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出发:这些年,关于生命的痛与幸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一百年前,当人们在结核病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刻下这句墓志铭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这句话不仅精确概括了医生的职责,阐明了医疗在健康问题上的局限性,还向世人昭示了未来医学的社会作用,虽历经百年,依然熠熠生辉。

而这句话,也成为了我人生三个阶段的真实写照。

回归生命周期的最原点

真正的医疗到底是什么?

我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时,身份是医院的肿瘤科医生,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晚期癌症患者,长期在这种环境里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就是你会对生死的感觉十分模糊。

我最不习惯的,就是不管做什么,所有用药都会有一个概率,30%就像一个魔咒,譬如化疗有效率是30%,放疗有效率是30%,免疫治疗有效率是30%……最后治愈与否都要在这个概率里去碰运气,但更多的时候,我感到的是一种无能为力。

经过几年时间的求学和思考,我得出了一个答案。在我看来,医疗并不只意味着治愈某种疾病,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患者提早远离病痛,所以,我开始从以治疗为核心的机构走出来,去做预防体检。

然而,当我做了很长时间的预防体检之后,我又产生了巨大的焦虑。尤其在看到很多惊人的数字,检测出那么多问题之后,我发现在治疗和体检之间,还有一大块的空白地带,包括对健康的管理,对疾病的干预,以及如何更早地发现疾病的产生并使之发生逆转……最终,通过对疾病源头的不断追溯,我来到了生命周期的最原点——细胞和基因,毫无悬念地接触到了人类的辅助生殖医学。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在我对医学思考的第一阶段,我做的是传统医院里的“治愈”;后来,我来到体检行业,通过帮助人们提早发现疾病,我理解到了疾病的第二阶段;现在,当我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辅助生殖领域,终于发现了我一直在寻找的,最健康、最根本、最精准的人体生命地图,从生命的起点进行把关,给患者提供一种更舒服的就医环境、更便捷的就医体验,让每一个生命感受到医疗的温度和尊严。

还美好以生命,寄希望于未来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为人父母更简单自然的事了,然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是一生无法企及的梦想。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不孕不育症将被列入21世纪人类三大疾病之一,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全国不孕症的发生率在12.5%~15%,其中约20%只能通过人类辅助生殖进行治疗。

尽管国内已有400多家辅助生殖机构,市场仍处于供需不平衡的状态,这直接导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做试管婴儿手术,需平均排队6个月以上。

生育孩子是每对夫妇最真切的期待,在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路径中,辅助生殖是最后的希望。

从预防医学走向生殖医学,这是实现生命健康的一条通路。但不管走到哪里,不要忘记我们为何出发。

特鲁多医生曾说过:“医学关注的是在病痛中挣扎、需要精神关怀和治疗的人,医疗技术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需要通过从沟通中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去弥补。”

对于我来说,如何用高端科技医疗手段,参与到生命繁衍的过程中,更多地帮助生活在这个忙碌而困惑世界中的人们,找到生命的寄托,如何为人们打造一段遇见希望、完美、幸福的孕育旅程,是我从医者到创业者,直到现在所有思考的最终归宿。或许,也是对特鲁多那句名言的最好阐释。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旅途,去听、去看、去体验,去迎接未来的希望,去接受生命能给予我们的,最深情的祝福与馈赠。 wtHrkd+Zqm0yCYROkzZtG0OGaEHrlFqy8/O7cyvMOdYme+uqQRusIriFbi+R3TB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