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写作要求

凡载道之文,承德之章;平易而畅达,质朴而存理;言之有物,载之有道;晓之以理,行之有效;做到思想性与可读性相统一,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使众人一读便明其意,服其理,践其行,收其效。

(一)立意要一锤定音,一贯到底

写文章必须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并贯穿全篇,一贯到底,中途不得随意变换。作者有主见、有主张,还要围绕自己的主见主张多说理——明确的告诉读者,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带来什么影响或危害,为了解决某个问题该怎么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不利后果,让读者信服你的主见主张。

(二)思路一定要简明,并符合逻辑和阅读习惯

作者的思路就是行文的逻辑顺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思路一定要简明,并符合逻辑和阅读习惯。批阅申论作文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并审查作者的思路是否符合逻辑和阅读习惯、是否简明。如果不符合逻辑、或不符合阅读习惯、或不够简明,则要进行修改,使作品的思路简明,并符合逻辑和阅读习惯,给读者读起来感到畅快淋漓。

(三)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写作文不要像鹦鹉学舌——要少说别人的话,尽量不用或少用名言警句和时政热点资料。要像啄木鸟捉虫子——做森林医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出口为语,下笔为文”, 就是要求考生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真情实感,写作语体文。语体文又称白话文,就是以通行的口语写成的文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强调:“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圣陶在《怎样写作》一文中说,“语体文的最高的境界就是文章同说话一样”,“写在纸上的一句句的文章,念起来就是口头的一句句的语言,教人家念了听了,不但完全明白文章的意思,还能够领会到那种声调和神气,仿佛当面听那作文的人亲口说话一般。”

叶圣陶曾说:“无论写什么文章,只要而且必须如平常写信给朋友一样,老实倾吐胸中的积蓄。现在作文已不同以前作八股文,拉扯套合的功夫根本用不到,最要紧的是‘有’,而且表达出那‘有’:这两层,学生何不幸而得不到训练呢?”

实际上,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政治人物的文章大多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讲出来的。这正像孔子的《论语》并不是孔子所写,是他的学生记录的孔子的话。这就是政治人物的文章的特色,这也是做群众工作的需要。这也是与学术论文不同之处。因此, 备考申论作文一个基本的要领是,我们一定不要“写”文章,而是要想象成自己是在当面跟人“说”文章。作者写起来、读者读起来就像面对面交谈一样。不装腔作势,不拐弯抹角,不回避矛盾,不遮掩问题,既讲是什么,也讲为什么、有什么用、该怎么办,读者阅读后产生感性共鸣和理性共识。把当面对听众说的语言组织成书面的文字,讲清楚了也就写清楚了。也就是说,写文稿首先要会讲文稿,练申论的“写”文章之前要练面试的“说”文章。 总之,考生要多“讲”文章。

(四)稿子不仅要经得起问,还要能讲

稿子不仅要经得起问——经得起自己质疑,经得起读者质疑,要毫不留情地质疑,经不起质疑的内容必须改。课堂上我经常看了学员的稿子就当面问一问这一句、这一段是什么意思,然后他给我解释一番,我听明白了,就说你把刚才解释的话替换进去,稿子就写清楚了。

稿子还要能讲——写出来的稿子不应该只能看,而不能讲。好的稿子是可以讲的,给别人念一遍,大家就听得一清二楚,这是最好的稿子。读起来念不通的地方必须改。

(五)鲜明生动,通俗易懂,读之有畅,诵之有势

毛泽东一向主张写文章观点要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决不含含糊糊。他认为写文章态度要明朗,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应该明明白白,而不躲躲闪闪。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应当保持你们报纸的过去的优点,要尖锐、泼辣、鲜明,要认真地办。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毛泽东著作选读》,第648页)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毛泽东著作选读》,第550页)

“一个合逻辑,一个合文法,一个较好的修辞,这三点请你们在写文章的时候注意。”(《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17页)

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词章问题。现在许多文件的缺点是:第一,概念不明确;第二,判断不恰当;第三,使用概念和判断进行推理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第四,不讲究词章。看这种文件是一场大灾难,耗费精力又少有所得。一定要改变这种不良的风气。做经济工作的同志在起草文件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准确性,还要注意鲜明性和生动性。不要以为这只是语文教师的事情,大老爷用不着去管。重要的文件不要委托二把手、三把手写,要自己动手,或者合作起来做。(摘自《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毛泽东,一九五八年一月)

一要观点要鲜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决不含含糊糊。

二要文风朴实。引经据典要恰当,语言要平实流畅。要努力用真实数据说话、用生动事实说话、用典型案例说话、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话。文字表述力求语言准确、鲜明、生动、朴实,不过多雕饰,不追求词藻华丽,杜绝语言生涩。领导干部是做群众工作的,写稿子是为了与群众交流沟通,写给老百姓看的稿子就要老百姓看得懂,听得进,做得到!就要接地气,要用群众语言,要写得通俗易懂,又有人情味,要能与群众达成理性共识也能产生心理共鸣。这样的稿子才是真正的好稿子。

三要表现形式坚持多样化,突出灵活性,不搞公式化、套路化。即使有时为了结构形式上的工整,也决不因文害义而词不达意。

四要语言精练。文稿力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意到言到,意尽言止,杜绝冗长乏味。

五要多用短句,少用长句。

一些稿子写得文绉绉的,老百姓一看(或一听)心理就产生距离感,没有心理共鸣,自然不感兴趣,懒得看、懒得听。这样的稿子自然难以起到沟通交流的效果。

综上所述,文章读起来要流畅,朗诵起来有气势。忌讳晦涩难懂。因此,在备考阶段,考生做完作业,还要多读自己的文章,审视是否流畅、是否有气势。边读边改,追求“鲜明生动,通俗易懂,读之有畅,诵之有势”。

