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6节

张氏五段论

一、张氏五段论

(一)张氏五段论定义
alt

张氏五段论(参见《张氏五段论的基本模型》)是辩证思维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型,即辩证思维者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经历的是什么(属于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该怎么办、预期目的(欲达到何目的或起到何效果)五个维度。体现了辩证思维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坚持辩证看,务实办,思维过程经历了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与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这两次飞跃。分析问题坚持是什么(属于什么)、为什么、有什么用全面系统考察;解决问题的措施(该怎么办)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在认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据事实办事,坚持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规律办事,措施既有现实针对性又符合目的性。张氏五段论建立在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相结合的基础上,是人们对事物进行考察、对问题进行理性思辨的基本遵循,具有“从五个维度思考,每个维度又抓住一对对矛盾思考”的特性。(张金海)

我们通常说“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张氏五段论来解释,其中“知其然”就是要弄明白“是什么”,“还要知其所以然”就是还要弄明白“为什么、有什么用、该怎么办、预期目的(欲达到何目的或起到何效果)”。

(二)名词注释

1.“是什么”即描述判断,就是用简明的语言断定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什么或不属于什么、具有什么性质或不具有什么性质。

2.“为什么”即由果溯因,实际上就是寻找引发结果的一个或几个充分条件。

3.“有什么用”即价值判断,就是用简明的语言断定事物对人有何价值、功能、作用。常用来断定:事物对人的利益和需要有价值或无价值、有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有利或不利、有正面影响或负面影响等等。

4.“该怎么办”即规范判断,是用来规范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断言,即为了达到预期目的,或针对现实问题,断定人的思想和行为。具体有:①必须肯定和必须否定判断(必须怎么做或必须不怎么做、应该怎么做或应该不怎么做、有义务怎么做或有义务不怎么做)、②禁止肯定和禁止否定判断(禁止怎么做或禁止不怎么做、不得怎么做或不得不怎么做、不准怎么做或不准不怎么做)、③允许肯定和允许否定判断(允许怎么做或允许不怎么做、可以怎么做或可以不怎么做、准许怎么做或准许不怎么做)。

5.“预期目的”即欲达到何目的或起到何效果。预期目的有:好的目的或不好的目的、合法的目的或不合法的目的、合理的目的或不合理的目的等等。

(三)五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参见《张氏五段论的基本模型》)

1.“①号线:是什么→为什么”即由果溯因——持“是什么”这个结果,追溯“为什么”这个原因。本质上就是逻辑学中的溯因推理。基本形式是:已知结果是q,根据“如果p,那么q”,推测出原因可能是p。例如,自力村今年棉花增产15%,需要你弄清其原因。我们可以根据一般经验“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如果推广棉花优良品种“棉优99”,那么棉花就会增产15%”推测出自力村今年棉花增产15%的原因可能是:该村推广了棉花优良品种“棉优99”。

本质上,溯因推理就是先肯定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再肯定前件。由此看来,原因就是引发结果的充分条件。由于同一结果往往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追溯原因就是寻找引发结果的一个或几个充分条件。

由于溯因推理不符合“肯定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不能肯定前件”的规则,因此它是一种非演绎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但是,这种或然性推理能够启发思维,有时得出的原因符合客观事实和规律,因此这种溯因推理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原因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执果溯因既要善于寻找主观原因又要善于寻找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是指人的主观意识、精神、态度、思想观念、理念、情绪、性格方面的原因。客观原因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层面的原因。

原因有内因和外因。执果溯因既要善于寻找内因又要善于寻找外因。内因是指蕴含在事物内部的,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外因是指独立存在于该事物外部的,并非起决定作用,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原因。

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执果溯因既要善于寻找直接原因又要善于寻找间接原因。例如:①电线短路→②塑料起火→③船舱大火→④小林被烧死→⑤小林的妻子改嫁。显然,④是⑤的直接原因。①是⑤的间接原因。

