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抓要求就是要先看清题目最后的作答要求。要看清题目要的是正面“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的是?”,还是反面“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的是?”,因为有时给出的是正面的定义,答案却是反面的,不然的话,就易选错答案。
2.正难则反,逆向解题。运用排除法逐步排除不符合题意的备选项,逼近正确答案。问“最不符合”的题目,可以排除“最符合的选项”;或者,问“最符合”的题目,可以排除“最不符合的选项”捡最终剩余的一个备选项作为答案。
【例1】(2016山东-75)互助游是指有旅游意向的双方利用互联网等媒介中的人脉关系交换旅游资源,相互提供帮助而实现旅游的方式,达到双方都能降低旅游成本、实现深入体验旅游的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互助游的是:
A.小张在北京读书,利用暑假时间到同学所在的城市旅游,期间住在同学的宿舍
B.小王家住南京,准备到西藏旅游,邀请家住西安的网友同行,分摊支出,旅途中互相帮助
C.小刘住在北京,在桂林旅游期间住在网友家里,对方到北京旅游时,自己也向对方提供住宿
D.小赵住在上海,到海南旅行,食宿与行程均有朋友安排负责,小赵返沪后邀请朋友到上海玩
【解析】答案:C。考点:发生定义。种差:谁来做“有旅游意向的双方”;条件“利用互联网等媒介中的人脉关系”;怎么做(做法、手段、措施)“交换旅游资源,相互提供帮助而实现旅游的方式”;目的“达到双方都能降低旅游成本、实现深入体验旅游的目的”。逐项对标审查找矛盾。
A项“同学”和D项“朋友”都不符合“利用互联网等媒介中的人脉关系”的条件。条件不对,故排除AD;
B项“网友同行,分摊支出,旅途中互相帮助”没有交换旅游资源,不符合“交换旅游资源”的做法。做法不对,故排除B
C项“网友”符合“利用互联网等媒介中的人脉关系”的条件;“小刘住在北京,在桂林旅游期间住在家里,对方到北京旅游时,自己也向对方提供住宿”符合“交换旅游资源,相互提供帮助而实现旅游的方式,达到双方都能降低旅游成本、实现深入体验旅游的目的”。故答案选C。
1.被定义项=属概念+种差。考生在阅读题干给出的定义时,应勾画出体现“属概念”和“种差”的关键词句,然后再阅读备选项,逐一将备选项与定义的“属概念”和“种差”进行对比,看是否符合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如果能够区分开哪些符合、哪些不符合,则答案不难得到。
勾画关键词句要抓准、抓细——准确的勾画出定义的各个关键点,抓得越细、越准解题的速度就越快,正确率越高。忌讳粗疏、笼统,越是粗疏、笼统越容易遗漏要点,脑子对定义的认识不清,速度也慢,正确率也会低一些。
【例1】(2015上半年天津-82)柔性领导是指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的领导行为。
根据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柔性领导的是:
A.校长决定给全体教师涨工资
B.小张作为教书育人楷模成为全体教师的偶像
C.校长提出教师创新激励计划
D.资深教师张老师说话很有感召力
【解析】答案:B。考点:发生定义。种差:①谁来做(主体)“领导者”;②发生条件: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③怎么做(手段)“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目的“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属概念:领导行为。
A项“校长决定”和C项“校长提出教师创新激励计划”都是依靠领导者权力影响,采取强制命令的方式,因此A、C两项都不属于柔性领导。故排除A、C两项。
D项“资深教师张老师”不是领导者,主体不对。“说话很有感召力”只是描述张老师的特征,并未体现采取具体的非强制命令的方式,不符合定义“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因此D项不属于柔性领导。故排除D项。
B项,“小张作为教书育人楷模成为全体教师的偶像”体现出“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使其自觉服从和认同”,因此属于柔性领导。故答案选B项。
小结:逐项对标审查找矛盾,本题蕴含“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与没有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的矛盾。B项“楷模成为全体教师的偶像”符合“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ACD三项都没有采取非强制命令的方式,故排除ACD,本题答案选B。
2.弄清楚定义中词句之间是修饰限制关系,并列关系,还是选择关系。
(1)修饰限制关系是不断缩小概念的外延,使内涵更加集中。选项的事例必须全部符合“具有修饰限制关系的各个种差和属概念”才符合定义。
【例1】(2011联考)绿色公关是指企业以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影响公关,选择具有“绿色”特征的媒体开展传播活动,以“绿色”为特色塑造企业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给企业带来更多便利和竞争优势的一系列公关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绿色公关的是( )。
A.某软件公司推出一款绿色软件,无需安装即可使用,移除后也不会有任残留记录留在电脑里,受到了很多用户的欢迎
B.某快餐企业推出了“种植一棵树”的宣传活动,并倡导减少包装以节约资源,创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社会氛围
C.某小区居委会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进行垃圾分类宣传,在小区举办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现场发放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供居民使用,受到大家的欢迎
D.人民网举办了以“发展低碳经济引领绿色潮流”为主题的“2010首届低碳中国年度创新论坛”,揭晓了2010年低碳中国领军人物,领军品牌,十大创新技术产品等十多个奖项
【解析】答案:B。考点:发生定义。种差:主体“企业”;做法“以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影响公关,选择具有“绿色”特征的媒体开展传播活动,以“绿色”为特色塑造企业形象,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目的“给企业带来更多便利和竞争优势”。属概念“公关活动”。各项种差和属概念具有修饰限制关系,备选项必须全部符合各项种差和属概念才符合定义。