(六)直面问题,求真务实

问题意识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自觉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并探索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意识。考生要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担当的共产党人的立场,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直面问题,不遮掩、不逃避,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解决问题。

(七)文以载道,言之有物,为用而写,不务虚功,言而可行,行之有效

文以载道与言之有物,两者本质是一致的——“道”和“物”都是指的情感态度、思想道德。

文者,贯道之器也。贤者得以学而至之,是为教。中国具有“以文化人”的历史传统, 文章是执政者对民众推行思想教化的有力工具。 “文以载道”意思就是:“文”是手段,“文”都是为倡“执政者的道”服务的,倡其“道”才是真正的目的。如果仅仅是文辞漂亮,却没有情感态度、思想道德内容,这样的文章是不会广为流传的。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指出“近世文人沾沾于声调字句之间,既无高远之思想,又无真挚之情感,文学之衰微,此其大因矣。此文胜之害,所谓言之无物者是也。 欲救此弊,宜以质救之。质者何?情与思二者而已。”

毛泽东认为:“任何机关做决定,发指示,任何同志写文章,做演说,一概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要靠有用。”(《毛泽东著作选读》,第512页。)

“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说,如果是重要的带指导性质的,总得要指出一个什么问题,接着加以分析,然后综合起来,指明问题的性质,给以解决的办法。”(《毛泽东著作选读》,第512页。)

在写作中,毛泽东的文章继承了中国古代文风中“风动天下、化感万民”的传统,但是毛泽东强调的是振人民大众之志,这就是:“ 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实行改造自己的环境。 ”文章振人民大众之志,就是把马列主义的真理传播给人民大众,并指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公务员就是党的干部,最基本的就是要干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人们读公务员的文章不是读休闲小说,也不是来听他说空话,而是要获得思想,要解决问题。因此,考生(准公务员)写文章要文以载道,言之有物,不讲空话,为用而写,不务虚功,言而可行,行之有效——符合政策法规、领导意图和人民意愿,符合客观事实,科学可行。照着做了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政治效益。务必写出“传播真理、弘扬精神、说明道理、讴歌时代、表达感情、解决实际问题”的好文章。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这就是申论作文的基本准则和精神。

(八)言之有理,言而有据,言而可信,言之有序,言之成文

申论作文题是主观题,写作过程包含整理材料、处理问题、说理论证几个环节,每个人写出的文章都有自己的特色,并没有唯一标准答案。但每个人都要遵守“言之有理,言而有据,言而可信,言之有序,言之成文”的基本要求。

言之有理就是:议论文是讲道理(哲理、事理、情理)的文章;要求考生提出政见,申明主张,并且所持的见解和主张要有一定的根据,话说得要有一定道理,要以理服人,不武断,不妄言。言之有理具体包括:①符合题意;②符合材料;③符合逻辑;④符合哲理;⑤符合法理(法理、法律、规章);⑥符合管理(政策理论、公共行政管理、制度规范);⑦符合事理(援引客观事实、科学知识、时政理论、生活经验、约定俗成、公知公认等客观事实依据、理论依据、数字依据来审视答案是否合乎实际、是否合符规律);⑧符合伦理(主流伦理道德观念和公序良俗);⑨符合情理(人之常情);⑩符合道理。

言而有据的第一重含义是“答案”有“给定材料”作为依据,即“观点源于材料,以及问题是材料中反映的问题”;第二重含义是有事实依据、有政策理论依据、有法律规章依据。言而可信,就是作者讲的话经得起读者质疑,能令读者信服、接受。

言之有序,言之成文就是要求文章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总而言之,一篇文章必须有贯穿全篇的思想,一以贯之的逻辑。

毛泽东在1957年3月的《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现在有些文章,神气十足,但是没有货色,不会分析问题,讲不出道理,没有说服力。……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地办事,对事物有分析,写文章有说服力,不要靠装腔作势来吓人。”

笔者认为申论考试写文章,文无定法,根本大法就是:“文章是用来领导群众的——把申论文章拿到群众中去作宣传和解释,说服群众接受作者提出的思想观点,促使群众去做什么,并让群众明白如何做,力求达到某一预期目的,最终出效果、出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经实践检验作者的思想是正确的。这样的文章就是好文章”。贯彻这一根本大法关键在于“把问题看透,把观点摆明,把措施落实,把道理讲清,把理由讲足”。

(九)辩证思维,全面客观,词句成对,体现矛盾

分析、论证过程中要自觉运用辩证思维张氏成对律,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事物作辩证分析。尤其要注意运用对偶范畴分析法,大量调动辩证法的一对一对的范畴来分析事物,以达到对事物的全部联系和多样性规定的把握,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这样,写出的文章自然充满着辩证法的智慧,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芒。

(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挤干水分

好文章应语言洗练,必须是删改到不能再删的地步,感觉可要可不要的统统删掉,留下的都是有用的,必不可少的。“米不够”切勿“水来凑”。要坚持惜墨如金原则。狠下心来挤干水分——可讲可不讲的就干脆不讲,只讲必须讲的。能用4个字表达清楚的就不用5个字。

文不厌改,要反复推敲,精心打磨,严格把关,直到满意。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第四条:“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孔夫子提倡“再思”,韩愈也说“行成于思”,那是古代的事情。现在的事情,问题很复杂,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还不够。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 iZbqwOIpPIwyubTfln+1fT9B9PyMnUh7sFcRpWcAVBxIFvtqE4oFB4Qq6F4++OE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