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画《化龙图》,练辩证思维,提升解题能力

(一)化龙图

化龙图本质上是唯物辩证思维的模型,它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方式抽象概括了唯物辩证思维的运行机制和规律,是唯物辩证思维的图形化、符号化、公式化表达,是一种辅助人们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的图形工具。

图中“w”用于标示矛盾场。

图中“o”用于标示矛盾体(即思维对象,以下简称“事物”)。

图中“p、q”用于标示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p与q”是可以属于任何范畴的,只要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就构成一对矛盾。(为什么要用p表示矛,用q表示盾呢?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多人片面地把矛盾关系理解为反义词关系,我们用p、q两个符号来表示,有利于消除这种片面认识。)

图中“s”既可以用于标示划分“p与q”的标准,也可以用于标示“p与q”之间的辩证关系、逻辑联系,也可以用于标示转化矛盾所需的居中调停者、条件、措施、步骤。

画化龙图的实质就是按照矛盾法则,把脑子里分析矛盾的过程通过画化龙图展示出来,以直观形象的图形来辅助辩证思考,做到“脑思考、手画图、眼看图三结合”,从而使辩证分析过程一目了然,简明易懂。

以“一瓶果汁”为例,揭示矛盾,尽量把事物的多重属性揭示出来。画化龙图标示矛盾。让学员领悟、理解辩证分析是怎样运行的。

参见下面的图,(1)这一瓶果汁蕴含的内部矛盾有:

①按空间划分为外面与里面、瓶子与果汁的矛盾。概括出固体与液体、容器与饮料的矛盾;推断出能喝与不能喝、主要与次要的矛盾。

②瓶子蕴含瓶身与瓶盖、静止与运动的矛盾;瓶身蕴含塑料瓶与标签的矛盾;瓶盖蕴含左旋与右旋、开与合的矛盾。概括出实用性与商品性的矛盾。推断出好看与不好看的矛盾。

③果汁蕴含果浆成分与水、不透明与透明的矛盾。概括出溶质与溶液的矛盾。推断出好喝与不好喝、喝与不喝、买与不买的矛盾。

(2)与这一瓶果汁相关的外部矛盾有:这瓶果汁与红旗超市、这瓶果汁与5元钱、这瓶果汁与手、这瓶果汁与嘴巴、这瓶果汁与胃的矛盾。

(还可以揭示更多的矛盾,限于篇幅,在此不赘述。)

(二)张氏成对律

1.成对律的含义:辩证思维者坚信“事不孤立,凡事成双”;思维过程“事必成双,思必成对——考察任何事物,考虑任何问题总是自觉地抓住一对一对的矛盾来思考,思维总是围绕一对一对的矛盾展开”;言辞表达“词句成对,体现矛盾”。

成对律自觉地将矛盾法则贯彻到思维和表达全过程,思维是辩证思维,表达是辩证表达,这充分体现了矛盾作为一个二元系统具有对称的特征。

2.如何成对思考

成对思考,即把思考建立在“任何事物必有内部矛盾(一物o必然蕴含p与q这对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一物p必有与之对立者q以对之)”的信念之上,成对的思路有 “直观型成对、构想型成对、概括型成对、推断型成对” 四种方式。这四种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步步深入。

(一)直观型成对,就是将直观观察到的、或既有的、或给定的具有对立统一关系的两个因子“p与q”组合成一对矛盾来思考。

直观型成对这种辩证思维是建立在直观观察把握个别对象的基础上,本质上是直观与矛盾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具有直观性与辩证性相结合的特性。主要是通过直观的观察发现对立统一关系(辩证矛盾关系)。

(二)构想型成对,就是从直观观察到的、或既有的、或给定的一个因子p出发联想、想象到这个因子的对立面q(这个对立面q并没有直接给出),将这个因子p与其对立面的因子q组合构成一对矛盾来思考。

构想型成对这种辩证思维是建立在联想、想象、综合的基础上,本质上是联想、想象、综合与矛盾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具有综合性与辩证性相结合的特性。要求认识主体既要联想、想象、综合,又要发现对立统一关系(辩证矛盾关系)。

(三)概括型成对,是在直观型成对或构想型成对的基础上,抓住矛盾各方分别进行定性分析,分别确定p属于什么性质,q属于什么性质。实际上就是概括出的属性又形成一对对新的矛盾。思维过程经历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或者由低层次的理性认识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