A项,讨论的“绿色软件”是产品不属于公关活动,故排除。
B项,主体是企业,性质是活动。“良好的经营环境和社会氛围”体现出符合“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B项属于绿色公关。故答案选B。
C项主体“某小区居委会”,D项主体“人民网”都不符合定义的主体“企业”,故排除。
(2)并列关系是各个种差并列,不断缩小概念的外延,使内涵更加集中。实际上,定义的外延就是各个并列种差外延的交集。选项的事例必须全部符合“具有并列关系的各个种差”才符合定义。
【例1】疑罪是指司法机关对被告人是否犯罪或罪行轻重难以确证的情况。疑罪从无原则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的体现,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内容之一,即在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的情况下,推定被告人无罪。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疑罪从无原则的是( )
A.赵六因盗窃他人网络密码被起诉,但由于赵六被证明从来不使用网络,法院判其无罪
B.史某和汤某打架,两人都受了伤,因无法确定谁先动手,法庭建议庭外和解
C.钱某因涉嫌投毒被起诉,后因证据不足,法院判决钱某无罪
D.张三起诉李四侵权,但因拿不出任何证据,结果败诉
【解析】答案:C。“疑罪从无原则”的种差:①条件“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②做法“推定被告人无罪”。
“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与“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具有并列关系。不断缩小概念的外延,使内涵更加集中。选项的事例必须都符合“并列的各个种差”才符合定义。
A项“赵六被证明从来不使用网络”不符合“①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B项“法庭建议庭外和解”不符合“②推定被告人无罪”;D项“结果败诉”不符合“②推定被告人无罪”。故排除ABD。
C项“因证据不足”符合“①既不能证明被告人有罪又不能证明被告人无罪”,“法院判决钱某无罪”符合“②推定被告人无罪”。本题答案选C。
【例2】水体游泳是人们前往水体及周边区域以寻求愉悦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期经历,目前已逐渐成为人们休闲时尚与区域旅游开发的重要载体。水体旅游资源是指水域(水体)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水体旅游资源的是:
A.武夷山“九曲溪”两旁随处可见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词
B.秦淮河岸的街道上,有一座建于明代的“江南贡院”
C.某森林公园建有一个放养着上千条锦鲤的“放生池”
D.某大厦矗立于长江岸边,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背景
【解析】答案C。
水体旅游资源的定义中“及”表达并列关系,意味着种差有并列的两项,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即可:①水域(水体);②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注意“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表达的是概指而不是确指,只要属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可)
A项,武夷山“九曲溪”属于水域(水体);两旁随处可见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词属于“及相关联的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和人文景观”。A项属于水体旅游资源。因此排除A项。
B项,淮河属于水域(水体);江南贡院属于“及相关联的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人文景观(建筑)”。B项属于水体旅游资源。因此排除B项。
C项,放生池是人工建的,不属于水域(水体)。水域指江、河、湖、海从水面到水底的一定范围,或港湾和河道中供船舶航行、停靠或作业的水面。水体是以相对稳定的陆地为边界的天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冰川、积雪、水库、池塘等,也包括地下水和大气中的水汽。C项不属于水体旅游资源,因此答案选C。
D项,长江属于水域(水体);某大厦成为游客拍照留念的背景体现出该大厦属于“及相关联的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筑)”。D项属于水体旅游资源。因此排除D项。
小结:本题四个备选项蕴含两对矛盾——天然的与人工的矛盾、属于水域(水体)与不属于水域(水体)的矛盾。“A九曲溪、B淮河、D长江”属于天然的、属于水域(水体);C放生池属于人工的、不属于水域(水体)。
(3)如果定义中词句之间是选择关系,则需要从各个“选言肢”来考虑,备选项的事例只要符合其中一个“选言肢”就符合定义。
【例1】(2009年第76题)现代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分别是: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
A.王某家传的青花瓷器在展览会上被专家估价为200万元。
B.李某买了一辆载重10吨的货车跑运营,每年收入8万元以上。
C.赵某为公司做出重大贡献,公司给予10万元的奖励。
D.高某在闹市有一间房屋,某厂家在房顶安放了广告牌,并支付给他一定费用。
【解析】答案:D。本题题干列举了财产性收入的两种情况:动产所获得的收入、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这两种情况是选择关系,两种情况就是两个“选言肢”,答案只要符合任一个选言肢即可。
高某在闹市有一间房屋,某厂家在房顶安放了广告牌,并支付给他一定费用。这属于他所拥有的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符合题干财产性收入的定义。因此,D项为答案。
