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台架构是企业IT架构的一种形式,回顾软件应用及技术的发展,软件架构演进经历了单体架构、SOA架构、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几个阶段的发展。单体架构把应用整体打包部署,随着功能的增多,系统越来越庞大也越来越复杂,导致升级、研发、发布、定位问题以及扩展升级会变得越来越困难。于是,企业开始通过SOA架构来解决这些问题,基于SOA的架构思想将重复公用的功能抽取为组件,将应用程序的功能作为服务发送给最终用户或者其他服务。但和单体架构类似,SOA架构下每个系统仍然都是高内聚的,服务的粒度过大,系统与服务之间耦合性仍然较高,随着业务功能的增多,SOA的服务会变得复杂,系统与服务的界限模糊,不利于开发及维护。为适应海量客户、海量交易数据和快速业务响应能力等互联网业务的特点,以云计算、敏捷开发模式为基础的微服务架构逐渐成为业界的主流。各大银行先后开始搭建“大平台、微服务”的基础平台进行企业软件资产积累、沉淀和复用,提升IT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可靠性。
金融行业是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行业,也是信息化建设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IT技术已经成为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金融企业早已实现了账户服务(结算服务)、支付、融资等服务能力,但是,随着涉足场景金融的企业增多,大到买房、买车,小到装修、旅游、育儿,在场景金融的背后传统金融企业的账户服务(结算服务)、支付、融资等已不足以支撑新业态的发展。比如在场景化时代,银行在清结算时,系统要支持目前复杂的业务场景,能灵活地配置对不同分润方的清结算规则,包括不同的分润方有不同的结算周期和支付手续费率、支付时分账的需求、组合支付、支付中营销活动的支持(代金券、积分、红包)等,除了满足用户支付需求,还应满足商户在不同业务场景下,收款结算的要求;银行需要提供丰富的支付渠道以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从而提升使用时的体验、留住更多的用户,因此,支付清结算系统应当实现网银接入、银企直连、快捷支付、第三方支付以及对公对私接口等,同时系统还要具备一定的可拓展性,实现高效管理,便于一段时间以后在不影响老渠道的情况下快速接入新的支付渠道,以满足新的需求;支付清结算时还需要自由切换渠道,自动选择费率或者速度最优渠道。例如在用户使用某银行的银行卡支付之后,系统可以自动选择同行转账渠道实现最低费率,另外,也需要根据不同渠道设置权重优先级,并针对出款银行不可用的情形,能够重新路由到可用渠道完成出款。
金融企业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建立了大量的竖井式应用,带来了IT的复杂性的问题,IT的复杂性的一个表现是应用“过载”,金融企业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应用,通常一个银行内部员工的工作应用以及银行对外提供服务的应用数量会达到300个,这些应用运行在不同的架构、不同的操作系统上。随着金融企业布局数字化生态,以创新客户体验为核心,创新商业模式、实现数字化营销与资产创新、重塑业务流程、打造生态圈都离不开IT系统的支撑,但IT的复杂性难以支撑业务的敏捷创新,如图2-1-1所示。
图2-1-1 IT的复杂性难以支撑业务的敏捷创新
金融企业需要通过IT架构的转型升级,降低IT的复杂性,提升敏捷响应业务的能力。
随着信息化的建设,银行业逐步形成了以价值链关系来区分的前、后台。所谓前台就是以客户为中心,面向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适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直接创造价值的前台是银行与最终客户的交点,如客户使用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获取信息、获得客户服务、申请服务、下订单和交易等,前台强调的是响应敏捷和不断创新。传统后台主要面向内部人员,以提供管理和决策服务为主,间接创造价值的后台是实施银行管控决策的支点,例如银行的核心银行系统负责银行经营相关的会计结算、账务处理等,后台强调的是成本可控和运营规范。这种前后台关系实现了企业对价值创造的有效分工协作,但随着数字化革命将快速用户响应和个性化创新作为金融企业竞争的核心,前台好比是多个“小直径、高转速”的齿轮,需要灵活以支撑用户的个性化、定制化、差异化需求,而后台就好比是一个“大直径、慢转速”的齿轮需要稳定、有序,这种“前台+后台”的齿轮速率“匹配失衡”问题就愈发明显,脱节与失配问题导致冲突越来越大,如图2-1-2所示。
图2-1-2 前台与后台的冲突
中台其本质是企业IT架构的一种形式,是IT架构发展的必然,其根本是为了降低IT复杂化、解决业务响应力困境及支撑新业态发展,弥补创新驱动快速变化的前台和稳定可靠驱动变化周期较慢的后台之间的矛盾。和传统IT架构的核心区别在于其更加贴合业务架构,是企业IT战略适应业务战略的高阶抽象,是“百人百面、千人千面”的解决之道。企业IT架构演进历程如图2-1-3所示。
图2-1-3 企业IT架构演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