建立产业文化园,用市场的力量唤醒传统文化。

六要创办技能培训基地,培训人才。

七要成立民间艺术协会。

八要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民间文化,为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创造更多的对接平台。

汇报人:×××
×年×月×日

【思路点拨3】本题小结:通过学习本题理解申论思维是辩证思维。申论体现了“高清红的实践→我的一般性认识→我地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实践”的辩证过程,也体现了“高清红这个个别事例→一般性认识(答案)→指导我地个别企业家的实践,解决个别企业的问题”的辩证过程,还体现了“从群众(高清红)中来,发现群众(高清红)首创,汲取群众(高清红)智慧→到群众(我地从事特色文化产业的人员)中去,教育群众,引导群众,使群众团结起来投入到改造世界的行动中去”的辩证过程。

八、本章小结

给定材料往往是分散的、无系统的,归纳概括材料的本质是“实事求是”,就是从“实事(材料)”中“求是(答案)”的过程,也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要求考生在认真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不断完成由事实上升到观点、由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属性、把分散事物综合为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事物、由给定资料内的事物联系到给定资料外的事物(从试卷内引申联想到试卷外),从个别事例中发现一般规律、普遍原理、必然趋势,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形成正确的结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深入群众(即深入材料),密切联系群众,发现群众首创,总结群众经验,汲取群众智慧的过程,本质上就是当好群众的学生。 QKH7fGC9zgGjyA+PBb1Qj7rAeL32JAR3z6RP6RFyriBK19C4znWxu7ZwU44zvBi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