概括型成对这种辩证思维是建立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本质上是抽象概括与矛盾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具有抽象性与辩证性相结合的特性。要求认识主体既要抽象概括出认识对象的属性,又要发现对立统一关系(辩证矛盾关系)。

(四)推断型成对,是在直观型成对,或构想型成对,或概括型成对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论证,得出一对对新的矛盾。思维过程经历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或者由低层次的理性认识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理性认识。

推断型成对这种辩证思维是建立在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论证的基础上,本质上是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论证与矛盾观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具有推断性与辩证性相结合的特性。要求认识主体既要通过分析、综合、推理、判断、论证得出关于认识对象的科学结论,又要发现对立统一关系(辩证矛盾关系)。

【例1】布利丹效应源于法国哲学家布利丹讲述的一个寓言故事:一头驴子外出觅食,发现两堆相距不远的草料。东边是一大堆干草料,西边是一小堆新鲜的嫩草。驴子很高兴,跑到大堆的干草料处,刚要吃,突然想到西边草料那么新鲜,肯定好吃,不去可能会被别的驴子吃掉。于是它就跑到嫩草堆前,刚要吃又想,这堆草虽然很嫩,可别的驴子把那一大堆干草料吃光的话自己就要饿肚子了,还是回去吃干草吧!就这样来来回回,这只可怜的驴子,最后饿死在草堆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符合布利丹效应的是:

A.弈者举棋不定,终之败矣

B.一山望着一山高

C.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D.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解析】答案:C。考点:列举定义。需要考生从题干给出的例子归纳概括出概念的属性,再根据概念的属性对四个备选项的事例逐一辨析,比较,看符合还是不符合,最终找到正确答案。

1、归纳法:题中的寓言故事反映了“面临多项选择时,犹豫不决,最终一事无成”的一般规律。A、B、D三项都符合这一规律。而C项强调的是“预见性很重要,凡事要提前制定计划”,此题要求选择不符合的,因此答案选C项。

2、矛盾分析法:题目中蕴含“吃干草与吃嫩草”的矛盾,概括为“选这种与选那种”的矛盾。A项蕴含“这样着子与那样着子”的矛盾;B项蕴含“这山与那山”的矛盾;D项蕴含“鱼与熊掌”的矛盾;都可以概括为“选这种与选那种”的矛盾。只有C项没有蕴含“选这种与选那种”的矛盾。因此,答案选C。

也可以进一步把“题干和ABD都存在选这种与选那种”概括为“有选择”,联想到“有选择”的对立面“无选择”,发现恰好C项可以归属于“无选择”从而构想出“有选择与无选择”的矛盾。因此,答案选C。

小结:成对律的核心要义就是“辩证思维,辩证表达”,主要方法有直观型成对、构想型成对、概括型成对、推断型成对。

例1中:(1)直观型成对,就是从题干或备选项直接抓矛盾。“一头驴子外出觅食,发现两堆相距不远的草料。东边是一大堆干草料,西边是一小堆新鲜的嫩草。”可以直接抓出“吃干草与吃嫩草”的矛盾;B项可以直接抓出“这山与那山”的矛盾;D项可以直接抓出“鱼与熊掌”的矛盾;这都是直观型成对。(2)构想型成对,就是从题内抓矛,从题外找盾。从题干“驴子有选择”出发,合理的联想出其他主体“没选择”,构成“有选择与没选择”的矛盾,这就是构想型成对。“没选择”是题外找来的,只是本题中C项恰好可以归属于“没选择”这一类,纯属巧合。(3)概括型成对,就是定性分析,实际上就是归类。即,“这样着子、这山、鱼”都属于“选这种”;“那样着子、那山、熊掌”都属于“选那种”。ABD中的矛盾都可以概括为“选这种与选那种”的矛盾。(4)推断型成对实际上就是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论证得出矛盾。A项根据“弈者举棋不定”可以推断出弈者在这样着子与那样着子之间犹豫不决,即推断出“这样着子与那样着子”的矛盾。

综上所述,直观型成对直接从题干或备选项抓矛抓盾。构想型成对,在题内抓矛从题外抓盾,需要从题内想到题外。概括型成对需要从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推断型成对需要严谨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论证得出科学结论。因此说归纳概括能力是基础,辩证思维是法宝,张氏成对律是杀手锏。 Nw4C9HAXgQaQx2tRFtz1+WZ59WfkEUPvmOrEIcBUFeqM6vEm9qOK5g50PtgXoY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