A项并没有取得收入,B、C项不符合财产性收入的定义。注意,B项的8万元收入实际上是李某付出劳动的收入和货车折旧贬值的总和。劳动收入不符合题干最后一句“红利收入”。货车在使用过程中折旧贬值不符合题干最后一句“财产增值收益”。
【例2】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贵州省某山区因土地出现石质化现象,该地区村民被迁往他乡
B.几百年前,中原一带的居民为躲避战争,整体迁到南方,成为客家人
C.某村落位于山谷中,交通十分不便,为更快致富,村民集体研究决定移居山外
D.张三的父母家住三峡库区,由于修水库,其父母将家产变卖,来到上海与张三一起居住
【解析】答案:A。本题题干列举了生态移民有两种情况:(1)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2)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也指”意味着这两种情况是选择关系,两种情况就是两个“选言肢”,答案只要符合任一个“选言肢”即可。
B项是为躲避战争、C项是为了更快致富、D项是为了修水库都符合生态移民的规定。只有A项“因土地出现石质化现象”符合“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属于生态移民。因此本题答案选A项。
【例3】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指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经营者,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危害竞争,损害竞争对手和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私人利益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是:
A.甲公司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方式取得对其他很多经营者的控制权,使自己该地的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B.在某地食用油市场占有率达55%的甲公司,要求当地某超市在购物车上为其免费做广告,遭到超市拒绝,甲公司停止向该超市供货
C.某市电力公司称很多用户的电表不准,要求用户必须购买该公司指定的几种品牌的电表,经查,电力公司与指定品牌的生产厂家并无利益关系
D.在某市打火机市场占有率达70%的甲乙二厂,为缓解由于经济不景气而导致的销售量严重下降,就限定生产数量和销售价格达成协议,造成很多小厂家破产
【解析】答案:B。种差:主体“经营者”;条件“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做法“危害竞争,损害竞争对手和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私人利益”。属概念:行为。
定义中主体“经营者”的几项特征具有选择关系,备选项只要符合其中一个特征就符合经营者主体。
A项没有体现“危害竞争,损害竞争对手和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私人利益”,做法不对,不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B项中“在某地食用油市场占有率达55%的甲公司”属于“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数量”的经营者;“为其免费做广告,遭到超市拒绝,甲公司停止向该超市供货”导致某地食用油供货不足,体现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私人利益”,符合定义要求,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C项“很多用户的电表不准”和“电力公司与指定品牌的生产厂家并无利益关系”体现出没有“危害竞争,损害竞争对手和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私人利益”,不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D项,很多小厂家破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不景气而导致的销售量严重下降,从而“甲乙二厂就限定生产数量和销售价格达成协议”没有导致“危害竞争,损害竞争对手和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私人利益”。因此,D项不符合定义要求,不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1.解答定义判断题本质上就是逐项对标审查找矛盾,也就是对备选项提供的事例进行合规性审查——看是否符合题干定义的各项种差和属概念的规定。
抓矛盾,一是抓题干定义的内部矛盾,主要是抓中心句与支撑句、观点句与解证句、限制关系与选择关系、属概念与种差。二是抓备选项与题干定义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抓属于与不属于、相同点与不同点。三是抓备选项与备选项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抓相同点与不同点、同类与另类。
【例1】机会成本是指人们将某项资源固定于某项用途时,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所能产生的收益。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机会成本的是( )。
A.王某购买了6万元国债券,如买企业债券一年可收入6000元
B.李某将自有闲置住房改建为商店,一年损失房租收入5万元
C.张某年工资3万元,后辞职在家种植花卉出售
D.赵某考察某项目可否投资,花费4万元,后放弃投资
【解析】答案:D。考点:发生定义。种差:(1)将某项资源固定于某项用途时;(2)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所能产生的收益。本题蕴含“某项资源固定于某项用途所能产生的收益”与“所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所能产生的收益”的矛盾,概括为“现实收益与可能收益”的矛盾。机会成本实际上就是为了获得现实收益而放弃的可能收益。
A项,购买国债券所得收益属于现实收益;购买企业债券所得收益属于可能收益,符合定义。
B项,作为商店出租所得房租属于现实收益;作为住房出租所得房租属于可能收益,符合定义。
C项,种植花卉出售所得收益属于现实收益;工资3万元属于可能收益,符合定义。
D项,没有收益,不符合定义。因此本题答案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