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银行获客困难、客户体验不佳、渠道业务混乱等问题越来越明显,银行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维系客户关系、提升客户体验、获取新的客户。以客户体验为中心打造场景化、个性化、差异化的业务前台体系成为银行探索的热点,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以ABCDMI等(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物联网等)为核心的金融科技飞速发展,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随时随地、碎片化、多场景”给客户带来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和享受服务的便利,助力金融行业重塑银行业务流程,甚至变革银行商业模式。目前,金融企业已经显著地提升了业务效率,改善了客户的体验。
(1)全渠道整合,数字化客户体验。银行借助移动平台技术建立手机银行APP,将大量业务转移到线上办理,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实现线上业务办理,通过语音助理、OCR识别、智能客服、VR/AR等技术提升客户数字化交互体验。通过移动窗口深入进行业务平台整合,形成银行统一移动业务平台,以用户流程为中心整合原有分散的各个渠道业务能力(信用卡、手机银行、网银、支付、钱包、直销、理财、移动展业等),从用户体验出发重构业务流程、实现业务创新,把用户细分,然后分析每一种用户场景以及用户在该场景下的体验需求,再优化用户流程。同时优化客户体验UI,完善客户交互。比如中国银行最近一直在提的金融移动门户,就是通过移动门户打通线上线下业务流程、跨端提供200多项银行主要金融服务;建行也建立了移动门户,打造便捷的线上线下操作环境,实现不同终端、不同浏览器、不同应用的一致体验;浦发银行推进的SPDB+u的核心也是打通渠道、线上线下无差异化服务;兴业银行提出的全家桶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也是移动门户,对客户而言,原来需要下载打开“点”渠道,一个一个APP应用,现在通过一个门户、一次呈现、一致体验。
(2)业务流程重构,数字化客户运营。通过大数据、AI、机器学习等技术,建立客户的精准画像、智能营销、智能风控体系,实现千人千面的功能、个性化的服务、精准的营销推荐、智能化精细化运营、实时防范线上业务风险。部分银行开始借助科技变革传统的营销和风控体系,营销方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区块链等技术,提升营销的智能化和人性化,改善客户体验。风控方面,应用大数据等技术在信用风险检测、反欺诈管理和合规监管等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防范中已经广泛应用。科技在银行对公业务领域应用的核心是智能风控,银行传统风控注重抵押物,为了服务小微企业,银行需要采取智能风控技术,精准识别小微企业的需求、意愿和能力,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同时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服务成本。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智能风控将贯穿于信贷业务的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管理之中,智能风控在对公业务中的应用逐渐增多。
(3)技术融合场景,数字化产品创新。以人脸识别、语音识别为代表的智能化服务技术,将赋能传统金融产品创新,围绕客户在各类生产生活场景中的需求,引入场景化应用服务,提升对客户的服务黏性,打造“生活+金融”的场景金融服务。建立银行通用的产品工厂、资产管理等平台化能力,实现快速产品创新、业务创新,面对热点业务和事件可以按天/周频度实现产品上线。如基于人脸识别的远程开户、声纹支付等,有效提升产品客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2016年推出了“买单吧”APP,并逐步成为交行场景式应用的移动端体验入口,同时,通过卡中心大运营平台的建设,打通网上银行、APP、微信、客户、催收等各不同客户接触渠道,为用户提供一致性的体验。这个过程中,除了理财、贷款、支付等传统的“卡生活”,更重要的是涵盖了商城、餐饮、充值、生活缴费、电影五大生活场景,并不断引入外部合作伙伴,比如饿了么、易果生鲜等细分行业巨头以拓展场景,这不仅满足了用户的日常生活消费需求,还弥补了信用卡类APP打开频率低的缺陷,提高了自身APP的打开频次。利用全场景营销,交通银行信用卡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全链路的立体化体验和感受,在活跃度和黏性上都得到了极大体现。“买单吧”APP服务的绑卡客户数量持续增长,获客速度引人瞩目。上线半年后即吸引1000万绑卡客户,约1年时服务的绑卡客户达2000万,1年半时服务的绑卡客户超3000万;至2周年前夕,服务的绑卡客户数已逾4000万。可以看到,交行信用卡从思路上利用数字化转型的机会,通过“买单吧”APP与大运营平台的建设,形成了企业的客户体验基础设施,在传统金融服务加入场景化、科技化、全渠道的功能,同时还兼具传统银行的安全背书,自然受到用户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