原因有单一原因(一因一果)和复合原因(多因一果)。执果溯因既要善于寻找单一原因又要善于寻找复合原因,对复合原因要善于区分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抓住主要原因。例如,一位司机参加朋友聚会①喝了许多酒,开车回家,②路灯昏暗,一辆大卡车③没有开闪烁提示灯④停在主道上,撞车了。四项因素叠加形成复合原因导致车祸。交警往往会认定酒后驾驶是主要原因,大卡车违章停在主道是次要原因,认定两车驾驶员按一定的比例分担责任。单一原因就是唯一的原因,这个单一原因有可能是必要条件,也有可能是充分条件,也可能是充要条件。

2.“②号线:为什么→有什么用”即查明原因,判明价值。为确定目标,制定方案,提出对策提供依据。

3.“③号线:有什么用→该怎么办”即价值导向,就是根据该事物对人的价值来决定行为。俗话说“人无厚利不早起”,“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体现了价值导向。

4.“④号线:预期目的→该怎么办”即目标导向,方法保障。目标导向,就是根据预期目的(目标)来决定行为。俗话说“为理想而奋斗”,“有的放矢”就体现了目标导向。方法保障,就是用科学方法,得力措施来确保达成目标,实现目的。

5.“⑤号线:是什么→预期目的”即尊重客观,立足实际,确定合理的目标。一切从实际出发,将理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不搞脱离实际的空想,不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

6.“⑥号线:是什么→该怎么办”即问题导向,方法保障。问题导向,就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保障,就是在行动过程中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和遵循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客观盲目蛮干。要以科学方法,得力措施解决问题。

7.“⑦号线:是什么→有什么用”即认清对象,理性看待,科学评价,综合权衡,判明价值。

8.“⑧号线:为什么→预期目的”其中“为什么”这里取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本质上就是存在的根本问题。因此说,“⑧号线:为什么→预期目的”本质上就是是问题导向,合理规划,即根据存在的问题来确定合理的目标。

9.“⑨号线:有什么用→预期目的”,即价值导向,合理规划。即根据价值来确定合理的目标。

10.“⑩号线:为什么→该怎么办”即针对原因提对策。

(四)对张氏五段论要灵活运用

1.“五个维度”好比是五块积木,可以任意组合搭建出一个一个的建筑物。也就是说,张氏五段论在具体运用时,根据实际需要可以调整“五个维度”的排列顺序,“五个维度”也可以选取其中的“一个维度”或“几个维度”任意组合。

2.“①号线与⑦号线相结合”体现了辨证思维者在分析问题,认识规律的过程中既从是什么想到为什么,又从是什么想到有什么用,全面探求因果关系,形成因果链。

(1)何谓因果关系?因果关系就是客观规律,就是既具有恒常相伴性,又具有时序先后性的矛盾关系。我们把时序在先的因子称为“原因(因)”,把时序在后的因子称为“结果(果)”。恒常相伴性是指因出果随,有因必有果;果必有因,无果必无因。时序先后性是指因在果前,果在因后。

(2)何谓因果链?因果链就是事物在螺旋式发展过程中,按照时序先后排列的一系列连续的因果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原因与结果的辩证统一体。不存在纯粹的原因,也不存在纯粹的结果。事物都是螺旋式发展的,本阶段的原因即上一阶段的结果,本阶段的结果即下一阶段的原因。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结果,并据此上溯原因,也可以作为原因下推结果。辩证思维者既要善于执果溯因,又要善于持因推果,具体上溯或下推到多远要服从实践的需要。

执果溯因,刨根问底,有利于认清根源,提升思维的深刻性;由因推果,预测未来,有利于放眼长远确定正确的目标,提高思维的预见性;由此及彼,随迹追踪,有利于提升思维的全见性。

弄明白因果关系,甚至对事物的因果链形成全面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生、发展、结局有透彻的认识,才能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和线索。这就有利于采取措施,源头治理,根本解决。

3.“④号线与⑥号线相结合”体现了辨证思维者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先认清:“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欲起到的效果”是什么?然后谋划“该怎么办”——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达到目的,起到效果。这样做既增强了现实针对性,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又体现了未来前瞻性。

二、例题解析与同步练习

【例1】某中学7名学生翻爬铁路栅栏进入铁路内玩耍,在铁轨上放3颗石子,被随后经过的高铁列车碾压,致使列车制动装置损坏,且紧急停车41分钟,严重影响了高铁线路的运营安全。因紧急停车造成高铁列车重大经济损失,铁路部门要求7名学生监护人赔偿5万元。对这件事你怎么看?

【思路点拨】遵循张氏五段论思考: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有何危害(负面影响)→为什么(分析原因)→该怎么办(提出对策)→预期目的。

【参考答案】(412个字符)

这7名中学生的行为造成严重安全事故,甚至严重危及乘客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令人痛心。

究其原因:一是家长和学校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公德教育、法制教育、生命教育落实不到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过于重视应试教育,片面追求考试打高分而忽视了素质教育。以致部分人头脑中安全意识、公德意识、法制意识、生命意识淡薄。二是铁路安全群防群治落实不到位,铁路部门为主,铁路沿线基层政府、公安派出所、村委会、居委会、学校等单位参与的安全机制不完善、不落实,形同虚设。

要解决这类问题,我建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铁路安全群防群治的机制,铁路部门牵头负总责,铁路沿线基层政府、公安派出所、村委会、居委会、学校等单位参与,建立联动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分段包干负责,落实到责任人。还要切实加强铁路安全和法制宣传教育,做到铁路安全和法制宣传教育进学校、进单位、进村入户,入脑入心,形成人人懂安全、人人维护安全的格局。对破坏铁路安全的,要依法处理,严厉追究责任。

【例2】据调查,在城市里,有30﹪的年轻人靠“啃老”过活,65﹪的家庭存在“啃老”问题。对“啃老”现象你怎么看?

近似题:现在年轻人越来越多是啃老族,你怎么看?

【思路点拨】问题型智能题。按照张氏五段论的思路作答,抓人物,紧扣主体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完成啃老向养老的转变。遵循张氏五段论思考:“啃老”是什么→有何危害(负面影响)→为什么(分析原因)→该怎么办(提出对策)→预期目的。

【参考答案(答案是一个大张氏五段论)】(510个字符)

“啃老”在当今社会上具有普遍性,是一种消极的现象,是一种不正常的抚养关系。既不符合子女应当赡养父母的法律规定,也不符合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是不孝的表现。

一方面不仅给父母带来了经济负担,更带来了精神压力,令父母伤心伤身。另一方面导致年轻人养成依赖心理,不懂得自己自强自立。既不利于家庭和谐,也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

导致啃老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年轻人就业能力不足,找不到工作或者收入过低,而结婚买房买车等成本很高,被迫啃老;年轻人自强自立意识淡薄、不去奋斗,依赖啃老;长辈过度溺爱晚辈,愿意被啃。

要减少甚至消除啃老现象,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新闻媒体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宣传孝道观念,倡导年青人以自强自立为荣、以啃老为耻的舆论氛围。(2)党和政府进一步完善就业和创业政策、为年青人提供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引导年轻人积极投身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3)长辈也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要过分溺爱子女,要从小培养子女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引导年轻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4)年轻人更应加强学习和锻炼,增长本领,积极走出家门去就业和创业。

总之,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项体制机制,啃老族最终会转变为养老族,不仅养活自己,还能尽孝心赡养老人。

【例3】一名乡镇干部的手机响起。电话里,村民急促的求援声清晰可辨。可这位干部却大声说:“你说什么?我听不见!这里信号不好!”言毕,立马挂断电话迅速关机。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答案】(255个字符)

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是手机信号不好,是干部责任心不强,是一种慵政、懒政的表现。

究其原因,本质上反映了干部作风不实,责任意识淡薄,群众意识不强,脱离群众,没有把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放在心上,工作上推卸责任,岗位职责落实不到位。还有考核监督不到位。

要杜绝这类现象,重点落实以下四点:

一要整顿干部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

二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强化群众意识,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把群众的问题作为工作的主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三要落实激励机制,考评机制,监督机制,问责机制,奖勤罚懒,倒逼干部不敢慵懒懈怠,提高干部干事的积极性。 gdncOhWJZl8FzWzp/8041iXD4foWERhxn46B4eGZta3i4Oa8SNq0bsXlOjd2OuZ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